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沪名医制学科:3年打造品牌肿瘤专科创新路

沪名医制学科:3年打造品牌肿瘤专科创新路

时间:2024-04-12 08:17:15

相关推荐

海东方肿瘤医院是家以肿瘤专科为主制医院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已成为海肿瘤医疗行业知名品牌。该医院秉承“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全方位诊疗服务。在医疗技术方面医院依托自身实力和各类合作机构优势实现了多个诊疗领域创新与突破更是引入了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建立了多元化诊疗团队。该医院还注重医患沟通氛围营造建立了“双向直通车”模式让患者随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三年发展历程让海东方肿瘤医院成为了家备受信赖合性肿瘤医学专科。

作为一位沪上著名肿瘤专家,丁罡选择了一条鲜有人走过的职业发展道路。

作者|宋爽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作为一位沪上著名肿瘤专家,丁罡选择了一条鲜有人走过的职业发展道路。

35岁担任上海三级公立医院副院长,38岁晋升主任医师,39岁成为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博士生导师,成为首届“上海区域名医”,市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市医学领军人才,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丁罡在体制内可谓一路顺风。然而,在年仅40出头的,丁罡选择了离开体制,加盟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出任副院长及肿瘤中心主任。

如今,丁罡已经在体制外执业三年有余,并多了一个新的身份——玄合肿瘤医生集团创始人,其团队所在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科成为上海卫生服务品牌,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肿瘤医协体中心,不仅获得了多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认可,还吸引了全国众多医院、科室运营管理者、生物医药企业及医疗投资者纷纷前来参访交流。

近日,《看医界》专访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中心主任、玄合肿瘤医生集团创始人丁罡医生,请教学科建设之道。

体制外寻路:组建多学科肿瘤诊疗团队

据丁罡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肿瘤逐渐成为常见病,恶性肿瘤甚至成为我国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二大死因,但在刚性的市场需求下,目前我国肿瘤疾病防治体系依然比较落后。丁罡告诉《看医界》,在我国,肿瘤治疗通常是根据治疗手段,分为手术科室、放疗科室、化疗科室等,尽管专业分的很细,但这种按照治疗技术建立的肿瘤体系,很难综合应用到患者身上。

与国外相比,我国肿瘤患者中晚期比较多,在治疗手段还不太发达时期,以手术和非手术划分治疗手段是合理的,但随着肿瘤个性化治疗、精准治疗技术的出现,传统的治疗模式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变化,甚至让很多病人失去了综合治疗的机会。

丁罡表示,大量中后期患者都应该通过综合治疗让肿瘤慢病化,从而达到肿瘤治疗的最佳状态。

而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有限,肿瘤这样的重大疾病常常集中到北上广大医院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大医院精细的分科更是让大量患者无序或者局限在某些肿瘤细分科室里。反观国际,多学科协作(MDT)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常规手段。但由于我国专科医生的匮乏和医疗资源发展的不平衡,这个模式在国内很难推行,成为目前肿瘤专科发展的最大瓶颈。

还在公立医院时,丁罡就在探索肿瘤多学科协作建设,并且在拿到国家卫生部的肿瘤规范试点医院上海地区负责人。在体制内将近的肿瘤学科建设中,丁罡看到了多学科协作模式的优势以及患者对它的渴望,但他也清楚意识到,在体制内,很难短时间内改变现有医疗模式的框架。

于是,初,丁罡选择离开体制加入刚刚成立三年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开始探索在体制外,按市场需求,学科标准,推广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丁罡认为,通过体制外的医院先行先试,能够让市场看到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存在价值,最终得到更多医院的认可和接受。

他告诉《看医界》,肿瘤中心的团队主要由来自上海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组成,目前有专科医生10个,专科护士15个,还有管理团队人员4个。在多学科的建设思路下,团队10名医生的专业各不相同,包括外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内科医生、介入科医生,重症科医生、临床研究医生、医生助理和康复师营养师等等,丁罡介绍,这样的组合正是参照国际的模式,同时符合患者的就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医生大多30~40岁,正处于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上海在职称晋升上对社会办医的倾斜,这些医生反而在体制外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丁罡介绍,在他的团队中,目前已经有3名医生成功晋升副高,4位医生拿到市级课题,同时2年发表近10篇论文其中两篇SCI文章。在这样既保证个人职业发展,又有收入保障的氛围下,丁罡的团队不仅能留住人才,更不断吸引年轻医生的加入。

通过对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肿瘤中心三年的学科再建,丁罡看到了患者对国际化肿瘤服务模式的认可。丁罡告诉《看医界》,今年肿瘤中心的床位使用率达到85%以上,作为定价水平较高的服务,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再一次印证了高品质医疗服务正在成为医疗发展的大方向。

,丁罡团队的“现代医院肿瘤5H服务模式”还获得上海市卫健委医疗服务品牌,这意味着丁罡打造的肿瘤多学科治疗模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我现在做的事情是把体制内的学科建设和模式创新,结合专科管理,变成一个商业模式”,丁罡表示,这个商业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老百姓肿瘤治疗难题,还能帮助更多私立医院发展特色专科。更重要的是,随着这个模式被市场认可,或将推动中国肿瘤患者就医现状的改善。

成立医生集团:助力社会办医学科、专科建设

为了将多学科的肿瘤治疗模式推广出去,丁罡开始探索帮助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学科共建。

玄合医疗肿瘤医生集团

,玄合医疗肿瘤医生集团成立。“玄合”这个名字也寄托了丁罡的期望,丁罡解释,“玄合”的意思是玄妙复杂的去整合全球优质医疗资源,然后通过技术管理和服务输出,让老百姓远离肿瘤,健康生活。

在去年底《看医界》传媒举办的上海医交会上,丁罡关于肿瘤医生集团赋能医院专科建设的精彩分享引起与会的众多社会办医院院长关注,纷纷伸出合作的橄榄枝。

丁罡表示,缺乏专科建设本身就是很多社会办医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而专科和学科不是简单引进人才就可以解决的。“学科发展和专家服务是完全两个概念”,丁罡表示:“引进一个临床专家就不容易,但是要建设一个成熟的学科就更不易,至少需要十年。如果医疗机构不建立自己的学科,而是简单复制体制内医联体的概念,那么专家走了,所有项目都会跟着结束。”

为此,丁罡提出了“学科共享”的理念:整合上海在肿瘤治疗方面的资源、理念和方案,建立“整建制”学科,将学科建设的流程标准化,并带到社会办医机构里,帮助医疗机构快速发展学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丁罡相信,随着技术的标准化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共享化,未来共享学科的发展会越来越成熟。

丁罡告诉《看医界》,未来5年,“玄合”计划整合200家医疗中心、1万名肿瘤专科医护人员,帮助上海乃至长三角的社会办医机构有更好的学科拓展,同时也希望通过好的服务与商业保险结合,节约医疗资源,为中国未来的重大疾病治疗探索一种新模式。

建议医生创业:坚守初心和突破瓶颈一个都不能少

作为一名从体制内走出来的创业医生,丁罡也和《看医界》谈了对医生创业看法。

“说实话,医生创业大部分都不成功,主要是因为医学的专业性依赖太强”,丁罡坦言,大部分医生更偏向于专业属性,对企业管理来讲是一个瓶颈,“医生如果想创业,首先要突破自身瓶颈,自我改变,通过不断学习来转变自己的角色。”

“同时,创业医生作为未来成功的企业家,还是要保持一定的医疗属性,也就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丁罡表示,在风云变幻的商业环境里,把握医疗的核心价值才能形成健康的商业模式。“一般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左右,医院的寿命却能达到100年。虽然大部分医生创业都会失败,但如果能够成功,很可能代代传承,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丁罡表示,他现在做的事情是在为年轻医生“搭台子”,至于最终效果如何他并不担心,“总之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丁罡相信,随着优质医疗服务的不断提供,老百姓会逐渐接受在早期购买商业保险,商业保险普及后又能反过来推动优质医疗服务的发展,同时缓解政府在医保方面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商业保险的投入能够让中国老百姓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促进医疗体系从疾病管理转变成健康管理,让中国国民的健康素质上一个台阶,也让政府和老百姓的医疗支出费用下降。(本文为《看医界》发布,转载须经授权,并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

如果觉得《沪名医制学科:3年打造品牌肿瘤专科创新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