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脑内肿瘤的CT平扫

脑内肿瘤的CT平扫

时间:2022-12-19 04:06:10

相关推荐

颅脑肿瘤发病率约为每年(7~9)/10万,其中颅脑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2.0%,据第11位。胶质瘤好发于男性,男女之比为3:2;而脑膜瘤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颅内恶性肿瘤的2/3为原发,1/3为转移瘤

CT和MRI平扫能显示肿瘤病灶及出并发出血灶,增强扫描有助于显示颅内肿瘤的特征性征象。对定位诊断而言,影像学检查的关键是判断肿瘤位于脑内还是脑外,以便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原则上,脑内肿瘤病灶与硬脑膜以锐角相交,脑白质呈膨胀性改变,增强扫描无“硬脑膜征”和颅骨破坏的征象;而脑外肿瘤则表现为病灶与硬脑膜以宽基底相连,两者以钝角相交,肿瘤病灶的临近脑组织受压变形,血管发生移位,肿瘤与其内侧脑组织之间可出现脑脊液

㈠脑内肿瘤

脑内肿瘤以胶至瘤最多见,多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起源于星形细胞、少枝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等。胶质瘤占成人原发神经系统肿瘤的50%以上,占儿童全部神经系统肿瘤的80%~90%

⒈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胶质瘤,占全部胶质瘤的45%,好发于20~40岁,成人多累及大脑,儿童则多见于小脑

星形细胞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类;前者主要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属于良性(Ⅰ级);后者则为恶性(分级>Ⅱ级),呈浸润性生长,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Ⅳ级)。星形细胞瘤起源于星形细胞,组织学主要根据肿瘤细胞核异形来区分良恶性

临床表现:星形细胞瘤可累及大脑的任何部位,累及大脑半球者出现精神症状、感觉障碍、癫痫发作、对侧肢体瘫痪和同样偏盲等;位于中线者早期可以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小脑肿瘤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外,还出现步态不稳、眼球震颤;脑干肿瘤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复视,以及后组脑神经和锥体束损害引起的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眼球外展麻痹、角膜反射消失和肌力减退等

影像学表现

⒈CT:CT平常显示Ⅰ级星形细胞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CT值为20~25HU,境界清楚 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Ⅱ~Ⅳ级肿瘤因发生囊变、坏死、出血和钙化而呈高、低混杂密度,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可沿胼胝体蔓延至侧大脑半球,占位征象和肿瘤周围水肿明显

A:CT平扫示右额叶低密度病灶;B:MRI体轴横段位T1加权像示病灶为低信号;C:FLAIR像呈高信号,病灶周围无水肿带包绕;D: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

占位征象主要表现为临近脑室、脑沟受压变形和中线结构显著向对侧移位,严重者可出现脑疝。多数肿瘤灶周围有低密度带,内部有肿瘤浸润生长

CT增强扫描呈斑片状或者环状不规则强化。环壁薄厚不均,可见壁结节

⒉MRI: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局限于一侧大脑半球,病灶信号均匀,在T1加权象上为略低信号,T2加权像和FLAIR像上呈高信号,周围多无水肿带包绕。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或轻度强化。Ⅲ、Ⅳ级肿瘤多位于大脑深部、可经胼胝体向对侧大脑半球生长,形成“蝶翼状”病灶。MRI平扫T1加权像呈第或混杂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匀高信号,周围有显著“指套样”水肿。病灶占位征象显著,增强扫描显著不规则环形强化

A:MRI体轴横段位加权像示右额叶深部圆形病灶,为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有显著占位效应,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B:T2加权像病灶为低、中混杂信号,提示有出血和囊变;周围有指状较高信号,提示水肿;C:增强T1加权像病灶显著不规则强化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在下方,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文章学到知识

如果觉得《脑内肿瘤的CT平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