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民族构成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民族构成

时间:2022-07-17 16:27:21

相关推荐

1、高加索山脉民族

高加索山脉的白种人的语言分属3个语系:高加索语系、印欧语系、闪米特语系。

高加索诸民族分北方两支、南方一支。南支包括格鲁吉亚人、明格列尔人、拉兹人(住在土耳其境内)、斯万人,他们共同组成格鲁吉亚民族,住在外高加索西部。两个较小的北支包括卡巴尔达民族(住在库班和上德列克盆地,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和车臣人(共和国面积1.5万公里2,人口有100多万,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首府格罗兹尼18建立)、印古什人(共和国南邻格鲁吉亚共和国,西邻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北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东邻车臣共和国,面积4700公里2,人口47万,首府纳兹兰)、巴茨人组成的维纳喀民族(住在大高加索中部)。

印欧诸民族中,第一支是亚美尼亚人(他们的祖先早在公元前1000年早期即由安纳托利亚进入外高加索);第二支是奥塞梯人(住在大高加索中部,是东伊朗游牧民族的一部,自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4世纪游牧于南俄罗斯大草原,曾先后称为西徐亚人、苏美尔人、阿兰人,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面积7000公里2,总人口50多万,首府为弗拉季卡夫卡兹)、库尔德人、吉卜赛人等塞种人;第三支是希腊人;第四支是斯拉夫诸民族(占高加索人口的1/3强,主要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住在高加索北部)。

闪米特民族只有亚述人一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因受土耳其迫害逃到俄罗斯境内,主要住在城市。

另外还有塔里什人、塔特人、阿瓦尔人等不明属别的民族。阿瓦尔人是黄种人的柔然鲜卑人和厌达人的后代,曾说蒙古语。达吉斯坦共和国面积5.03万公里2,首都马哈奇卡拉建于1857年,人口200多万,有33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阿瓦尔人(50万人)、达尔根人(27万人)、列兹根人(20万人),极端的瓦哈比派伊斯兰教徒势力在达吉斯坦存在多年。

2、乌拉尔语系民族

科米共和国位于乌拉尔山脉西部,南邻彼尔姆州和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东南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相邻,东部与汉特-曼西自治区(秋明州成员)接壤,东北与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秋明州成员)毗邻,北部及西北部毗邻涅涅茨自治区(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成员),西部毗邻阿尔汉格尔斯克州。面积为41.59万公里2,首府是瑟克特夫卡尔,建于1780年。2002年共有居民为101.8674万人,当地民族是科米(齐良)人,属黄种人。科米语分科辛(北部地区)和英温(南部地区)两种方言,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

科米-彼尔米亚克民族自治区位于前乌拉尔地区、卡玛河上游,属彼尔姆州成员。其东南部与彼尔姆州相邻,西部与基洛夫州相连,西北和北部与科米共和国相邻。面积为3.29万公里2,占俄联邦领土总面积的0.19%。自治区中心是库德姆卡尔。,自治区共有人口14.88万人。

科米人及其近亲科米-彼尔米亚克人的共同远祖前10世纪已居住在卡马河中上游一带。当时,在其西边维亚特卡河流域居住的是乌德穆尔特人的祖先。他们曾使用共同的语言。后来,乌德穆尔特人分裂成为单一民族,科米人和科米-彼尔米亚克人的祖先仍留居卡马河流域一带。6~10世纪时,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卡马河上游迁到维切格达河流域。在俄国文献中称科米人的祖先为维切格达-彼尔米人,称科米-彼尔米亚克人的祖先为大彼尔米人。16~18世纪,他们继续向北迁移到维切格达河和伯朝拉河上游地区,并同当地居民融合。15世纪末16世纪初,科米地区被沙俄兼并。

马里埃尔共和国南部是楚瓦什和鞑靼,西部是下诺夫哥罗德州,北部和东部是基洛夫州。面积为2.32万公里2,首府是约什卡尔奥拉,成立于1584年。2002年共和国共有人口72.7979万人,主要居民为马里族。

莫尔多瓦共和国南部是奔萨州,西部是梁赞州,东北部是楚瓦什共和国,东南部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北部是下诺夫哥罗德州。面积为2.6万公里2,首府萨兰斯克建于1641年。共和国共有人口88.8万人,主要居民为莫尔多瓦族。在原苏联各个共和国共有莫尔多瓦族人120万,其中在莫尔多瓦共和国居住的莫尔多瓦族人为31~32万人。

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卡累利阿共和国。

汉特.曼西(汉蒂-曼西)自治区1934年起隶属鄂木斯克州,1940年起属于乌拉尔斯克州,1944年起属秋明州管辖。中心城市汉特.曼西斯克市距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汇合处15公里。自治区人口137万人,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66.5%,乌克兰人占11.6%,鞑靼人占7.6%,白俄罗斯人占2.2%,当地民族有汉特(汉蒂、奥斯恰克)人和曼西(沃古尔)人,分别占自治区人口的0.9%和0.5%。

泰梅尔自治区,亦称多尔干.涅涅茨民族区,曾隶属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面积为86.21万公里2,行政中心为杜金卡(叶尼塞河入海口)。自治区人口总数为4.43万,主要居民是俄罗斯人(67.1%),还有多尔干人(8.8%)、乌克兰人(8.6%)、涅涅茨人(4.4%,黄种人)、恩加纳善人(1.5%)、德意志人(1.5%)、鞑靼人(1.4%)、白俄罗斯人(1.2%)、埃文克人(0.6%)、埃涅茨人(0.2%)等。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位于秋明州境内。自治区面积75.03万公里2,中心城市是萨列哈尔德(鄂毕河入海口)。自治区占全国天然气储量的85%、开采量的91%和出口的90%,正是自治区使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首位,是它保障着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地位。同时,自治区还年产石油3000多万吨,占全俄石油总产量的20%。并且自治区大部分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储量尚未被开采,随着国际对天然气和石油需求的增长,自治区在全国经济及对外经贸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自治区人口49.8万人,俄罗斯人占59.2%,乌克兰人占17.2%,鞑靼人5.3%,白俄罗斯人2.6%;当地民族中,涅涅茨人(黄种人)占全区人口的4.2%、汉特人占1.5%。

涅涅茨民族自治区位于东欧平原的北部,包括科尔古耶夫岛和瓦伊加奇岛,濒临白海、巴伦支海和喀拉海。南邻科米共和国,西南与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相连,东北与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接壤。自治区于1929年成立于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内,面积17.67万公里2,中心为纳里扬马尔市。自治区共有人口4.67万人。

3、高加索地区的突厥民族

住在高加索南方的是奥古兹突厥人,主要指阿塞拜疆人;住在高加索北方的是基普查克突厥人,由库梅克人、诺盖人、卡拉恰伊人(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巴尔卡尔人(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组成。另外居住在非高加索地区的奥古兹突厥人还有土耳其、土库曼;居住在非高加索地区的基普查克突厥人还有哈萨克、吉尔吉斯、鞑靼、巴什基尔、卡拉.卡拉帕克。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南部同奥伦堡相邻,西北部与乌德穆尔特共和国相连,北部与彼尔姆州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接壤,西部同鞑靼斯坦共和国毗邻,东部与车里亚宾斯克相邻。面积为14.36万公里2,首都乌法成立于1586年。共和国人口为404.45万人,俄罗斯人占39%,鞑靼人占28.7%,巴什基尔人占22.9%,乌克兰人占1.5%。巴什基尔人有93.6万,居住在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89.72万,其他巴什基尔人分居在乌德穆尔特、鞑靼斯坦等共和国。

阿迪格共和国位于库班河和拉巴河的左岸,其南部连接大高加索山脉的支脉。面积7600公里2,首都为迈科普市。共和国人口为44万人,其中,阿迪格人占22.1%,还有俄罗斯人(占68%)、乌克兰人、亚美尼亚人、鞑靼人、德意志人、希腊人、茨冈人等。阿迪格人是北高加索地区突厥民族的一分支,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12至16世纪先后受金帐汗国、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汗国统治,19世纪中期被沙俄征服,大部分阿迪格人逃往土耳其和约旦等地。19俄国十月革命后成立阿迪格民族自治州,1991年升格为主权共和国。

鞑靼(Tatar、Tartar)人主要居住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和西西伯利亚、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1944年被斯大林从克里米亚强行迁入)。原苏联共有600多万鞑靼人,分喀山鞑靼人、克里米亚鞑靼人、西伯利亚鞑靼人等很多种,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迁入中国新疆境内的称塔塔尔族,他们大多是逊尼派穆斯林,还有部分信原始的萨满教。公元400年突厥族群的匈奴西迁,演化为保加尔人。公元600年蒙古族群的柔然人厌达人西迁,一部分被斯拉夫人同化,一部分被保加尔人同化。保加尔人的一支演化为目前的楚瓦什人,保加尔人的另一支被斯拉夫人同化为保加利亚人。中亚北部的突厥族群可萨人、佩切涅格人、乌古思人、钦察(奇卜恰克)人逐渐演化成目前巴什基尔人、库梅克人、诺盖人;后来一部分与西迁的蒙古人融合为鞑靼人。鞑靼斯坦共和国面积6.8万公里2,首都喀山。鞑靼斯坦共和国人口365.8万(1990年),有鞑靼人、俄罗斯人、楚瓦什人和莫尔多瓦人等。1991年苏联解体后,鞑靼境内分离主义膨胀,1992年3月全民公决,结果希望独立的人占全共和国选民的61.4%。为了制止民族分离运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动车臣战争,试图以武力制止分离运动,与鞑靼斯坦签署第一个双边分权条约,以条约形式和平划分利益和权限范围,制约地方分离主义倾向的过度蔓延。条约规定,鞑靼斯坦共和国作为国家与俄罗斯联邦联合,可以参加国际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在税收、财政等方面享有特权。这个条约给予鞑靼斯坦超出俄罗斯宪法规定的权力,实际上鞑靼斯坦成为留在俄罗斯联邦内的具有特殊地位和特权的国家。鞑靼盛产石油,被称为“第二巴库”。喀山市内也有一座克里姆林宫,形似而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略小。

楚瓦什共和国西部是下诺夫哥罗德州,西南部是莫尔多瓦共和国,南部是乌里扬诺夫州,东部是鞑靼共和国,北部是马里埃尔共和国。面积为1.83万公里2,首府是切博克萨雷。共和国共有人口131.27万人。楚瓦什人有180万,居住在楚瓦什共和国只有88.8万,其他约一半的楚瓦什人分别居住在鞑靼斯坦、巴什科尔托斯坦等共和国。楚瓦什人属于黄白混血人种。

4、突厥东北语支

阿尔泰共和国面积9.26万公里2,其前身是厄鲁特自治州,1948年易名为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是阿尔泰边疆区的组成部分,1992年作为共和国独立出来。戈尔诺.阿尔泰斯克是阿尔泰共和国首府。人口20.4万人,俄罗斯人占60.4%,其次是阿尔泰人为31%,哈萨克人占5.6%,其余为乌克兰人和德意志人。阿尔泰突厥语系,可以和维吾尔人、哈萨克人进行语言交流,但是他们不信伊斯兰教,而信奉原始萨满教。

哈卡斯共和国1934年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一个民族自治州,1991年成为独立的共和国。1707年并人俄罗斯之前哈卡斯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而是零散的游牧部落。哈卡斯共和国面积约6.19万公里2,首府是阿巴坎市,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以南643公里。

图瓦人Tuvas,自称特瓦人Tyiva。中国史籍称之为“都波人、萨彦乌梁海人、唐努乌梁海人”等。图瓦人的族源有两方面,一个是铁勒-突厥,另一个是鲜卑-蒙古。从族名来看,图瓦无疑与都播(都波)有较大的渊源。都播是九姓铁勒最北的一部之一,分布在今贝加尔湖西南方位、叶尼塞河上游一带,这里也是古突厥人西迁之前的摇篮。公元二世纪时,匈奴衰微,鲜卑大举进据漠北,遂与留居其地的匈奴-丁零馀部(为数尚不少)发生了大规模的混血融合,其中拓跋鲜卑迁徙最远,漠北的北部和西部都受到了影响,都播部落更为显著,其得名当与“拓跋”有关,至少其组成是加入了一些鲜卑因素的。突厥兴起後,都播役属于突厥,因其原本就是铁勒之一部,又远处僻地,故也颇怡然自得。图瓦的另一个源头与乌梁海有关。“乌梁海”是清代的译法,元、明时多译作“兀良哈”。兀良哈是蒙古的一部,猛将速不台即出自兀良哈部,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更是蒙元帝国的得力干将,西征欧洲,南灭大理。兀良哈在蒙古形成之前以“斡良该”或“愠良改”之名居于漠北的极北部,即今贝加尔湖以东以北、鄂嫩河上游一带,再往前追述,就是隋唐时的“骨力干”。骨力干是九姓铁勒最北的一部,位于都播之东北,距当时的京城长安最远。说来说去,最初的源头还是在铁勒,其实按蒙古是一新兴部族,虽以东胡系统的室韦诸部为主体,但加入了不少像兀良哈这样原属铁勒-突厥系统的部落(最著者如克烈部、乃蛮部等)也是毫不奇怪的。有趣的是,对于图瓦来说,都播和骨力干真可谓“殊途而同归”了。现今在中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居住着一部分操图瓦语的人,其民族成分混同西蒙古族。图瓦人多信喇嘛教,但萨满教还保持着较深的影响。图瓦人总数接近20万,有约2万人分布在蒙古国境内。图瓦人分布在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的广阔地区,这一地区面积近20万公里2,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设佐领四十八,分隶外蒙的乌里雅苏台的定边左副将军、哲布尊丹巴大活佛及札萨克图、三音诺颜两部。同治三年,中俄签订《塔城条约》(即《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被割去唐努乌梁海西北部十佐领之地。19沙俄强占乌梁海,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收复中东部三十六佐领,但不久又被迫撤退。从此,乌梁海东部九佐领之地,属今蒙古国,中部俄占二十七佐领之地,于1924年宣布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改称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加入苏联的俄罗斯联邦,享有自治州的权力,苏联解体后升格为共和国。1994年12月,改名为特瓦共和国。特瓦共和国面积为17.05万公里2,克孜勒市是首府。近年该国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1999年人口达31.07万人。图瓦人占总人口的64.3%,其他民族有俄罗斯人(32%)、哈卡斯人(0.7%)、乌克兰人(0.7%)、鞑靼人(0.4%)、布里亚特人(0.2%)等。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建于194 月, 310.32万公里2,人口103.4万人,有60多个民族,主要有雅库特人(突厥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鞑靼人、埃文基人、楚科奇人、尤卡吉尔人等。俄罗斯人大部分居住在大中城市中,雅库特人则居住在共和国的各地。萨哈共和国在其西部和南部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达2亿吨,中国国内原油消费量约2.5亿吨,其中,进口原油达9112万吨。

雅库茨克:20万人,是雅库特自治共和国的首府,也是远东地区最古老的城市。这里历来以毛皮皮革、家畜、象牙和木材的集散地而弛名。与外区联系靠空运,有大型机场。不是中国领土,但是元朝辽阳省势力一度到达。乌斯季维柳伊的天然气田向该市供应燃料。

5、蒙古族国家

布里亚特共和国南邻蒙古国,西邻图瓦共和国,而北部与西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东邻赤塔州。共和国有4/5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树木种类主要是红松和冷杉林,木材储备量达20亿立方米。共和国面积35.13万公里2,共和国共有人口100.33万人,俄罗斯人占总人口的70%,当地土著民族布里亚特蒙古人仅占24%。

25万布里亚特蒙古人分布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还有不到20万布里亚特蒙古人分布于伊尔库次克州的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和赤塔州的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区等处。布里亚特元代称不里牙惕,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近支,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1631年,俄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但其中一部分反抗俄人到底,向南移入喀尔喀领地。另外一部分,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人时投向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在苏维埃政权70多年的时间里,布里亚特人基本丧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化,成了以俄语为母语的人。布里亚特青年不懂本族语,不看本民族文学作品,不听本民族的音乐,完全是在苏俄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原布里亚特的知识界已经在大清洗的30年代被肃清。取消对宗教活动的限制后,民族文化逐渐复兴,首先是佛教的复兴,在这里重建了安宁喇嘛寺院,在距乌兰乌德不远的伊沃金寺佛学院为布里亚特、图瓦、卡尔梅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19处的佛教团体培养新一代主持。达赖喇嘛曾多次到布里亚特活动,1991年8月达赖第四次访苏,到了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1992年9月再次访俄,重游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并到图瓦。我国佛教界有必要加强同布里亚特佛教界的交流,相互支持,使佛教文化发扬光大。

贝加尔湖,占地3.15万公里2(1公顷=0.01公里2),是世界上年代最长(2500万年)和最深的(1637米)湖泊。贝加尔湖因其悠久的年代和人迹罕见,成为拥有世界上种类最多和最稀有的淡水动物群的地区,而这一动物群对于进化科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贝加尔湖同时以它品种多样的本地动物和植物,成为世界上最具生物学变化的湖泊。贝加尔湖的形状像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贝加尔湖出口的宽度大约有1000米,立于湖水出口正中央的巨大圆石称作“谢曼斯基”,当河水泛滥时,这块神奇的圆石会看上去像在滚动。湖岸溪涧错落,群山环抱。湖水杂质极少,清澈无比,湖水清澈的原因据说是贝加尔湖底时常发生地震,地震产生的化学物质沉淀湖底,使湖水净化,所以贝加尔湖总是清澈见底,湖水透明度竟深达40.5米,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贝加尔湖畔阳光充沛,有300多处温泉,所以成了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地。贝加尔湖西岸是针叶林覆盖的连绵不断的群山,有很多悬崖峭壁;东岸多为平原。由于两岸气候的差异,自然景观也就迥然不同。贝加尔湖蓄水量2.3万立方公里,占地表不冻淡水资源的20%。有336条河流注入贝加尔湖,但只有一条河..即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注入叶尼塞河。中国所有淡水湖的总蓄水量加起来也就200多立方公里,相当于贝加尔湖的1%,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年径流量1000立方公里,不到贝加尔湖的1/20,北方最大的河流黄河年径流量又只有长江的1/20!除了黄河,我国辽阔的北方(不含东北)便只有无垠的沙漠、戈壁,以及日益退化的草原,河流湖泊是那么的短、小、少,有的还是咸的。至于雪山融水,全国加起来也就一条黄河,而且是那么地难以利用,还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华北缺水,西北缺水,中国大地缺水!如果建立一系列输水管道,将贝加尔湖的水向南流经广阔平坦的蒙古高原(地势上是北高南低,又存在有利条件),不仅可能就地解决蒙古大沙漠的治理用水问题,使内外蒙古的草原得到根本性维护,甚至还可以南下华北,彻底解决晋冀陕京津的缺水问题,有可能的话,西下新疆,让准噶尔沙漠彻底变成绿洲.贝加尔湖的诞生是因为亚洲地壳沿着一条断层慢慢拉开,出现了一条地沟。起初,这条地沟深八公里,但随着岁月流逝逐渐被淤泥填塞,从淤泥中的微生物化石可以显示其形成年代。湖底有温泉喷出,还经常发生微小的地震。贝加尔湖四周陆地冰封得比湖水早得多。从十月份开始,群山的峭壁就已经银装素裹,落叶松、云杉、西伯利亚杉等树林也盖满了冰雪,远远望去只见一片微微闪光的银色世界。未到一月,大部分湖面即已结冰,有的地方冰层厚达1.5米。当地人驾驶汽车和卡车在冰上打洞捕鱼。在风平浪静时冻成的冰层,就像玻璃一样透明,可以看到鱼在冰下游弋。但是大多数是起伏的大块浮冰。冰块常常迸裂,发出炮声似的响声。到八月份,湖水转暖,冰层溶化,人们可以舒服地入湖畅游。湖上天气变幻莫测,一年四季潜伏着危险。夏天的浓雾可能迫使船只突然停航。即使在风平浪静的日子,也可能随时刮起狂风,恶浪翻滚。汉朝,“贝加尔湖”先后在匈奴、鲜卑的控制下,名曰“北海”,著名的苏武牧羊就发生在这里;南北朝时期,“贝加尔湖”先被柔然控制,后又被突厥控制,名称改为“于巳尼大水”;隋时期,“贝加尔湖”被东突厥控制,复改称“北海”;到了李唐时代,“贝加尔湖”成为大唐帝国版图的一部分,归关内道骨利干属,“贝加尔湖”也改称为“小海”;唐末,“贝加尔湖”又归回鹘所辖,仍称“小海”;宋代,“贝加尔湖”被蒙古八剌忽部控制;元代,“贝加尔湖”属“岭北行省”;明时期,“贝加尔湖”被瓦剌不里牙惕部控制;直到满清时期,“贝加尔湖”才被沙俄控制(清后期“贝加尔湖”一度称为“柏海儿湖”)。

卡尔梅克共和国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地区,首府埃利斯塔,卡尔梅克是欧洲人对厄鲁特(Eleut、Olot)蒙古人即卫拉特(Oyrat、Oirat)亦即元代的斡亦剌惕人、明代的瓦剌的称呼。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人分四部:和硕特(Khoshut)、准噶尔(Dzungar、Jungar)、杜尔伯特(Dorbet)、土尔扈特(Torgut),后准噶尔部强盛,土尔扈特部不服准部统治,于16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越过吉尔吉斯草原,同年与俄人讲和。和鄂尔勒克移居于托波尔河上游,以其女嫁西伯利亚汗后人,并征服花拉子模部分领地。1643年,和鄂尔勒克移营至伏尔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与诺盖人密谋,使其脱离俄国。1650年,西伯利亚的土尔扈特部遣使向顺治皇帝表示臣服。1673年,顿河和额济勒河(伏尔加河)间的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为得到俄国每年的丰厚赠礼,向沙皇表示效忠,但土尔扈特部与克里米亚汗国、达赖喇嘛、中国皇帝都继续保持联系。后来沙皇俄国不断向其征兵用于对奥斯曼土耳其作战,激起了土尔扈特人的反抗,部分土尔扈特人在首领握巴锡(阿玉奇的孙子)率领下东归故土,遭俄军和哈萨克人拦截,死伤无数,最后剩几万人到达中国,定居在新疆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其他未能东归的人留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继续受到沙俄的统治。19成立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共和国。卡尔梅克人至今还信奉藏传佛教,讲卫拉特蒙古语。卡尔梅克共和国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国家,在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还有达赖喇嘛与卡尔梅克共和国总统拥抱的巨幅海报。

埃文克Evenki(埃文基、鄂温克)自治区原隶属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面积为76.76万公里2,中心为图拉镇(叶尼塞河支流下通古斯卡河畔)。

6、俄罗斯的边疆州

阿尔泰边疆区16.91万公里2,19十月革命以前,这个地区是托木斯克省的一部分,十月革命后发展成为阿尔泰省,从1925年起划归西伯利亚边区,1930年起又隶属西西伯利亚边区。1937年建立阿尔泰边疆区,当时的疆域还包括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1992年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分离出去,更名为阿尔泰共和国。今天,阿尔泰边疆区行政区划较大城市有巴尔瑙尔(59.36万人)、比斯克(22.74万人)、鲁布佐夫斯克(16.84万人)、鄂毕卡缅、戈尔尼亚克、塔利缅卡、扎林斯克、新阿尔泰斯克、巴甫洛夫斯克、阿列伊斯克和斯拉夫戈罗德。巴尔瑙尔是阿尔泰边疆区首府。阿尔泰边疆区1999年有人口266.48万人,俄罗斯人占89.5%,其次是德意志人,占4.8%,乌克兰人占2.9%,其他各民族共占2.6%。

赤塔州南与蒙古国相邻,西南和西部与布利亚特共和国相邻,西北部和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相邻,东北部与萨哈共和国和阿穆尔州相邻,东部和东南部与中国接壤,面积41.25万公里2(不含布利亚特阿金斯克自治区面积1.9万公里2)。赤塔州成立于1937年9月,中心城市为赤塔市(1851年建),其它城市有:巴列伊(1938年建),博尔贾(1950年建),红石(1969年建),波得罗夫斯克(1926年建立)、莫戈恰(1950年)、涅尔琴斯克(1690年)、斯列金斯克(1783年)、黑洛克市(1951年)、什尔卡(1951年)。赤塔州有人口113.39万人。

滨海边疆区16.59万公里2,人口230万(1994年统计),始建于1938年10月。下设9个直辖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纳霍德卡、帕尔季赞斯克、阿尔谢尼耶夫、阿尔焦姆、达利涅列钦斯克、列索扎斯克、斯帕斯克.达里尼。外来民族占人口总数的99.99%。主要有俄罗斯人(占85.5%)、乌克兰人(占9.5%)、白俄罗斯人、拉脱维亚人、爱沙尼亚人、犹太人等。土著民族只占人口的0.1%,主要有乌德盖人,还有少量奥罗奇人、塔兹人、楚瓦什人和那乃人。符拉迪沃斯托克(统治东方):80万人,属季风气候,1月份平均气温为-15℃,8月份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雨量约690毫米。中国名字是海参崴,盛产海参的崴子(山、水弯曲的地方)。始建于1860年,1862年取得自由港地位,可以免税进口外国商品, 许多外国公司与企业接踵而至。1872年海参崴建立军港,将太平洋舰队的驻地从庙街迁于此地,并被宣布为军事要塞。1900年起, 海参崴邀请了建筑设计师对城市进行了规划设计, 从此,以欧式建筑为主的建筑格局逐步形成。 19,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式建成,海参崴成为了远东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1933年海参崴成为军事禁地, 苏联人进入需要持有特别通行证,外国人则更难以涉足此地。1941年开始的卫国战争期间,大批的物资通过海参崴港口转运至俄罗斯各地。1988年9月苏联政府宣布滨海边疆区不再是禁区,苏联进入不再需要特别通行证。1992年1月海参崴被正式辟为对外开放城市。乌苏里斯克:位于滨海边疆区南部的乌苏里----兴凯湖平原南端,是三条河(绥芬河、木科夫力河、苏普提加河)的交汇处,20万人,始建于1866年。农业比较发达,市区附近有科马罗夫自然保护区。该市有三个通道可到达中国:一个是绥芬(锥子)河通道,有铁路公路各一条;一个是东宁通道,有公路一条;一个是密山通道,有公路一条。中国名字双城子,明朝的双城卫。纳霍德卡:俄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和渔业中心,20万人,建于1935年。该市港湾内水深浪静,可全年通航。在纳霍德卡以东18公里处的亚美利加湾有由日本协助建成的大型港口--东方港。到目前为止这里是全俄比较成功的一个自由经济区。中国女真族东海窝集部(库尔喀部)传统居住地。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建于1938年10月20日,78.9万公里2,人口为160万(1994年统计),其中犹太自治州有21.6万人。共有9个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阿穆尔共青城、苏维埃港、阿穆尔斯克、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主要人口是俄罗斯人(占85%)和乌克兰人(占5.7%)。此外还有犹太人、那乃人(赫哲族)、鄂温克人、埃文基人、雅库特人、乌里奇人、朝鲜人、鞑靼人、莫尔多瓦人、尼夫赫人。

比罗比詹:犹太自治州首府,1937年设市。位于比拉河畔,9万人。女真族萨哈连部传统居住地。犹太自治州3.63万公里,其地缘优势和人文条件对发展经济,开发国际合作十分有利。

哈巴罗夫斯克:70万人,始建于1858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内河航运通过阿穆尔河可以直接出海,也可直达同江、富锦、佳木斯和哈尔滨。该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绿化城市之一,市效有占地数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大草原森林。主要工业部门有飞机制造业、燃料工业、木材加工业、建筑和建材工业。中国名字是伯力,黑水..的首都,明朝时居住着女真族瓦尔喀部。

共青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诞生城市,为在这里建造船厂和飞机制造厂,一批莫斯科、圣彼得堡、乌克兰的共青团志愿者来到这里,1932年设市。

阿穆尔州建于1932年10月,36.37万公里2,阿穆尔州有直辖市7个:布拉戈维申斯克、别洛戈尔斯克、斯沃博德内、赖奇欣斯克、腾达、结雅、施马诺夫斯克,有两个区辖市:扎维京斯克和斯科活罗季诺。人口110万人(1994年统计),主要集中在结雅-布列亚平原地区,其次是阿穆尔-结雅平原,北部山区人口较少。居民主要是俄罗斯人,其次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格鲁吉亚人、乌德盖人和鞑靼人。

布拉戈维申斯克(报喜城):20万人,1858年俄国强占该地并建城。在阿穆尔河与结雅河交汇外建有阿穆尔州最大的港口,河运事业发达。中国名字海兰泡,鄂伦春族世居之地。

萨哈林州1932年10月建立,8.71万公里2。1998年萨哈林州共有人口62.03万人,俄罗斯人占81.6%,乌克兰人占6.5%,朝鲜人占5%,白俄罗斯人占1.6%,鞑靼人占1.5%,莫尔多瓦人占0.8%,楚瓦什人占0.3%。此外还有尼夫赫人、埃文基人和那乃人等土著民族,他们主要居住在州的南部。萨哈林岛(库页岛)面积7.64万公里2,拥有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和10亿桶的石油。南萨哈林斯克:萨哈林州的首府,位于库页岛苏苏亚河畔,18万人,1946年建市。从这里可以通过铁路至岛西岸的霍尔姆斯克,那里有铁路轮渡到瓦尼诺港与贝阿铁路干线相接。工业主要是木材加工、纸浆造纸和海产捕捞加工。中国赫哲族使鹿部居住地,韩国客机曾被击落于此。

堪察加州建于1932年10月,47.23万公里2,1994年末人口为49万人,主要居民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科里亚克人、伊捷尔门人、埃文基人、阿留申人和楚科奇人等。南部地区比较落后,是未来发展潜力极大的地区。目前以海洋捕鱼及鱼产品加工业为主,养鹿业也比较发达。

科里亚克自治区属于堪察加州,位于堪察加半岛的北部,南部与堪察加州相邻,西北部与马加丹州相邻,北部与楚科奇自治区相邻。自治区成立于1930年12月,面积为30.15万公里2,行政中心为帕拉纳。2002年自治区共有人口2.5157万人。

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州首府,建于1740年,25万多人,是捕鱼船队的冷藏基地。该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纳霍德卡的货运中转站,运入的是汽车、拖拉机、地质勘探设备、水泥、机床、日用品等,运出的主要是木材和鱼等。不是中国领土,历史上流鬼的中心。

马加丹州始建于1953年12月,与北冰洋、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和鄂霍次克海相邻,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州隔海上望。119.91万公里2,1994年末人口为53.9万人,主要居民有俄罗斯人、楚科奇人、爱斯基摩人、埃文基人、尤卡吉尔人、楚瓦什人、科里亚克人、奥罗奇人和雅库特人等。

楚科奇自治区接壤萨哈(雅库特)共和国、马加丹州和堪察加州,是俄罗斯最东北的地区。2002年人口有5.3824万人,其中俄罗斯族2.7918万人、楚科奇族1.2622万人、乌克兰族4960人,埃斯及默族(爱斯基摩)1534人等等。面积是73.77万公里2,首府是阿纳德尔。一直到1991年,楚科奇自治区本是马加丹州中的一个自治区,区长是著名财阀罗曼.阿布拉莫维奇。

马加丹:位于鄂霍次克海北岸,建于1933年,15万人,是新兴的港口城市,纳加耶夫港是它的海上门户。不是中国领土,渤海国与流鬼的陆路贸易经过这里。

萨彦岭-贝加尔湖-外兴安岭-库页岛,是俄罗斯远东的生命与灵魂所在,是俄罗斯在亚洲的人口中心、资源中心、经济中心,也是太平洋舰队的大陆依靠。没有了这些领土,俄罗斯就会与勘察加、阿留申失去便捷的交通联系,东北亚的安全就根本失去保障。没有了这些中国领土,俄罗斯在亚洲就没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一个崛起的大国中国必然在市场、能源和人口聚集地等方面争取更大的空间,而俄罗斯脆弱的远东就是首选。中国的人口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中国移民的传统是家庭、家族、姓氏式的,而他们又极难被当地文化同化,从而在俄罗斯形成一个个中国人居住点。进而向俄罗斯政府提出行政管理权要求,进而是自治要求,并寻求母国的支持。中国将逐步蚕食掉一直“耿耿于怀”的远东领土。尽管现在中国政府未必有计划地进行这种活动,但届时中国政府无法控制这种局面,且一个强大的中国也很难抵御这种诱惑。

俄罗斯远东通古斯语族使用民族人口及民族语言使用人数民族

人口(1989) 使用本民族语言率 使用人数

那乃人 12000 44% 5280

尼夫赫人 4700 23% 1081

奥罗克人 200 45% 90

奥罗奇人 900 19% 171

乌德盖人 2000 26% 520

乌利奇人 3200 31% 992

鄂温克人 30000 30% 9000

埃文人 17000 44% 7480

总计 70000 24614

其中那乃人就是中国的赫哲族,尼夫赫人和奥罗克人、奥罗奇人居住在库页岛,乌德盖人居住在乌苏里江东岸中游地区,乌利奇人和乌德盖人比邻而居,鄂温克人居住在从鞑靼海峡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域,埃文人居住在贝加尔湖附近。

他们都是俄罗斯的满洲—通古斯语言使用者。看起来,全世界的满语族使用民族的情况都不太好,让人忧虑。尤其是他们的人口已经很少了。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是俄罗斯“中国扩张论”产生的国际背景,或者说,俄罗斯“中国扩张论”是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的翻版。

独立后的俄罗斯较原苏联的地缘战略态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其西部,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北约,使其丧失了1000多公里的战略缓冲地带。在其南部,由于原中亚五个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伊朗和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乘机向这些国家渗透,使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泛突厥主义不仅在这些国家泛滥,而且蔓延至俄罗斯境内,从而对俄南部构成威胁。其东部压力虽比西部、南部小些,但也不能使俄罗斯完全放心,因为一些人认为,西伯利亚和远东存在着严重的社会经济危机、民族分离主义和地方分立主义,东北亚地区大国激烈角逐,紧张局势不断出现,俄周边国家完全有可能因对其远东资源的“垂涎”而与之内外勾结,乘虚而入。由此,“中国扩张论”便有了地缘局势方面的“依据”。

俄罗斯自1990年以来经济陷入严重危机,综合国力大大下降。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标志综合国力的各项指标位次大大前移。两国的综合国力发展趋势形成巨大的反差。1997年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为4400多亿美元,仅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对中俄综合国力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许多俄罗斯人很不愿看到,甚至产生一种屈辱感。俄罗斯远东地区与相邻的中国东北地区相比,反差更为明显。以能够典型反映整个20世纪90年代发展趋势的1996~1997年为例:这一年俄远东南部地区(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犹太自治州和阿穆尔州)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8%,人口减少了4万人;与此同时,中国东北三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3%,人口增加了100万。1997年,俄远东南部地区居民人数为500万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38人,而中国东北三省的人口为1.05亿,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132人。在有着如此巨大反差的情况下,中国的大量商品、人员“始料不及地”突然涌入俄罗斯,自然会使长期处在封闭状态的俄罗斯远东人感到惊愕、不解和多虑。连俄前副总理沙赫赖也认为:“中国的发展成就对贫穷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来说是一种威胁。”

如果觉得《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民族构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