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时间:2019-12-23 03:33:36

相关推荐

松果体区肿瘤,英文名称tumor of pineal region。松果体区肿瘤在儿童期多发,期发病率大约是成年人发病的2倍。松果体区肿瘤常发生在脑部的松果体部位,由于松果体部位的肿瘤,可以导致大脑部位脑积水,从而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周围其他组织病变。

1什么是松果体区肿瘤?

松果体区肿瘤,英文名称tumor of pineal region。松果体区肿瘤在儿童期多发,期发病率大约是成年人发病的2倍。松果体区肿瘤常发生在脑部的松果体部位,由于松果体部位的肿瘤,可以导致大脑部位脑积水,从而导致颅内压升高,进而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周围其他组织病变。

松果体区肿瘤可以导致双眼不能上视、耳鸣、听力减退和造成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减退、肥胖、嗜睡等。不同的肿瘤类型发病年龄可略有差异,生殖细胞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12~14岁,畸胎瘤的发病高峰为7~8岁,而此部位的胶质瘤的发病高峰为13~15岁。[1]

松果体区肿瘤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先天性脑组织发育异常。Diebler等认为该病是发生于妊娠第5~6周的一种神经管闭合不全综合征,由正常脑组织形成的异位肿块,组成此种畸形的神经细胞类似于灰结节中 的神经组织。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有两类。一类由神经系统的间质细胞(即胶质细胞)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神经系统的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形成,没有概括 名称。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不能将这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胶质瘤常见的多,所以将神经元肿瘤包括在胶质瘤中。神经上皮起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44%。

松果体区肿瘤除畸胎瘤有完整包膜,为局限性非侵袭性生长,其余肿瘤大多呈侵袭性生长,并可沿脑脊液发生播散性种植或远处转移如骨、肝及淋巴结等。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肿瘤阻塞:三脑室出口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及颅高压。

邻近结构受压症:如压迫中脑四叠体上丘导致双眼不能上视,下丘脑内侧、膝状体受压,可有耳鸣、听力减退。

内分泌紊乱:松果体区肿瘤可分泌褪黑激素,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可表现为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肥胖、嗜睡等。

松果体区肿瘤的检查可以采用头颅X线平片检查、CT检查等一系列检查方式。若松果体区肿瘤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以及邻近脑受压症状等,则提示可能有松果体区肿瘤的可能性,应进一步做详细检查,以确诊疾病并加以治疗。

2小儿松果体区肿瘤是什么?

松果体区肿瘤(tumor of pineal region)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较成人高2倍以上。肿瘤可致脑积水及颅高压,使邻近结构受压导致双眼不能上视、耳鸣、听力减退和造成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减退、肥胖、嗜睡等。不同的肿瘤类型发病年龄可略有差异,生殖细胞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12~14岁,畸胎瘤的发病高峰为7~8岁,而此部位的胶质瘤的发病高峰为13~15岁。松果体区肿瘤男性占绝对多数,本组男性占79.8%。松果体区肿瘤儿童与成人在病理性质上有所不同,儿童以生殖细胞瘤和畸胎瘤多见,而成人以神经胶质瘤和脑膜瘤多见。本组来源于胚生殖细胞的肿瘤占69.4%,其中生殖细胞瘤占36%,畸胎瘤占26%。来自于胶质细胞的肿瘤占20%,而来自于松果体实质细胞的肿瘤为8%。

3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脑脊液中脱落肿瘤细胞学的检查对诊断有帮助;血清和脑脊液中肿瘤标记物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含量增高有助于诊断,还可作为疗效评价和复发监测的指标。

1.头颅X线平片 除颅内压增高的征象外,生殖细胞瘤可见病理性钙化斑。

松果体细胞瘤多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病灶,等或等高混杂密度,有散在的钙化,发生室管膜下转移时可见脑室周围带状、略高密度的病灶。生殖细胞瘤边界不规则,有时呈蝴蝶状,多有弹丸状钙化,有的可见侧脑室内播散,可以此确诊,如图所示。畸胎瘤含有脂肪、骨骼及牙齿故多呈混杂密度,有低于脑脊液密度的脂肪密度区和接近骨质密度的高密度区。:对肿瘤的周围结构显示较好,有信号不均及强化明显的特征(图)。

4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脑积水,共济失调等疾病相鉴别,辅助检查MRI检查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5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可致脑积水,共济失调,可导致尿崩,性早熟,性征发育停滞,癫痫等。

如果觉得《小儿松果体区肿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