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科普达人刘绍贵:坚守科普初心 手写80余万字科普文章

科普达人刘绍贵:坚守科普初心 手写80余万字科普文章

时间:2020-10-13 20:38:12

相关推荐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胡翠娥)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己任,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有这样一位将科学普及作为自己职责和义务的科普达人,他就是该院主任药师,湖南省首批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绍贵教授。 图为刘绍贵教授的日常。 科普达人:手写原创科普文章80余万字 1964年,刘绍贵从湖南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工作。至今,他已在中药学领域辛勤耕耘了半个多世纪,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药临床应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及医院药事管理等多个层面均有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念,被称为我省德艺双馨的首席中药专家。,在该院举行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树典型 立标杆”评选活动表彰大会上,刘绍贵被评为医院“十大模范人物”之一。 除了在中药学专业与医院药学领域有较高的造诣外,刘绍贵更是湖南乃至全国中医药界一位卓有影响的科普达人。在《环球时报》和《生命时报》组织的荣耀医者评选活动中,他荣获“科普影响力奖”;同年,因在健康传播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评为“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 图为刘绍贵教授获奖证书。 刘绍贵的科普写作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他应邀参加《中药基本问题》一书编写并兼审校,此书以通俗的问答形式展开,1979年出版,应了“文革”后行业人员的急需。科普能为更多大众服务,这让刘绍贵感受到了科普的力量。从此,刘绍贵将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作为他的职责和义务,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科普写作。 70多岁的刘绍贵教授,现在仍然坚持在临床一线,每天他不是在药房、药库验药,就是在办公室著书立说。据不完全统计,从1999年至现在的间,刘绍贵仅写作科普文章就有400余篇,每一篇文章都是他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篇幅长的文章近万字,篇幅较短的也有千余字,按平均一篇文章2000字计算,这来,他创作的科普文章达80余万字。此外,他还接受省内10余家各电视电台采访,应邀在省会和部分地市进行多次科普养生巡讲。他是湖南乃至全国中医药界卓有影响的科普达人。 牢记使命: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是他的职责和义务 刘绍贵说,科普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和运用。它是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与科学研究同等重要。 图为刘绍贵教授部分手稿。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遂的哲学智慧,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在哲学和理论层面与中华文化具有同构性,是我国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资源,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生存技术。 中医药科普和中医药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广博,底蕴深厚,在科普宣传中占有极大比重,且比任何一类科普更贴近生活,关乎人的健康。历来就是中医药文库的重要构成部分,历史上曾经出现大量的中医药科普读物,如《医学三字经》《本草成方便读》《汤头歌诀》等,在中医药学的传承进步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向大众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是每一位中医药人的责任和使命。刘绍贵说,中医药人应以中国哲学、文学、史学为基础,以中医药典籍、中医药名家、中医药文物、中医药史迹为对象,研究中医药理论、临证诊疗、用药发展规律、中医药名家学术思想、中医药人的道德理念、价值取向、行业规范,以及名家风范,同时,历练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人生积淀,与世俱进,不断吸纳新知和正能量,铸造和运用自己的“神来之笔”,在写好高深的学术研究论文的同时,写出更多的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科普文章,让中医药知识服务于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助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助推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交流和传播,助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责编:吴婕]

如果觉得《科普达人刘绍贵:坚守科普初心 手写80余万字科普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