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自我驱动是学习最佳动力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自我驱动是学习最佳动力

时间:2018-11-21 13:48:08

相关推荐

孩子小时候常常会问这问那,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但我们却看到许多孩子去学校读书,进入正规化的学习后,却常常会抱怨说读书很没劲,不想学习。

我们到底如何激发孩子自身的学习动力呢?要不要成天催呀,逼呀,读书到最后都变成了家长的事情?

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

作为80后的家长,我们有一个外在的动力,当时的社会环境就是要求好好学习,靠知识改变命运。许多人也正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从山沟沟里到北京、上海来了。

但是,你跟现在的00后、10后的孩子说:“要好好学习,要用知识去改变命运。”那么他们会说:“我为什么改变命运啊?”社会大环境不一样了,现在的孩子没有生存的压力,不理解也不需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他也就没有了学习动力。

如果孩子的学习动力是内在的,那动力就会是持久的。

如何获得内在的学习动力呢?一定是在孩子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老师或是家长主动的引发,让孩子她觉得学习,求知这个事情是很快乐的,有成就的。这个就是内在的学习动力,除此以外,所有的动力都是外在的,比如外人的评价,各种物质鼓励等。而外在的动力它是不持久的,而且是非常脆弱的。

我们要去引发他学习、求知的本身的欲望。

调动孩子的兴趣

调动孩子的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什么事情都是兴趣使然,有兴趣他就做,没兴趣他就不做。那么作为家长,就得想办法让他觉得这个知识是有趣的,学习也是有乐趣的。比如说带孩子到商场,购物的时候,用数学来算一算,同一种零食,不同重量的包装,那种包装的零食更划算,相同的钱能够买到更多的零食。这个过程要让孩子参与其中,帮助进行计算研究,他觉得相同的钱能够买更多的他喜欢的零食,他是不是会对计算有兴趣了呢?

再比如说:给孩子讲我们的名字,中国人的名字,几乎都会有某些寓意或者典故。说一说孩子的名字的由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名字,这些都会让孩子对汉字产生兴趣。又比如,可以讲一讲汉字的演变,从古时候的象形字,如何演变成现在的汉字,通过一个个故事,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他就会有学习的意愿。

分享孩子的学习结果

分享孩子的快乐

要让孩子有动力学习,跟他分享学习成果也很重要。孩子天天去学校上学,其实也是一种劳动,脑力劳动。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果没有人分享,是不是会觉得劳动没有意思?妻子精心在家做了一桌子菜,等着丈夫品尝后的表扬,结果丈夫草草吃了两口,放下碗筷就去玩游戏去了,妻子心里会不会觉得没意思,下次自然不愿意还这么费力不讨好地做好吃的了。

孩子也一样,有人跟他分享了学习成果了,他就愿意学习了。家长要主动去找孩子分享,孩子每天回家,家长可以问问今天语文老师教了些什么,让孩子去分享他学到的知识,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去探讨一些简单的点,用他学的知识去算算帐,或者修正一个错别字,让孩子觉得他的知识能帮到家长,家长完全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样,经常有人跟他分享学习成果,他就很愿意去学习。

让孩子学习有成就感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长久地做一件事情,老是没有结束,没有结果,自然就没有成就感,我们也就失去动力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孩子的学习也一样,从小学到大学,,经年累月的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而学习成绩好的,也就15%左右,这部分人会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关注。那剩下的85%怎么办?这部分孩子,我们更要让他有成就感,他在学校里受不到老师的欣赏,尤其是学习垫底的孩子,就更要让他有成就感了。

我们可以在学期结束后,和孩子一起去盘点这学期的知识点,看看孩子这学期学了多少知识。也通过这种方式,检查孩子的掌握程度。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简单粗暴的以分数来评判孩子了,要用学习项目、知识点来鼓励孩子。这学期背了10首古诗,写了8篇作文,掌握了12个数学知识点,这也是一种成就。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认同,以及鼓励,就会很愿意去学校了,这就是简单的成就感。不能够他觉得所有的成就都是用分数来衡量的,考不到高分,家长,教师都不待见,这样就自暴自弃,厌学了。

以上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的一些方法,家长要充分地利用这些方法,科学的育儿,做好孩子的家庭教师。

如果觉得《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自我驱动是学习最佳动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