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武汉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武汉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时间:2021-11-06 05:42:40

相关推荐

    人民网武汉6月29日电 (张沛)29日下午,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彭厚鹏介绍关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武汉市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坚持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围绕增强应对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努力打造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标杆城市。”彭厚鹏说。

    重塑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着重建立以市疾控中心为核心、区疾控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为网底的紧密型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要求市疾控中心重点增强突发急性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能力,增强“一锤定音”的检验检定能力。提出要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新建市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集成P3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等;改扩建各区疾控中心,建设P2实验室。将市金银潭医院和市肺科医院作为市疾控中心的临床基地,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防控职能,推进防治一体化。

    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要求全市储备可转换传染病床位约10000张,按照10%的比例配置重症监护病床,储备负压病床1200张,负压手术室100间,配备外膜肺氧合(ECMO)、负压救护车等医疗设施设备。着力推进同济医院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建设国家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疑难危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和完善市级院前急救中心,推进各区急救分中心建设,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新城区12分钟医疗急救圈。依托中西医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的救治体系。

    创新举措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组建市、区两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委员会,在街道和乡镇设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时配备公共卫生专干。调整市、区疾控中心机构的规格,将其主要负责人纳入同级卫生健康部门领导班子。

    完善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落实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建立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完善疾控机构与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和群防群控机制。

    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建立"校医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厂医制"。

    加强央地协同、军地协同、省地协同,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探索军地联合储备、企业承诺储备等新型储备形式。

    建设全市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中心。

    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设立公共卫生总师,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首席公共卫生专家特设岗位,市、区疾控机构主要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预防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逐步在公立三级医院配备1名具有公共卫生相关专业背景的班子成员。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医院和疾控、血液、急救等公共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

    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允许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在完成核定任务基础上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预警机制

    织密不明原因疾病、聚集性病例和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网,网络将覆盖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有医疗点的学校、企业、机场、车站、养老机构和特殊监管场所,与居民健康相关联的其他场所如药店、餐厅、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地下污水管道,多点触发。

    建成武汉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依托城市大脑,将居民的就医信息、体检信息、购药信息、个人健康监测信息、第三方机构检验检查信息,公共卫生疫情直报系统中的信息,公共卫生机构开展的外环境监测信息等,进行实时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疫情和特殊病情一网全监测、风险早发现。

    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沟通会商机制,特别是市疾控中心要加强疫情研判和风险预警,对全天24小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判,为政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分析报告。

    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之间加强信息推送、会商分析与风险预警,将对可疑病例、临床异常现象深入讨论、及时报告。同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监测、疫情防控的"基层哨点"职能,注重发挥村医、校医、厂医、社区家庭医生"第一道防线"作用。

如果觉得《武汉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