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

时间:2024-03-25 13:54:39

相关推荐

艾滋病患者常伴随着免疫系统受损,因此易患恶性肿瘤。其中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分别是卡波西肉瘤、霍奇金淋巴瘤和子宫颈癌。卡波西肉瘤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皮肤或黏膜上的紫红色斑块,常出现在患者脸部或四肢。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等症状。子宫颈癌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病率也明显升高,这与免疫抑制状态下人体清除病毒感染和异常细胞能力下降密切相关。对艾滋病患者来说,预防和及时治疗这三种恶性肿瘤至关重要。

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第一大恶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其次为细胞淋巴癌和皮肤黏膜癌。

1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

在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三种:

第一种是卡波西肉瘤,发生率为20%——30%。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艾滋病患者的1/4死于卡波西肉瘤,非洲艾滋病患者的1/5死于卡波西肉瘤。病变为多发性,首先出现于下腿皮肤,呈硬结状,稍微隆起,逐渐向四周扩大,呈紫红色。好发部位为皮肤和上消化道的粘膜淋巴结周围,以后侵犯肝、脾、肠、脑、肺、胰和睾丸,它在人体内的转移途径还没有研究清楚,有的认为卡波西肉瘤是非转移性的。一般发病后1年至1年半死亡。如果并发机会性感染,则雪上加霜,加速死亡。

第二种是B细胞淋巴瘤,发生率为5%——10%。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专家们发现:艾滋病病毒不但侵犯淋巴细胞,破坏免疫系统,而且还激活原本处于休眠状态的致癌基因,直接导致癌症的发生。大约有1/4的病例表现为大脑淋巴瘤。

第三种为皮肤粘膜鳞癌,发生率为1%——2%,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发生在艾滋病患者的口腔和肛门附近。

2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有哪些

肿瘤是最常见的艾滋病症状,是导致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HIV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免疫系统的CD4+T淋巴细胞内,并破坏CD4+T淋巴细胞。而CD4+T淋巴细胞在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恶变的肿瘤细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CD4+T淋巴细胞被破坏后,导致机体不能识别和清除致癌的病原体和癌变的细胞,致使艾滋病患者非常容易发生肿瘤。

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肿瘤有以下几种:

1、淋巴瘤

2、卡波氏肉瘤

3、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

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

4、非霍奇金淋巴瘤

5、人乳头瘤(妇女)

据不完全统计,有近30%~40%的艾滋病患者,可能发生卡波氏肉瘤或淋巴瘤等肿瘤。

3血友病患者容易患艾滋病

血友病是指因体内缺乏某种凝血因子而致的血液疾病。重型血友病需要长期不断地接受浓缩的第VIII和第IX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方能维持生命,控制病情恶化。而每一份浓缩的血制品都需要从5000至12000多份供体血液提取配制而成,每一名血友病患者一年中需要注射的血制品大约需10万份供体供给。这样,就造成非常多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对于血友病人来说,一旦传染上艾滋病,无疑是祸不单行,苦不谌言的。

自1984年人们认识到艾滋病对血友病已构成的严重威胁后,就采用了加热处理血制品,逐步消除了来自血源方面的传染因素。

有关资料表明,不同的血友病患者对艾滋病的感染率是有区别的。美国A型血友病患者中有90%是抗HIV抗体阳性者;B型血友病患者中50%是抗HIV抗体阳性的。而日本的血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为40%。原西德于1985年给予4000名血友病患者使用血浆制品,已有半数以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有400多名已死。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资料表明:美国感染艾滋病的血友病人感染率高,但发展为艾滋病的只占总病的例的1%。

在日本,男性同性恋者和妓女中艾滋病患者不多,而血友病患者中感染艾滋病的患者却占艾滋病总病例的1%。说明在日本,艾滋病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污染的血制品,而被感染者,多是血友病人。日本艾滋病监测委员会指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友病人病程发展慢,而且成为艾滋病的人也很少,其原因可能是:

(1) 血友病患者仅由一种注射血制品方式受感染,接受病毒的频率和量都少。

(2) 血友病人日常生活和性生活的规律,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有,仅是极轻微的表现。

(3) 血友病病人注射的血制品为血浆或血浆制品,不是全血,不含有淋巴细胞,因此病毒的量少一些。

总的来说,由于血友病自身特有的免疫状态,决定了对艾滋病病毒的侵入、自身复制和繁殖所需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就形成病程演变慢、发展为艾滋病者少的现象。

4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近年来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人数在增加,使以家庭为基础的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病人只要条件允许,一般愿在家里护理而不愿意去医院,这不仅是经济原因,患者愿意寻求家庭和朋友温心照顾,认为这样有安全感,不大情愿接受陌生人的照顾,这是正常人心理的表现。家庭护理的作用有助于解除病痛,同时还往往得到心理安慰。

对待患者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强烈的情感要求,同样对待HIV感染者也有正确情感对待的问题,特别是目前尚没有理想办法中止HIV感染者的病情发展,也就是HIV感染者总有一天会发展成Aids患者,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心理过程,它无疑对医院的护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

近年来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人数在增加,使以家庭为基础的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面对这种难以治疗的疾病常会感到十分困惑,同时又对这种疾病缺少确切的了解,就更容易受这种复杂情感的困惑,进而使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处于绝望的状况,并时常对其家人报以怨恨甚至拒绝治疗,当然又因为患者对此病的发生毫无思想准备,故时常也会发生自责和内疚。

艾滋病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面对这么多病人,医院越来越重的负担是显而易见的。这样,通过家庭护理来分担医院压力,来护理照顾部分病人成为重要的选择。因此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消除不必要的担心与误解,培训家庭护理人员,使之掌握正确的知识。通过家庭护理可以使艾滋病患者从家庭中获得尽可能满意的护理照顾,其中包括一些简单的护理方式,如帮助患者清洗鹅口疮,劝患者尽可能多吃些营养较高的食品以及教给家庭如何用香蕉叶保持患者睡床的干燥,以及服用一些中草药等对患者有用的知识。

总之,家庭护理不仅对解除艾滋病患者病痛有帮助,同时也能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情感需求,并能给予心理支持,这样使患者在生命的末期,得到较好的照顾,这对患者和家属都是有益的。

5肿瘤患者需要“话疗”

10月22日,著名肿瘤专家王振国教授在广州华泰宾馆举行了“全国肿瘤防治科普巡回报告会”。演讲中,王振国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治疗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化的建议,提醒市民们如何科学合理的照顾肿瘤病人,如何运用“话疗”来增强抗肿瘤效果。

专家简介:王振国,主任医师,研究员、教授、振国医院院长、吉林省政协委员。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全国十大科技英才”,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国际癌病康复协会会长、北京振国肿瘤研究中心主任、振国肿瘤康复医院院长。他从事抗癌药物研究和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对中晚期肿瘤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

王振国教授因发明抗癌中成药及“王振国冲击疗法”先后获得六项国际大奖,在第38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荣获“世界个人发明最高研究奖”,授“将军勋章”、“骑士勋章”和“比利时王国荣誉奖牌”,为民族医药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王振国是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复方天仙胶囊”和国家“863计划”银甘黄(冻干粉针)项目研究的负责人。承担了科技部“火炬计划”麝蟾胶囊和白花蛇舌草静脉注射液抗癌新药研发工作。8月,其研发的抗癌新药“缝裂木层孔菌PUS菌种”搭载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完成太空培育试验,这一成果是肿瘤新药研发的重大突破。

“三分之一肿瘤患者被吓死”有一定依据

在报告会开始之前,笔者有幸采访到了王振国教授,对于“三分之一的肿瘤患者是被吓死的”,王振国教授表示,可能数据上有一定的出入,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确有很大一部分肿瘤患者的生命缩短与心理因素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王振国教授指出: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非常重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坚持抗癌,乐观生存创造的医学奇迹,是有一定道理的。保持爽朗的心情、开阔的心胸,不仅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有利于自身免疫系统的恢复。除此之外,需要提醒的是,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也有很多种分类,即使是中晚期的癌症,也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其中也不乏痊愈者。更何况早期的肿瘤,只要发现及时,80%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肿瘤等于死亡”这一说法早已过时。

患者在治疗中,心理因素不可忽视。患者心情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配合医生治疗,是否安心休养,心情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内分泌的波动,干扰到免疫系统,影响身体对药物的吸收,妨碍正常药效的产生。

如果觉得《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三种恶性肿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