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济南邮政大楼 电报大楼:历百年沧桑 逢盛世“活化”

济南邮政大楼 电报大楼:历百年沧桑 逢盛世“活化”

时间:2022-01-22 21:26:38

相关推荐

114岁的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全貌。

经纬间百年邮政大楼静静伫立。

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前来体验千年书信文化魅力。

1904年的一天,一声惊天动地的火车汽笛声划破济南沉寂的上空,标志着济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自开商埠。借由胶济铁路的便利,很快,在济南的经纬之间建起了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商埠新城。洋商掀起兴建洋式建筑的风潮,一批别具异国风情、造型各异的西方建筑陆续建造起来,也开创了济南的很多第一:第一家山东邮政在济南自主建设的邮政大楼、第一家电报大楼……如今,这些百年“老房子”从历史中走来,抖落一身的尘埃,披上时代赋予它们的新的外衣,叠加“00后”的思维与创意,活化利用为业务办公大楼、主题书信博物馆等,又一次惊艳了时光。7月7日,在这略显特殊的日子里,记者跟随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济南市市中区作家协会等单位的负责人走近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济南电报大楼旧址,也走入时光的洪流,共同感受百年邮政及书信文化的魅力。

大隐于市的“建筑奇迹”

循着历史辄过的痕迹,行走在高大的法桐荫蔽下的经二路街道,踏寻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邮政大楼。从老城向商埠走去,恍若从古色古香的中国城镇步入了欧洲街市,富于欧式风格的老建筑,见证着这里昔日的繁华与昌盛。路两旁高大的法桐树,仿佛忠诚的卫兵,守护着久经沧桑的房子,飒飒作响的树叶,像在描述百年前的样子。

在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建筑中,经二路南侧的一座西洋古典式建筑引人驻足。浓郁的西方古典风格庄严华丽,两侧墙面是对称、夺目的红砖与蘑菇青石砌筑的砖墙,墙上镶嵌着写有“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济南经二路近现代建筑群”的牌子,它就是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老百姓亲切地称它为济南邮政大楼。在大楼的两侧,两个老式的嵌入式信筒箱格外吸睛,记者了解到,它是19建邮务管理局时的配套设施,建造时的功能就是方便用户往里投信,现在虽已不再使用,但透过它的痕迹,仿佛还能看到百年前的市民往里面投递信件、寄托情思的的场景。

“该建筑设计者为天津外国建筑事务所建筑师查理与康文赛,建造者为天津洋行,193月动工兴建,19竣工,是济南邮政自建的第一座邮政大楼。”随着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济南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活化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丝路国家摄影组织国际联盟集邮与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也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老邮政人赵曼的讲述,百年大楼久封的记忆顿然而释……

作为山东邮政在济南自主建设的第一座邮政大厦,曾经济南商埠区的第一高、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堪称济南的一个“建筑奇迹”。自19竣工后,它静静地矗立了百年,记录着鲜为人知的邮政史,目睹了一代代邮政人的家国情怀,为济南百年邮政谱写了一曲不忘初心、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壮丽凯歌。它的身上还烙印着解放前血雨腥风的济南历史,屹立的大楼至今无时无刻不诉说着老济南的故事。

“这张老照片是19投入使用的山东邮政管理大厦,是民国时期济南最高的建筑,当时是三层建筑,现在看不到了。”“这张照片,记录了解放济南邮政大楼时,解放军从大楼西北角冲进大楼时,逐层逐房间进行攻破的场景。”“这几张照片记录了早期利用牛车运送体积重大的邮件以及步班、马班邮差的景象。”……踏上这座具有浓厚济南味道的“化石”般的大楼的楼梯,墙面以及二楼走廊里一路悬挂的老照片,让走进来的人仿佛回到了那遥远动荡的年代。

赵曼介绍,原址在19设为山东邮务管理局,1931年又改称山东邮政管理局,除管理山东全邮区的事务外,亦下设本地事务管理处,管理本地局所的邮政事务。19秋大楼落成,次年2月邮政营业部门迁入并正式对外营业,办理邮寄信件和包裹业务。“建筑平面为短山字型的邮政大楼最初设计时为三层,一层为营业大厅及邮件处理室,二三层为邮务管理办公室,在二层中间凹入的部分,为联系各室的外廊。大厦顶部为四柱望楼,采用硕大的四坡红色盔顶,上面安置了旗杆。”就是这样一栋别具特色的洋楼,在当时创建了多个济南之最。

然而这座最高的济南商埠大楼使用了一年就遭遇横祸。197月,由于一场火灾,三楼的屋面被烧毁,不得以,三层的大楼被改为两层,原本孟莎式坡屋面的顶层被改成平面屋顶,是济南率先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改造后这栋建筑楼顶部的塔楼高出楼顶两层楼高。民国时期,登上塔楼,可以俯瞰济南老商埠区的全景。

这座大楼被牢记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风格和神秘,更因为在这座大楼里曾发生最惨烈的巷战,它见证了济南流血的历史。

1928年的“五三惨案”,1937年底济南再次被日军占领的场景,1938年济南邮政部门被迫外迁的伤痛……百年邮政大楼一一目睹了这个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曾经悲惨的被欺凌的苦难岁月,无言地伫立守候。所幸英勇的解放军最终将红旗插上了这座商埠的最高建筑,迎来了济南的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该楼归济南市邮政局使用,今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主楼。1995年12月被列入济南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月被列入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3月,百年邮政大楼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大楼,虽经历百年风雨,它的风采依旧如昨。修缮完成后的大楼基本保留了原貌,螺旋楼梯、铁棂铁窗、雕花门窗等建筑风格依然。从建成到繁华到没落再到重新启用,起起落落仿佛一本耐人寻味的书,值得久久品读玩味。

爬上高出楼顶两层的塔楼,红瓦四角形盔顶的塔顶绚丽夺目、造型别致,中间铺着中国传统的黄琉璃瓦,每一面的中间还铺着一条绿琉璃瓦浮雕花纹作装饰。旧时登上塔楼可以俯瞰商埠全景,济南飞侠大盗“燕子李三”当年常在此喝酒吃烧鸡的传说,更为这座百年大楼增添了神秘色彩。

赵曼介绍,大楼修复翻新时,施工人员把墙皮刮掉后,露出来的都是当年战争留下的枪弹孔,非常密集,弹痕累累,通过弹孔的密集度能体会到当时战争的惨烈。如今“华丽转身”的业务办公大楼,拥有太多值得纪念的痕迹,每一级台阶似乎都包含着如烟的往事。“在这样一个百年的老建筑里面办公,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传统的文化和百年邮政间息息相关的联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市分公司总经理李鹏表示,民众来这儿除了能体验老商埠的传统文化之外,还能够体验一些包括邮政书信、集邮等传统邮政文化与现代邮政文化的气息。

400余封书信的诉说

在济南商埠区的东西干道中,有一条曾是唯一铺设泰山花岗岩的石板路,也是唯一一条设有德国标准排水设施的道路,老济南习惯上称之为“一大马路”——经一路。当年,在这条街上两侧,欧式风格的胶济铁路济南火车站、济南电报收发局及应运而生的洋行、客栈、西式别墅等为传统的老济南带来一股西洋气息。沿经一路天桥路口往西走,就是著名的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近现代建筑群,济南电报大楼是这建筑群落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圆形窗洞、圆柱状角楼、窗楣曲线柔和……这座建于1904年,至今已有1历史的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历经百余年沧桑,同样见证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如今,为了更好地将老济南邮政历史和中华民族书信文化历史传承下去,让民众能充分地了解到近代邮政的发展历史和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济南电报大楼变身为老济南文化主题邮局和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作为山东首家以书信为主题的博物馆,里面存放了400余件名人信札,让被淡忘的书信文化重回人们视野。

走进大楼,建筑内部庄重大气,“西洋范儿”十足。一楼东半部分,设置了老济南文化主题邮局,向公众提供信件、包件、报刊、集邮、邮购等邮政服务,还展示和售卖着“印象济南”“老济南建筑”明信片,并可以加盖主题邮局纪念邮戳;西半部分则详尽介绍了书信文化史和古代书信等。屋顶上两张大红的“大清龙票”,默默向观者介绍中国邮政的发展。走上二楼,视野更显开阔,复古式的巴洛克风格吊灯将整个室内照得暖暖的,出自名人之手的书信一一在此展出。

徐志摩写给朋友陶太太的信,溥仪皇帝的老师梁鼎芬约人喝酒的信,梁思成和林徽因与友人的书信,还有朱自清、周作人、冰心、陶行知、茅盾、巴金、丁玲、钱钟书、杨绛、艾青、蔡元培以及清华四大国学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人的亲笔书信……走进与现代气息结合的这座建筑的人们,仿佛走进了一扇“时光之门”,400多封名人书信引领参观者穿越回那个“鱼传尺素”的时代。

“早年附近居民的大部分通信、包裹都是通过这儿办理,从这个像邮筒的大门进去,高高的柜台让市民必须站着才能看见里边,买8分的邮票发信,邮寄包裹,亲情、友情都从这里传递。特别是遇到紧急事情也会发封电报,因为电报在当年是最快的通信工具,当时电报是按字数收费,一字三分钱,为了节省铜板,尽量缩短电文。”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馆长杨志国微笑着回忆那个时代,“曾经一天收信收好几箩筐,邮递员印邮戳印的手腕疼,现在一个月也收不了一箩筐。”随着通讯网络的发达,已经很少有人写信,但作为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家书文化不应该被忘怀,这也是他们建立这座博物馆的原因。

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明信片上,老电报大楼的样子比现在要帅气得多,照片中角楼上方饰有黑色的盔顶,盔顶上有细长的避雷针,远远看上去,像一个威猛的武士。这座呈“L”形布局的建筑,东西沿经一路、南北沿车站街各长30多米,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建筑从基础到顶端均以石材为主,坚固耐久。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一直作为车站街邮电支局进行使用,尽管很早就挂起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却一度被周边的小摊小贩遮挡。在外人眼中,这座充满文化又威严庄重的建筑,一度是闲置的。,按经一路拓宽改造标准,这座见证济南历史进程的典型城市设施面临消失,它的处境引发市民对它的关注。后在社会各界的一片保留呼声中,有关部门修订了方案,最终确定对老电报局大楼进行“瘦身”平移:即把这栋建筑的南北跨度缩掉13米,整楼北移13米。平移后,在的时间内,为了大楼的保护,楼体未出租、未使用。“怕租出去会对大楼有损害,所以宁愿放在那儿。”开始,大楼进行修缮。怎么让它真正的“活”起来,把书信文化传播得更广,是邮政部门人员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经过两年多的修缮布局,,以弘扬传统书信文化为主题的山东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公众开放。博物馆邀请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先生书写馆名,整体展览面积870平方米,共有两层,以书信为主要藏品,分书信文化史、古代书信集粹、近现代书信集粹、山东名人书信集粹四个部分,旨在弘扬中国书信历史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着力打造成为国内首家集展示、收藏、教育、研究和交易于一体的,融知识性、专业性、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书信主题博物馆。

锦书更寄“00后”

“寄信看着邮寄的是信纸,其实传递的是感情。” 杨志国认为,借用工具的发展,传递感情的方式虽然变了,但是蕴含其中的感情意味却不会改变。布局中,如何调动起新时代人们对旧时书信的感情,并让“00后”们也欣然参与其中,是他们考虑的重中之重。

因此,规划中他们充分考虑了现代人感兴趣的点,甚至以“00后”的思维与视角去创意布局,不断创新书信文化活动。将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整体划分为四个区域,除了车站街邮政支局负责办理日常邮务工作,集邮、政务图书、书信类文创用品区销售工作之外,还创新性地开创了体验区,让研学人群能够现场体验书写三行情书、书写家书、木版年画、活字印刷等项目。

为了吸引中小学生,博物馆还打造了红色品读主题活动,学生们进入博物馆后,由专业讲解员带领了解书信的起源、传承、发展过程;参观近现代名人书信,品读民国时期的“朋友圈”;通过家书文化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家书发展;品读革命先烈红色书信,感受峥嵘岁月的爱国情怀,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学习书信标准格式,亲手写一封家信,感受亲情的可贵;亲手制作一张木版年画或活字印刷,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丰富有趣的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学队伍,去年接待研学团体1万余人。依托博物馆内收录的大量革命先辈们的红色书信,红色书信品读主题党课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以红色书信为题材,博物馆精心推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红色书信品读主题党课”课程,通过LED大屏主题课,观看战邮历史资料视频,讲师带领大家品读一封封红色书信,真实感受革命先辈崇高坚定的革命信仰,汲取精神力量。

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方志敏牺牲前夕在狱中写下的致全体共产党人的公开信、民族英雄黄继光战斗间隙写给母亲的家书、战神彭雪枫司令战场上写给妻子的家书、开国元勋朱德元帅给妻子的家书和给朋友借钱养母的书信、毛岸英写给表舅的家书、“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致全美留学生的公开信、钱学森写在香烟纸上传递给周总理的求救信……不同时代的书信记录下了人们之间的往来事宜,甚至见证一个时代的风云。一封封感人至深的书信让大家真实感受到先辈们峥嵘岁月里的爱国情怀,激发了新时代中共党员时刻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学习红色书信,传承红色基因,主动作为,严以律己,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的壮志。

品味老楼,是对历史密码的解读;活化老楼,如何再现历史风采更值得深思。“老建筑的活化,不光是让文物活起来,活的是文化,要让书信的文化活起来。”正如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济南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活化利用协会会长李建军所说,借助百岁邮政大楼的活化,让今已衰落、淡忘的书信文化,带着百年来历史的积淀沸腾着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关键所在。市中区作协主席陈忠表示,济南百年电报大楼变身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就是一次华丽的转身和涅槃重生,“它让每一位走近的人,呼吸到了这座老建筑砖缝里透出的苍凉气息,在见字如面的书信里,感受到穿透历史帷幕的一段段永不泛黄的情感和一封封泛着涟漪的秘密。”

百年邮政大楼、电报大楼的活化变身,继续为世世代代的国人讲述漫长岁月中发生的动人故事,同时也开启了由济南市市中区政协编著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与复兴经典案例之《活化——百年邮政大楼的家国情怀》的创作序幕。

如果觉得《济南邮政大楼 电报大楼:历百年沧桑 逢盛世“活化”》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