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凿壁偷光的匡衡是小时候学习的对象 为何长大后变成一个贪官污吏

凿壁偷光的匡衡是小时候学习的对象 为何长大后变成一个贪官污吏

时间:2019-09-25 09:22:46

相关推荐

凿壁借光这个故事非常的有名,主人公匡衡的学习精神堪称楷模,放到现在妥妥地要被封为少先队员、学习楷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少先队员,长大后其实是一个阴险奸诈、玩弄权术、贪恋权财的贪官污吏。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大学问家,他出身贫寒,但是却酷爱读书,年少的时候就靠给别人帮工来赚取买书、学习的费用。白天的时候他要帮工没有时间,他就想趁晚上临睡前多用点功,但是灯油这种奢侈品可不是他这样的普通百姓能买得起的。古时候的灯油主要是从动物身上提炼出来的油脂,称为“脂”或者“膏”,民脂民膏这个词也是由此而来,对于连肉都不一定吃得起的平民百姓,更别提买动物油脂照明了。

正当匡衡一筹莫展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从自家墙壁的裂缝里透出了几丝微弱的光线,匡衡凑近一看,原来的邻居家的灯光透了过来,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寻了个利器顺着裂缝把自家墙壁凿出了一个洞来,以方便他看书。要知道,这面墙壁同时也是他隔壁邻居家的,好端端自家墙被人凿了个洞出来,不说破坏财产的问题,就是隐私权这条也没法保证,也不知道最后这家人有没有闹腾起来。但是根据这个故事广为流传的程度大概可以猜出他的邻居是没有默不作声地吞下这个哑巴亏的,毕竟砸人墙壁这种事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他好学的名声只可能是听说了这件事的人传出来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匡衡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对《诗经》这本书的解读十分透彻,在当时几乎到了天下第一的程度,儒士里面甚至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意思是匡衡在解读《诗经》方面十分有造诣,听他讲《诗经》,能够让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因为这,匡衡还被誉为“当世少双”的大才子,汉元帝将其聘为了帝师。但是匡衡明显是个研究型人才而不是个考试型选手,当时汉朝的考试制度还比较简单,只根据成绩好坏评价乙丙三科,匡衡整整考了九次才得了丙科,简直是学渣中的学渣,要不是《诗经》解读方面出彩,帝师这位置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坐。

得益于帝师的身份,继位后的汉元帝对他很是尊敬,先后任匡衡为郎中、博士、给事中、光禄大夫等职位,等到丞相韦玄成病逝后,匡衡就开始代理丞相职位,管理国家事务。汉元帝十分喜爱《诗经》,所以对匡衡的言论看法也很是推崇,使得匡衡的地位越来越高,而随着权力变大与日俱增的,还有他的欲望和野心。他与颇受汉元帝宠爱的宦官石显同流合污,结党营私。当时在边境抗击匈奴,打了胜仗的陈汤凯旋归来,汉元帝十分高兴,就想对陈汤大加封赏,但是匡衡生怕陈汤的权力比他高,食邑比他多,联合石显上书弹劾陈汤,硬是将一个民族英雄说成了不忠不孝不义之人,誓要把陈汤打压得翻不了身。好在朝中还是有一些眼不瞎的忠臣在的,据理力争下,陈汤虽然封赏变少了,但至少留了性命,也没被贬为庶人。

汉元帝逝世后,汉成帝继位,匡衡看出了汉成帝对石显的不喜,于是立马见风使舵,把火力对准了石显,将他的一众党羽除了他自己都揪了出来。石显就这样被匡衡给卖了,在被贬后回乡的路上绝食而亡。但是匡衡这样两面三刀的小人注定要得罪很多人,他刚在背后插刀了石显,不久就有人开始弹劾他贪污腐败,“专地盗土”。原来是匡衡在自己的封地里无法无天,肆意扩充领土达到四万多亩,胃口之大令人惊叹,这个罪名十分严重,汉成帝立即把他贬为了庶人。匡衡最终身无一物地又回到了他的家乡,回到了他一贫如洗的家中,最后郁郁而终。

匡衡的一生如同一个循环,他尝过人间疾苦也享受过荣华富贵,但是品行太差,所以最终害人害己。他在小时候砸人家墙虽然情有可原,但追根究底还是他自私自利,损害了邻居的利益;长大后诬陷朝臣、争名逐利、贪污腐败,匡衡其人,纵使学习精神可嘉,学问造诣深厚,但是在做人上,实在是不怎么样。

如果觉得《凿壁偷光的匡衡是小时候学习的对象 为何长大后变成一个贪官污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