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怀孕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怀孕可增加脑出血风险

时间:2022-10-12 18:28:34

相关推荐

脑出血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一是脑出血的病因。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二是脑出血绝大多数(80%)发生在大脑半球;少数(20%

1怎样对待脑出血?

脑出血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

一是脑出血的病因。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二是脑出血绝大多数(80%)发生在大脑半球;少数(20%)发生在小脑或脑干。因出血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

大脑内囊区出血: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通常在白天活动时发病。发病的诱因为情绪激动、紧张、过度兴奋及用力排便等。发病前常无先兆或预感。起病急骤,突感头部剧烈疼痛,随即频频呕吐,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病情发展到高峰。重者发病后意识逐渐模糊,并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呼吸深沉而带有鼾声,面色潮红或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大小便失禁,两眼同时向一侧偏斜。如果患者一侧或两侧瞳孔放大,体温升高,血压下降,频频呕吐咖啡样液体,则生命垂危,死亡率高。轻者意识尚清,但很快出现偏身瘫痪,口舌歪斜,偏身感觉减退和偏盲,即“三偏”症状。如果出血发生在主侧大脑半球(习惯于右手执笔、执筷和拿工具者,其左侧大脑半球叫“主侧半球”),还可伴有失语。若数日内症状稳定,不再发展,给适当治疗,其肢体功能可以逐渐地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桥脑出血:突然起病,剧烈头痛,头晕,呕吐,复视,吞咽不能,一侧面部麻木。对侧肢体瘫痪或四肢瘫痪。重症患者数分钟内进入昏迷,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高烧,呼吸困难,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

小脑出血:患者突然发生后枕部剧烈疼痛,眩晕,频繁呕吐,一侧肢体不能协调动作,但无瘫痪。重症患者可迅速昏迷,颈项强直,瞳孔缩小继而散大,可在短时间内呼吸停止而死亡。

三是对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白天活动中突然起病,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昏迷,病情发展迅速者,首先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若诊断难以确定,可作腰椎穿刺,如穿刺出的脑脊液为血性,即可作出诊断。

四是脑出血的治疗。患者要绝对安静卧床。解松衣扣,卸除假牙。使其头侧向一边(利于呕吐物或分泌物比较顺利地从口腔中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以免加重出血。吸氧,必要时气管切开。头部置冰帽,以降低脑的代谢率与耗氧量。血压明显增高者,可适当应用降压药物,如注射利血平等,以控制血压,使之逐渐下降到150/90mmHg左右。为控制脑水肿和预防脑疝形成,应立即使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25%山梨醇和50%葡萄糖等。少数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清除其脑内血肿。待急性期过后,应及早坚持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失语者需进行语言训练。针灸、推拿、理疗及体疗均可配合运用。

家中如有老人发生脑出血,家属首先要保持镇静,并及时用电话通知医院,请急救中心来车送医院抢救。如因条件所限一时无法送医院者,家属应对病人做如下处理:

(1)让病人保持安静,卧床,尽量不要搬动病人,以免增加出血、加重病情。让病人头向一侧,并抬高30度左右,避免唾液等误入气管。

(2)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解开病人衣领,去掉假牙,注意吸痰。家中备有氧气袋的可马上给病人吸氧。如舌头后缩影响呼吸时,可用毛巾或手帕包好舌头、牵出口外。

(3)对高热病人可在头部冷敷,同时亦可在病人腋下等处放置冰囊或冷水袋予以降温。因为体温升高会使全身组织的耗氧量也随之增加,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4)神智不清的患者不能给予饮食,待清醒且没有吞咽困难后方可试给少量流质如牛奶、米汤等。如果病人昏迷2~3天或吞咽困难持续存在时,应请医护人员协助给予鼻饲疗法。

(5)将病人的肢体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发病后24小时可适当地活动一下瘫痪的肢体,或轻轻地翻动一下病人,避免长时间地固定于一种姿势,以有利于全身血液循环,避免引起褥疮或肺炎。

(6)密切观察病情,除按时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外,特别要注意病人的意识变化,瞳孔的大小等,这些情况可供医生判断病情时参考。

2如何诊断小量脑出血?

小量脑出血是指出血量小于10毫升的大脑半球出血,临床也较常见。据报道约占同期住院脑出血病人的24%,但由于出血量少,临床症状轻,表现不典型,所以极易误诊。

小量脑出血尚无统一诊断标准,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依据:①中老年人,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生头痛者。②高血压病人,突然血压升高,伴有头痛;病情好转后,血压又很快恢复正常者。③既往无卒中史,常为首次发病。突然出现轻微面瘫、偏瘫、感觉障碍等局灶性神经症状者。④无意识障碍,呕吐,颈项强直及双侧巴氏征阳性。

腰椎穿刺作脑脊液检查,对诊断小量脑出血会有帮助。但腰穿正常者,亦不能完全排除。因为有10%以上的病人,由于血液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腰穿脑脊液检查为阴性。

CT检查是确诊小量脑出血安全可靠的方法。它不仅可显示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而且还可显示中线是否移位,脑室受压情况等。

小量脑出血一般预后较好。但若出血部位靠近脑中线结构,或者病程中再次出血,同样可危及生命。因此,应严密观察病情,积极进行治疗,防止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3脑出血时应用脱水剂的原则是什么?

脑出血的急性期常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形成,因此,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

(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

(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6小时1次,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

(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整理)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

(4)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乳头水肿者,可暂不用脱水剂。相反,如有剧烈头痛或呕吐,可试给50%葡萄糖60毫升静脉注射,并密切观察用药效应。若症状改善,说明确有颅内压增高。如果头痛、呕吐等症状未减轻,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所致,宜用止痛或镇静剂。对此类病人,一般主张暂时不用甘露醇,以免干扰颅内高压的稳定性。

(5)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6)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是否已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

4如何诊断脑出血?

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一种较常见的和严重的疾病。它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其他急性脑血管病高。因此,在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细致周到地进行分析,力争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有效地进行治疗。

首先,要掌握脑出血所具有的急性脑血管病一般性特征。其次,还要掌握脑出血自身的特征。急性脑血管病一般性特征,起病急,病程进展快,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数日内达到高峰。同时,还有明确定位体征。发病后常在短时间内出现因脑机能损害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其三有显著的急性脑循环障碍。发病后急剧发生弥漫性、全脑性症状,如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内脏功能受损等。

根据这些一般性特征,可初步考虑为急性脑血管病。进而,再根据高血压脑出血的具体特征即可确诊。

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是:①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②发病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③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④多有高血压病史。⑤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其中20%左右可不含血)。⑥脑超声波检查多有中线波移位。⑦鉴别诊断有困难时,若有条件,可作CT检查。

5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引起头痛吗?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因素引起的脑实质内出血,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同时并存,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其他少见的病因有:继发于脑梗塞的出血、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形成动脉瘤、血液病、脑动脉炎、淀粉样血管病、肿瘤等,发病年龄常在50~70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发病常突然而无预感,少数患者有头昏、头痛等前驱症状,可能与血压增高有关。头痛是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主要表现,常常伴随头昏、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头痛的性质有时帮助判断脑出血的部位,如后枕部头痛多为小脑出血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头痛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症状,判断脑出血的部位、出血的体积大小要依靠其他症状及其他检查。目前的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能够在发病后2小时后即能正确判断出患者脑内有无出血。头痛是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的一种表现,当患者病情稳定颅内压恢复正常以后,患者头痛就会消失。当然如果遗留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仍会遗留头痛、头晕、面红、汗出障碍等后遗症。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所以应积极预防脑出血的发生。预防应从积极控制高血压着手,除正规服用降压药物外,应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劳逸结合,避免长期过度紧张,戒烟,少量饮酒,避免重体力劳动及激烈的情绪波动。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统指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通常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凡出血系由于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如系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而流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则属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为多见,其余的病因是脑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动脉炎、血液疾病、肿瘤等。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突然发病,起病时最常见的症状是患者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头痛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而引起颅内压增高;二是血液刺激引起了无菌性脑膜炎,两者都可导致剧烈的头痛。但由于老年人反应差,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在患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临床表现不明显,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常不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血管自身发生的结构病变造成迟发性动脉狭窄而致脑血管痉挛。一般来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经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头痛症状会逐渐好转或保持稳定。如出血后3~4天患者头痛和脑膜刺激征进行性加重,伴周围白细胞持续升高,并伴有发热时,提示有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复发,以发病后2周复发率最高,其次为第3~4周,所以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期间,要严格卧床4周,当患者出现头痛时,应予积极止痛镇静剂治疗,以防止过度刺激引起再出血。

如果觉得《怀孕可增加脑出血风险》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