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警惕!男子肠息肉两年没复查险变肠癌

警惕!男子肠息肉两年没复查险变肠癌

时间:2019-08-29 10:30:36

相关推荐

「本文来源:福建卫生报」

福建卫生报”

今年年中,杭州的方先生在医院体检时做了肠癌筛查,结果呈现阳性!当时方先生存了一点侥幸心理,直到开始出现了“总想跑厕所”等不适感,这才来到医院就医。

了解情况后,医生都替方先生捏了一把汗,他的息肉有2公分,拖了2年,万一癌变不容乐观。幸运的是,方先生肠道内取出的进展期腺瘤还是癌前病变,目前已无恙。

医生提醒:肠癌是可以通过筛查来预防的一种癌症,40岁以上男性尤其需要注意筛查。同时,普通体检难以发现肠息肉,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早筛等必要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息肉、及早干预除去癌变隐患。

那么,做完肠镜检查

拿到肠镜报告怎样判断自己病情程度,

发现肠息肉后要不要切除?

息肉切除以后会复发吗?

一起来看看医生怎么说——

40岁后肠息肉患病率可达30%以上

在肠镜报告单中,最常见的字眼莫过于息肉,在40岁以上人群中,肠息肉占到了30%以上。面对如此常见的肠息肉,是否都要一切了之?

其实,但凡肠黏膜上的突向肠腔内的赘生物都可被称为息肉,它又可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

1.非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不用太过紧张

比较常见的是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医生在做肠镜时,看到比较大的单个增生性息肉可能就直接在内镜下摘除了。

如果息肉比较小,数量又比较多,可以先做病理活检,如果病理检测结果确定是非腺瘤性的,则可不用切除。但若引起了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腹泻等症状时,可考虑予以切除。

2.腺瘤性息肉:高度重视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容易恶变,它们可具体分为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更变程度最高,发展最快。

直径<0.5cm的息肉:直接在内镜下用活检钳摘除或电凝。

直径>0.5cm且有蒂的息肉:可用圈套器性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

腺瘤性息肉基底部较为扁平,直径<2cm可采用内镜粘膜下切除术治疗,而直径≥2cm,则需要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如果腺瘤性息肉已经癌变,浸润到肠道肌层:只能通过外科手术干预。

切除息肉后,定期复查不可少

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定期复查肠镜,为的是早期发现新的病变和局部复发的病变。

经验再丰富的内镜医生做肠镜也可能会漏诊,这不仅与医生的细心程度有关,还因为有些息肉太小,长得部位太隐秘,或者肠道准备不干净,影响医生的观察视野,那么,一次检查往往会有所遗漏,所以需要定期复查。否则5-后息肉可能摇身一变,发展成为肠癌。

①对于有1-2个腺瘤性息肉(直径<1cm)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建议在息肉切除术后2-3年进行初次复查。

②对于有3-10个腺瘤性息肉,任何一个腺瘤的直径≥1cm、有绒毛结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建议在息肉切除术后的3-6个月进行复查。

③单个的非腺瘤性息肉摘除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肠镜。

④多发的非腺瘤性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肠息肉的发生和生活习惯紧密相关,从现有研究结果看,长期食肉过多、低纤维素饮食者肠息肉发生率较高;长期便秘、排便不规律也会诱发肠息肉的形成。

要减少肠内长息肉的概率,关键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增加植物纤维的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大便排出。

有症状肠镜却提示未见异常?

有些人明明平时有腹痛、腹泻的症状,可做完肠镜却提示未见异常,这是怎么回事?

发送词语:核酸| 获取福建九市一区核酸检测机构名单

福建卫生报 福建省唯一具有专业性的健康类报纸、唯一的全国优秀卫生报刊。我们更懂福建人的健康,不仅权威访谈、寻医问药、养生科普,更有精彩活动等你来!

如果觉得《警惕!男子肠息肉两年没复查险变肠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