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孩子总爱发脾气 这是忽略了孩子认知感受的培养 3招可破解难题

孩子总爱发脾气 这是忽略了孩子认知感受的培养 3招可破解难题

时间:2018-10-26 00:09:44

相关推荐

几乎每个家长都经历过孩子发脾气的现象,对于几岁幼儿发脾气闹情绪当然可以理解,毕竟孩子还小,认知世界还很狭窄。但如果孩子上了小学进入儿童期后,还总爱发脾气,家长就需要警惕了,如果任由孩子随意发脾气,会让你的管教几乎可计可施。不少青春期孩子不受教,恰是从儿童期开始就出现家庭教育出了问题,直到进入青春期后才会呈现出不可逆转的倾向。

对于孩子爱发脾气,甚至有时不讲理的现象,造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追根溯源问题恰恰出在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认知感受的培养。直观点说,就是孩子连最起码的是非对错都分不清楚,家长再没有原则地胡乱管教,反而会更加导致孩子由于过度自我,而不顾他人感受的坏脾气。当然,这里也不能完全把责任都归咎到家长身上,还应考虑到家中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错误管教方面,以及孩子小伙伴不良行为的影响。

今天寒石冷月老师仅从认知感受着手,为家长们进行分析,让你深入理解何为认知感受,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来重建孩子的认知世界,从而帮助孩子克服随意发脾气闹情绪的现象。不知道家长朋友们做好学习准备没有?如果做好了,请跟着我的节奏走吧。

认知感受是什么?

认知是指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按照自己的习惯性理解和判断去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

感受是指孩子根据自己的认知感觉到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从而产生内心的情绪感知。

认知和感受往往形成有机的整体,先有认知而后便产生感受。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往往会建立正确的认知,在老师或家长的合理教育和引导之下,会让孩子对认知产生积极的感受,如对待错误的内疚,被表扬的开心,帮助别人后的喜悦,与人分享后的成就感等。但如果没有正确的认知感受培养,则容易让孩子养成特别自我的意识,一切都必须随我愿,否则,我就会非常不高兴,甚至随意发泄不良情绪。

第一招:宽容接纳法。

对很多家长来说,常喜欢接受孩子良好的表现,而不愿意接纳孩子总犯错的事实。于是当孩子总是在同一件事上犯错,或者不断在不同事上犯错时,他们就无法容忍孩子的错。于是便会怒斥孩子,甚至是体罚孩子。其不知,这种粗鲁的管教方式,反而不能帮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并因犯错而产生的内疚感。无数事例证明,凡是被父母粗暴管教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偏激型人格,非对即错,非黑即白,恃强凌弱,欺软怕硬,言行不一等不良品质。

如果家长稍微改变一下观念,你在孩子每一次犯错后,先调整好心态,做好宽容接纳孩子犯错的心理准备,再思考好如何去合理教育和引导方法,则很容易从容应对孩子的犯错。对于脾气不好的家长来说,尽管做观念的改变很难,但是如果你真是本着对孩子成长负责的态度去改变自己,有责任感在身,你肯定能尝试努力做自我改变。

事例:如有一位妈妈,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才开学一周多时间,就接连接到老师几次投诉,反映孩子在班级里总是违反纪律,扰乱正常的课堂管理,并且在教育他的时候,孩子脾气非常大,让老师有点束手无策。这位妈妈马上谦虚地了向班主任老师道歉,承认自己管教孩子不力,希望老师给点时间,好让我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跟进教育,让孩子认识到错误,从而从零开始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老师看到这位妈妈态度很明确,便非常支持家长的想法。于是这位妈妈就分析孩子为什么这学期和上学期表现差别如此之大,通过回顾暑假生活才发现,原来孩子一直在爷爷奶奶家被宠惯的,好习惯一个暑假就给完全破坏掉了,必须要重新培养孩子的认知和感受,让孩子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上来。

由于这位妈妈用宽容和接纳的心态面对孩子的不断犯错,并认真做对比分析,才找到孩子问题的原因。这为她重新开始培养孩子的认知感受打下了基础,事实证明,宽容和接纳真正起了作用,孩子在妈妈持续的教育和引导之下,慢慢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破坏性,并产生了内疚心理感受,在妈妈的鼓励之下,孩子开始接受好习惯好品质的重新培养,仅过了半个月时间,孩子就重新回到了好习惯养成的轨道。

第二招:换位体验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柔软的心,只是要看家长是否有能力去触摸孩子的心了。我们都知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句话,如果用换位体验法来理解,那就是当你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时,他会感受到你的愤怒和冷漠,感受到被责罚时的痛,但是当孩子不理解你的做法时,你的惩罚只会让孩子往错误的认知感受方法去理解。如有些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倔强?就是因为孩子不知道错哪了,反而认为爸爸妈妈或老师对他不好,不爱他了,继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反抗和报复性心理,用更糟糕的表现来不断犯错。

当家长真正理解认知感受是一把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时,你不妨应用换位体验法,寻找合适的时机模仿孩子犯错的情景,让孩子去真实地感受到爸爸妈妈犯错时,他们是如何去面对的。当然可以管这种方法叫情景教学法。

事例:有一位父亲,发现孩子上了小学四年级后,脾气越来越大,这不有一天孩子同学父母找上门来。原来儿子和同学在一起玩时产生了冲突,脾气暴躁的儿子把同学鼻子给打出了血,看到孩子受伤了,家长哪肯罢休啊,于是带上孩子就找到打人孩子家里。看到儿子惹了祸,这位父亲马上向对方家长和孩子道歉,并且鼓励孩子也向对方小朋友认错道歉。同时承诺要带对方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并承担医药费。看到家长如此通情达理,上门家长反而没什么说的了,于是就同意了解决方案。

事情处理完后,爸爸把儿子叫到身边,问儿子:你感觉老爸处理你惹的麻烦怎么样?儿子不吱声。爸爸就温和地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也和小伙伴打过架,也把别人弄伤过。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同情,只知道有气发泄出去就完了,完全不顾及后果。现在你想想看,如果我和你换位思考和体验一下,假如今天你扮演爸爸角色,如何打发找上门来的家长呢?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有错,人家肯定闹个不休,不仅扰邻居休息,还有可能会到学校找你的老师闹腾,你愿意让这样的结果发生吗?

儿子听了老爸的话后,说:爸爸我知道自己错哪了,我当时和XXX同学打架,真没有想到后果,现在你让我换位体验,我知道以后不能再这样干蠢事了,以后我再也不打架了,如果有人欺负我,我会找老师,让老师来帮助我。听儿子这么说,这位父亲知道自己的换位体验法,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了,并且还说出了应对的方法,于是便夸奖孩子聪明和懂事。同时爸爸告诫儿子:你必须要牢牢记住今天的教训,当你无法感知到你的坏情绪时,你就会放纵他。以后如果不开心了,请把你的感受说出来,爸爸会帮助你化解这种不良情绪。

第三招:情感共鸣法。

对于孩子们来说,犯错可以说是不可避免。如果家长清楚一个事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在犯错后的教育中成长,才会促进他们的人格完善,认知感受能力的不断提升,你才会让孩子真正长大。而真正让孩子在认知感受中深刻认识到错,并产生内疚感,并建立牢固的记忆,以确保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必须要家长从情感深处与孩子产生共鸣,这就是我要说的情感共鸣法。

孩子每一次犯错,有主观故意,也有客观的被动性。如前面事例一中课堂上不断违反纪律的孩子,属于坏习惯养成情况下的主观故意。再如事例二中的男孩与同学打架,属于客观的被动。但是两位家长都会先以宽容的姿态接纳孩子所犯的错,并及时果断地做出处理。对于这种不回避问题,不把责任都推给孩子,并在孩子身上发泄不满情绪的家长,反而容易在帮孩子构建正确认知感受的时候,让孩子产生情感共鸣。

情感共鸣是从家长用情用理来启发和引导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学会换位理解父母或他人内心的情绪感受的情形下,才会真正在内心深处产生犯错后的内疚与自责感。简单来说,当家长用一颗温柔的心去软化孩子负面情绪时,反而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与信任。因为孩子发现爸爸妈妈仍然爱自己,并且相信他一定能改正错误。当孩子想证明自己可以成为好孩子时,才会做出努力表现出色的自己的行为。到这一步时,孩子基本上就建立起了正确的认知感受。

结束语:孩子坏脾气产生,有时是因为与小伙伴在一起时由玩耍起了冲突而爆发出来。有时则因为父母在家里缺乏管教的正确方法而累积出来的,对于前者来说,即使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也难以避免,但可控可管可教。对于后者,则容易上升为孩子品德行为出问题。如果你想让孩子拥有正确的认知感受,就必须要从榜样行为做起,做一个明事理,有较好情绪自控力的好父母。因为唯有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去教育和启发孩子知错,改错,避免不良情绪最后演变成坏脾气。

如果觉得《孩子总爱发脾气 这是忽略了孩子认知感受的培养 3招可破解难题》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