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主任

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主任

时间:2022-05-14 13:55:55

相关推荐

4月21日,深二院麻醉师潘传龙医生猝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可这样一个意外,潘医生其实早在7年前就已经预见。

在医学界有这么一句话“开刀去病,麻醉保命”。很多人都无法理解麻醉师只是一针麻醉,怎么就在手术过程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实际上,麻醉师的实际工作远远不向大家所想的这么轻松,在手术的前几天,麻醉师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估,判断其身体状况是否承受的住麻醉剂,手术前、手术中还要反复确认患者血压、心率是否出现了异常。所以麻醉师要尽可能学习各种不同疾病的相关知识,比单科医生知识面更广泛。

而且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要目不转睛地盯着患者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等100多项身体指标,时刻警惕着突发情况,所以麻醉师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其次,因为麻醉师的稀缺,一名麻醉师在一天往往要跟随七八台手术,工作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熬夜甚至通宵对于麻醉师来说是家常便饭。

数据显示,麻醉科是所有科室中猝死率最高的科室,麻醉师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职业之一。于是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年轻人不敢报考或者应聘麻醉师,导致麻醉师越来越稀缺,死亡率也越来越高。

1月9日,石河子人民医院麻醉师在值班中猝死,年仅28岁;

同年3月26日,江阴某医院麻醉师在手术过程中猝死,年仅25岁;

同年6月28日,浙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医师陈德灵猝死,年仅26岁;

11月1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医师江金健心脏骤停去世,年仅30岁。

这都是一条条年轻的生命,人们把麻醉师称为手术中的“生命保护神”,那么,谁又来保护麻醉师的生命呢?

今年4月21日,深圳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潘传龙也猝死在了他日夜奋斗的工作岗位上,而他在7年前曾发过一个朋友圈,主要内容是说患者因麻醉死亡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麻醉师猝死的概率是万分之二,那么患者因麻醉死在手术台上的的概率是麻醉师猝死概率的十几分之一,所以麻醉师都不怕死,那么患者还怕什么!

很显然,潘传龙是在讲述麻醉师工作的不容易,他自己也深知这个岗位的猝死率有多高!但是他依然选择在这个岗位上奋斗,为每一位患者保驾护航!

我想,潘传龙医生猝死在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上,心中也是没有遗憾的。

从陈德灵医生的朋友圈我们也能看出,“熬夜加班”一词充斥了他的生活,他曾感叹过“还活着真好”,这句话实在是令人难过。

除了猝死率高之外,麻醉师的社会地位也比较低,他们其实更喜欢大家称他们为“麻醉医生”,因为他们跟其他医生一样,是一个医生职位。所以他们非常渴望人们的尊重,不希望被忽视。

还有一点是,麻醉师因为工作强度大,几乎没有任何时间进行自己的学术研究,发表不出学术论文,导致在职位晋升上不占任何优势,发展前景较差。

所以,每一位麻醉师都是肩负着重担,顶着压力,冒着生命危险在进行每一台手术。

如今,麻醉师短缺的难题仍然没能解决,国内有着数十万的巨大缺口,在时,猝死的麻醉师大多都在30多岁,但两年后,这个数字变成了24-26岁,所以悲剧仍在不断上演。希望我们国家早日能改变这一局面,培养出更多的麻醉师,来分担压力。而我们这些普通民众,在面对医院中辛苦工作的医生时,多一些善意、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微笑,你的理解就是对医生最大的尊重,最大的支持。#社会##人物#

如果觉得《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麻醉科主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