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张清平 台湾张清平

张清平 台湾张清平

时间:2019-10-06 14:55:06

相关推荐

#读史拾贝# 作家张清平老师的书评《考古人的性情之作》,感恩她的知人[玫瑰]这是给竺可桢和林徽因写过传的人[作揖][咖啡]

网页链接

平定县柏井镇人民政府便笺

关于张润平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

张清平同志:

您-12月26日发映:拾开一村经改气工程第工导教您家整家展量变形裂身,后经山西省理筑科学证务院有限公司科学委定站早与项府的关同协满,只些做?一项空对的一位价78754元,只转了七万元将行。后施工队修复,七万远还不世,没报的方房绝要带中国阳子潜的快水开仍然不给解决,政六威脑想已多订了思认尝访书,如再间后采合负。我们于12月25日受理,并发山

接到您的信访诉求后,及时受理,具体情况如下:2月,很据当时本情选展和协商结果,被政口已支付给您父亲愁白小1.2万元受灾补债资全。7月15日,市领导师书记接行您后,买会案领导及慎党委、政府积极与县住建局对接联系房屋鉴定组构,华7月29日,枯井一村与山西省建筑科学新究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8月30日,省辉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出具

了《建筑工程鉴定报告》,报告平显示:房品受岗成后上要是二方面

原历,一是地质地形洗况的影响;一是房是日海结治和材料有在问题:三是村辉改气工程施工的影响。经这多次没商咨调。公可意一次兰补偿经济指步7万元人民币。就房通报股身件我镇就后共补售了低8.2

若问民国四大美女之首,林徽因定是不二的选择。她是上帝的宠儿,颜值担当,学识过人。

她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曾积极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一直喜欢民国轶事,张清平著有《林徽因传》一书,详细介绍了林徽因的生平,让我们走出故人情感旧事的纠葛,对林徽因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钦佩。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美丽的杭州。父亲林觉民才学出众,一度做到了司法总长。叔叔林觉民是著名的爱国人士。母亲则大字不识一个,父母亲关系淡漠,小小年纪的林徽因很是为此困恼。

好在父亲极其疼爱聪明伶俐、面容姣好的林徽因,带着她赴欧洲各国访问考察,让她开开眼界。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林徽因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岁那年,她和梁思成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但建筑系只收男生,无奈林徽因选择了美术系,同时辅修建筑系的所有课程。梁思成爱好美术,为了林徽因,他读了建筑系。

毕业后,他们在国外完婚,蜜月旅行选择了去欧洲考察古典建筑。沿路奔波,舟车劳顿,记录下不少宝贵的建筑资料。

回国后,他们在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培养了一批中国最早的建筑师。夫唱妇随,夫妇俩常年奔波于穷乡僻壤,一砖一瓦,细细梳理着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林徽因对自己珍爱的事业,有一种近乎痴狂的热情,而这,正是他人无法企及的地方。那些年,他们走了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绘测了2000多处古建筑。

抗日战争爆发时,林徽因患有严重的肺病,历尽千辛万苦,长途跋涉到昆明。她承担起全部的家务,为解决生计问题,翻山越岭去大学任教,好几次差点晕过去。

拿到月工资40元,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花23元买了皮尺。如此恶劣条件下,她心心念念的仍是自己心爱的建筑事业。

林徽因娇小柔弱的外表下,有着难得的拳拳之心。她毫无怨言,毫不留恋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对自小就锦衣玉食的她来说,是很让人敬佩的。

后来,梁思成听从组织安排,带领家人搬迁到李庄。那是真正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林徽因彻底病倒,长期卧榻。

林徽因写给远方友人的信件,所用的纸张纸质很差,经常带有饭菜污渍,甚至残缺不全。蝇头小字书写信件,且不分段,这对追求完美的林徽因来说是一种怎样的情非得已呀。

即便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合力完成了震惊中外的《中国建筑史》这一恢宏巨著。

解放前夕,被病痛折磨而瘦到皮包骨头的林徽因,作为主创人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事无巨细她亲力亲为。难怪她的孩子说,当国徽挂在天安门城楼后,我常常觉得那红色中也有妈妈的一滴血。

@三玥书 当很多人津津乐道于《太太的客厅》茶余饭后的谈资时,还是很有必要说说林徽因的“大”处。

#如何理性评价林徽因##民国那些事儿#

[赞][赞][比心][比心][玫瑰][玫瑰]

卫清张

#名著书摘# 我想把世间最好的都给你,却发现世上最好的就是你,我不要不老的青春,只想要一个盗不走的爱人,我们熬过了漫长的岁月,最后白了头,在暮年和余生中,我眼里的爱情,全是你的样子!——张清平《林徽因传》#镜头下的初秋之美# #头条创作挑战赛#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京优秀知识分子的聚会最有名的地方——“太太客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社会生活相对稳定,在北京的一些优秀知识分子,大多出身于士绅之家,家学渊源深厚,受过高等教育,大多有留洋海外的经历,这些文化背景相近,情趣爱好相投的人常常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思想。最有名的当属北京北总布胡同的金岳霖家小院。金岳霖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前后院,因为是单身,所以在金家聚会。在这里聚会的有清华大学政治学教授张奚若、哲学教授邓叔存、经济学教授陈岱孙、国际政治专家钱端升、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济、北大教授作家沈从文、诗人徐志摩、文学青年萧乾、张奚若夫人杨景任、陶孟和夫人沈性仁。

其实这个聚会是没有名字的,名字来自冰心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当时在北京有类似的聚会很多,较有名的还有朱光潜和梁宗岱组织的读书会,成员有冰心、凌叔华、朱自清、卞之琳、何其芳、沈从文、萧乾等。这些人多有往来,冰心写的《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以后,引起了全国文化界的特别关注。小说人物虽做了模糊处理,但读者很快就读出是以徐志摩和金岳霖为原型,那“太太客厅“的“太太”自然是林徽因了,从此“太太客厅”就被人所知。(资料来自张清平著《林徽因》赵一著《林徽因•不慌不忙的坚强》)

1933年,冰心公开发文讽刺林徽因喜欢被男人围绕,有伤风化,林徽因不争不辩,只给冰心寄了一份礼物,冰心打开一看,顿时皱紧眉头,却怒不敢言。

冰心和林徽因同为福建老乡,家世相似,才学相当,她们的老公吴文藻和梁思诚还是清华舍友,留学期间,4人一起结伴郊游,野炊。

按说这样的交情,即使做不到亲密无间,也该维持表面和气,可事实上她俩“交恶”半辈子,老死不相往来。

这中间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节呢?

事情还要从林徽因和徐志摩的初相遇说起,林徽因在英国游学时,与徐志摩一见钟情,演绎了一出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

但风花雪月最终败给烟火现实,林徽因转身嫁给梁思诚,去东北大学当教授,徐志摩娶了才女陆小曼定居江南。

天南地北,劳燕分飞的结局却在1930年被意外改写。

林徽因回北京养病,梁思诚怕她发闷,便组织了几个好友来家里聚会,人们戏谑地称这个沙龙为“太太的客厅”。

参加聚会的人有金岳霖,周培源,朱光潜,胡适,沈从文......当然,也少不了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免不了言语交流,诗词应和。

冰心看不惯两人藕断丝连,在《北斗》上发表了《我劝你》:“不要被男人的花言巧语蒙蔽”。

虽没指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写的就是林徽因与徐志摩那点事。

林徽因不甘示弱,赋诗《激昂》,称冰心不过是“猥琐网布的纠纷”。

诗歌事件后,林徽因和冰心之间产生了隔阂,而导致两个人关系进一步恶化,是徐志摩意外去世后冰心说的一番话。

1931年,徐志摩北上参加林徽因学术讨论会,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冰心写信给梁实秋为徐志摩鸣不平:“女人的好处他得不到,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矛头直指林徽因,把徐志摩出事归咎于林徽因,这些话让林徽音很长时间生活在舆论的风口浪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以至于林徽因去世多年后,她儿子梁从诫仍然难以释怀,拒绝冰心收录母亲的作品。

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则让冰心和林徽因岌岌可危的关系,画上了“休止符”。

“太太的客厅”,以谈论建筑知识为主,林徽音妙语连珠,将自己对建筑的心得,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受益匪浅,来参加聚会的男人,都心悦诚服仰望她。

林徽因凭美貌,才华,见识征服了当时北京城最优秀的一批男性知识分子。

大文豪胡适被她的文学才华折服,风流才子徐志摩对她牵肠挂肚,哲学大师金岳霖更是为她终身不娶......

梁思诚就更不用说了,“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林徽因就是他的骄傲!

林徽因自己也很享受这种被大家捧在手心里的感觉,可冰心觉得辣眼睛,认为有伤风化。

1933年,冰心在《大公周报》副刊上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

冰心一反“敦厚”人设,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将一个搔首弄姿,耍手腕吸引男人眼球,虚荣浅薄的心机婊刻画得入木三分。

小说一发表,立即引起轰动,大家一致认为冰心是在影射林徽因一家。

腿有残疾经商的男主人,叫“彬彬”的5岁女儿(林徽因女儿梁再冰,小名“冰冰”)……

这么明显的针对,林徽因冰雪聪明,岂能不知?

她当时正在山西考察古建筑,灵机一动,寄回一大坛子老醋,托人给冰心送去。

冰心打开坛子,一股浓郁的醋味直冲鼻子,“酸!真是太酸了!”

林徽因借山西陈醋来嘲笑冰心嫉妒自己才华比她高,容貌气质比她好,身边爱慕的人比她多。

冰心如果回应,恰好证实了林徽因这一坛子陈醋的寓意,所以她只能咽下这口气。

两个人的关系从此降到“冰点”,老死不相往来。

冰心晚年旧事重提,告诉友人:“《太太的客厅》不是写林徽因,谁让她自己对号入座?”她强调自己写的是陆小曼。

可惜没人相信,大家认为冰心之所以会在林徽因和陆小曼都去世多年后,才给出这么一个牵强附会的答案。

无非是欺负陆小曼没有后代,不像林徽因儿女双全还很有出息,她怕惹上麻烦,才把事情往陆小曼身上推。

区区小事,却彰显人品。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无需苟同和苛求,只要不违背道德,不触犯底线,你管别人如何生活?

虽然冰心和林徽因“交恶”半生,却不影响她们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佼佼者。

林徽因在古建筑,文学,绘画和书法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更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还和梁思成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她的真实写照。

冰心也是我国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只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即使再高大上的人,也不是圣人,难免有人性的弱点和缺点。

冰心如是,林徽因如是,每个人都如此。

#头条创作挑战赛#

参考资料:

张清平:《林徽因传》中国文史出版社

卓 如:《冰心全传》河北教育出版社

林徽因作为民国四大才女,被人们所熟知的是她和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之间的三段情,选择性地忽视她的能力而重视她的美貌,可新中国送出的第一份国礼,却是出自林徽因和她徒弟所设计的景泰蓝礼品。

景泰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工艺品,也称为“铜胎掐丝珐琅”。在明景泰年间,由于皇帝喜欢,便在宫廷中流行起来,到了清朝,景泰蓝走向鼎盛。但是建国后,由于景泰蓝制造工艺繁杂,且平民百姓不了解这种工艺,一度面临着失传的威胁。

当时,生病的林徽因在梁思成的陪同下,到北京的海王村古文化市场散心。突然,她被一只景泰蓝的花瓶所吸引,有眼力见儿的老板说:“这么好看的花瓶很少见到了,景泰蓝的工艺快要失传了。”这么一句话,似乎决定了林徽因和景泰蓝的复兴连在了一起。林徽因在和老板交流的过程中知道了景泰蓝的现状,痛心疾首,这么好看的景泰蓝工艺怎么就要失传了呢?经过调查,林徽因决定在清华大学中成立一个美术小组,抢救景泰蓝工艺,此时的林徽因身体已经被结核病拖垮了,但是她仍然坚持亲自到工厂考察,在得知景泰蓝的花样较少,就亲自设计花样,丰富景泰蓝的填充图案。

弥留之际的林徽因仍不忘交代她的弟子,“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

迷倒梁思成、徐志摩和金岳霖的可能不仅仅是她的美貌,更是她沉醉于文物、传承文化的那种独特气质。

参考文献:张清平《林徽因传》#知识辞海计划##中华文化传诵人#

1932年12月,四川军阀刘文辉和刘湘的叔侄大战进入白热化。双方在四川荣县、威远一带展开决战。激战五天,双方共战死官兵三千余人,刘湘的部队接连败退,处于全线失利的状态。

刘湘立即采取了三项紧急措施。第一,派人持他的亲笔信去向刘文辉求和;第二,致电四川军阀邓锡侯、田颂尧等,请求支援;第三,加紧对刘文辉部将的分化拉拢,争取让堡垒先从内部攻破。

刘文辉所部的第九旅旅长陈万仞,原是川军旧将刘成勋的部下。刘文辉打败刘成勋后,对其部队进行收编,陈万仞是四川仁寿人。早年在四川武备学堂读书,后赴日本留学,1905年加入同盟会。回川后任四川新军队官,曾经担任过四川都督府顾问。

陈万仞作为如此一个老资格的军人,在刘文辉的手下却备受冷落,由于刘文辉对陈万仞不信任,将陈万仞从暂编师长缩编为旅长。同时,刘文辉还将陈万仞手下的两个团长李玉书、赵佩三提拔为旅长,与陈万仞平起平坐,陈万仞大有“虎落平阳”之感慨。不仅如此,刘文辉还时时处处对陈万仞掣肘刁难,派其亲信邓铭枢在陈万仞的旅当了团长,实际上是对陈万仞进行监督。陈万仞终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将部队拉到军阀杨森的防区资中金带铺,然后发了个通电,宣称“脱离战争漩涡,以维川局”。

刘湘闻讯大为振奋。他约请陈万仞在内江见面,第一句话便问:“陈老师,你怎么发了这么个电报?”

陈万仞在四川速成学堂当队长时,刘湘还是学生,所以尊称老师。陈万仞苦笑一声,反问说:“刘督办,我不发这么个电报怎么办?莫非你要我发一个向你投降的电报?”

刘湘神情闪过一丝尴尬,又问:“陈老师以后准备怎么办?”陈万仞说:“以后怎么办,那就要问刘督办了。”几句简短的对白后,剩下的事,两个人就都心照不宣了。

按照刘湘的安排,准备让陈万仞担任四川陆军暂编第二师师长。陈万仞问:“为什么叫暂编?第一师又是谁?”刘湘解释说,以前与刘文辉和其他友军有约定,大家谁也不能私自收编部队,如果有谁的部众来投奔,一律以暂编的名义。至于第一师师长,已由余安民担任。

陈万仞想了想说:“如果是暂编的名义,我不能接受。”

刘湘笑着说:“那老师觉得以什么名义好?”

陈万仞问刘湘的二十一军一共有几个师,刘湘回答说有四个师,陈万仞说:“那我的部队应该是第五师。”刘湘当即答应。

陈万仞是多米诺骨牌中的第一块牌。陈万仞的倒戈,将刘文辉部一些隐藏的矛盾暴露出来,正如一排大浪打来,沉渣浮起。

接连几场战役,第一混成旅旅长王元虎作战勇猛,击溃了刘湘的主力,立了大功。为表彰这员虎将,刘文辉将他提拔为师长。这一来,另一个旅长陈能芬不高兴了,喝了几杯酒,借着酒劲来找刘文辉,迎面第一句话便是:“王元虎能当师长,我也能当!”

刘文辉一愣,连忙请进屋子里温言安慰,陈能芬虽说是文人出身,但带兵打仗确实很有一套本领,手下部属没人不服气的。何况,另外一个叫陈鸿文的师长也站出来说话,力挺陈能芬当师长。刘文辉只好点头同意,让陈能芬也当了师长。

王元虎和陈能芬都是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的学生,这些人被称为川军中的“军官系”。刘文辉部军官的主要成分,是以“保定系”为主,“军官系”为辅,忽然一下子提拔了两个“军官系”的人当师长,“保定系”的军官们自然不会服气。其中张清平、林云根、唐英、邓和、林海坡、余中英等人都已跟随刘文辉多年,他们的编制仍然是一般的师旅,而新近从罗泽洲部倒戈过来的“军官系”旅长陈鸿文、王元虎、陈能芬却后来居上。“保定系”的军官们认为这是枝大于叶,本末倒置。

部队内部这些潜伏的矛盾,后来终于成为导致刘文辉失败的重要因素。

刘文辉部下几个“保定系”出身的师长张清平、林云根等,与同是“保定系”出身的邓锡侯联络,在新都三河场开了个协商会议。在会上他们议定:邓锡侯、田颂尧可以在二刘大战中保持中立,但是有个条件,由刘文辉让出崇庆、温江两县,划为邓锡侯的防区。另外,邓锡侯、田颂尧的军队重新回到成都。会议上还秘密形成了另一套方案:即如果刘文辉不同意前一种方案,该军“保定系”同学则通电脱离刘部,拥夏首勋为军长,强行逼迫刘文辉率亲信部队退驻西康。

从新都三河场开会返回成都后,张靖平、林云根向刘文辉汇报会议协商经过。两份条约都装在林云根的口袋里,在掏条约时,林云根误将那份秘密签订的条约掏出递给了刘文辉。刘文辉一看,脸色顿时变了。林云根这才发觉有误,赶紧再掏出另一份条约递上。刘文辉看罢连连摇头,瘫坐在椅子上,叠声说道:“不说了,不说了,这还有什么说的呢?”

第二天,刘文辉召集部属在西御街刘公馆里开会。他在会上痛哭流涕,说:“十几年缔造艰难,如斯结局,真令人痛心。”在坐的军官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

1933年7月8日,刘文辉通电辞去四川省主席一职,“二刘大战”,刘湘取得了胜利。(图片:刘湘)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人啊,总是难免遇到磕磕绊绊不如意之事,所以这句话在很长时间以来,不过是用来让自己好过点儿的自我安慰。虽然有阿Q之嫌,倒也在很多时候能让自己从当时的不顺中重整旗鼓继续向前,或者至少坚持不倒下。

真正明白这句话,是在我看过张清平写的《林徽因传》这本书之后。

林徽因,这个近代女子,有着我们很多人都羡慕的东西,比如:出身书香世家的豪门、自身才貌双全、有著名诗人至死的爱慕、有丈夫的尊重和爱、儿女双全、事业也能做到行业翘楚…似乎她拥有着一个女人所能求得的所有美好。可是这样一个人,也是经历了求学期间父亲亡故、战乱期间四处奔走、身体疾患难愈等等难以想像的艰难时刻,甚至最后离开人世之时,都没有亲人陪在身边。直让人看过之后,掩卷叹息。

生活的真相,不过就是泥泞中前行罢了,如果偶有一二所得,实属不易。

至此,真正理解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句话了。

没有人能事事如意,所以事事如意才成为了我们最美好的祝愿。

既然不能事事如意,那便放出平常心来,只问耕耘不必执着于收获就好了。

如此,生活反倒似乎真的平顺了许多。

这就是我喜欢这句话的原因,它在时时提醒我:珍惜身边人、珍惜现在所有,因为那是好不容易得来的。

成都现代意义图书馆兴起的历史:

成都文化底蕴厚重,古有石室文翁,今有现代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中自有黄金屋。

19世纪60年代以后,当时的一些先进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倡和介绍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自维新运动以来,图书馆启迪民智、促进教育的功能,也普遍地被介绍与得到肯定。尤其是光绪31年(1905年),酝酿已久的图书馆运动,开始在我国初露端倪。继我国第一所官办的公共图书馆在长沙成立后,全国各省的图书馆均依次开办,纷告成立。

四川虽然地处边远,风气闭塞,不像沿海等地区那样趋时追新,但在此前后也陆续建立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在成都,四川大学的前身如尊经书院、锦江书院,今十三中的前身成都县立中学等均设有图书馆或藏书室。1909年(宣统元年)12月清王朝颁布《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后,又陆续开办了一些公共图书馆、私立图书馆。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图书馆发展了,有的消失了。这里,简要介绍成都建国前的图书馆中的公共图书馆、私立图书馆等。

公共图书馆

四川图书馆

19(民国元年),由四川教育司接管清王朝的四川提学使司学务公所图书馆改建,新馆址在成都少城公园。馆藏图书10万余卷,其中有明清两代的家刻、私刻、旧印、旧抄本。图书按经史子集分类,编印有《四川图书馆书目》15卷共5册,第一任馆长由清末著名学者林山腴(又名林思进)先生担任,有馆员6人。四川图书馆内设中文图书部和西文图书部。经费每月拨给1400元。1927年8月,因省经费困难,当时在成都的国民革命军28军军长邓锡侯下令将四川图书馆拨归成都市政公所管理。1928年10月,四川图书馆正式更名为成都市立图书馆。1933年9月10日,成都市立图书馆合并于卢作孚创办的成都通俗教育馆内,1935年3月,成都通俗教育馆又更名为成都市立民众教育馆,民教馆第三部即为图书馆。1943年2月1日,图书馆独立设置,恢复原名成都市立图书馆。1946年10月31日,改名为成都市立中正图书馆。据1948年统计,该馆藏书74000余册。建国后,该馆改名为成都市图书馆。

成都通俗教育馆图书馆

1924年3月,成都市政督办王缵绪采纳当时任泸州道尹公署教育科长卢作孚的建议,以原设在成都少城公园内的商品陈列馆为馆址,创办一所通俗教育馆,以促进全市民众教育的开展,并委任他负责筹备。同年8月8日,成都通俗教育馆正式成立,卢作孚任馆长。馆内分博物、图书、体育、音乐、讲演、出版、游艺、事务8部。其中的图书部又分为成人图书馆和儿童图书室(由四川杨森捐款2700元所建)两处,成人图书馆有图书4千余册,儿童图书馆有图书1600册。

私立图书馆

成都草堂图书馆

该馆1925年8月6日由穆耀枢私人创办,馆藏图书数千册。穆耀枢系浙江宁波人,他是图书馆事业的积极倡导者。1924年,吴玉章计划创办明远图书馆,聘请他入川负责筹备。1924年,卢作孚筹建成都通俗教育馆时,又邀请他协助筹办其中的图书馆。1925年7月,卢作孚辞去成都通俗教育馆馆长后,穆耀枢担心其中的图书馆专业人员被解散,因此,特于陕西街创办了成都草堂图书馆,作为通俗教育馆图书馆人员的进步之所。

该馆成立后的3年后,1927年穆耀枢被国民党以共产党人的罪名枪毙后,成都草堂图书馆的书籍由国民党二十四军混成旅旅长张清平随军运到邛崃,成立了志和图书馆。

四川中山图书馆

1927年10月20日由陈福洪创办,馆址在成都少城将军街开元宫内,馆舍系公产,由省政府拨给。馆员有8人,馆长由陈福洪兼任。开馆时,该馆藏书15000余册,大部分系募捐而来。图书目录,旧书用四库法编制,新书用杜威十进制编制,图书只限馆内阅览,不能借出。该馆无固定收入,也无基金或其他产业,其常年经费千余元均由董事会临时筹备。陈福洪非常热心于图书馆事业,除多方募集图书与经费外,他还亲自沿长江前往武昌文华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央大学通俗图书馆、上海总商会商业图书馆等参观考察。至1935年,该馆藏书已达3万余册,其中本省县志约80余种、报章30种。1944年9月,陈福洪病故后,四川中山图书馆的藏书由四川省立图书馆购买,该馆即告解体。

除此,各学校多附设图书馆,如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私立光华大学季琴图书馆等。另外还有四川军阀刘文辉的二十四军军人创办的学友互助社图书馆、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创办的青年会图书馆等。这些早期创办的图书馆为传播知识、开通风气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今天成都各大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他们只对教职员工和学生开放,作为市民,位于天府广场西北侧的四川省图书馆和位于文翁路的成都图书馆,以及成都市所辖各区市县都有相应的图书馆,她们都是免费向成都市民开放的。读好书,好读书。活到老学到老,让人生添色增辉,培养健康的生活理念,形成蔚然成风的读书风尚。谨以此文与家乡父老共勉。

如果觉得《张清平 台湾张清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