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胃癌是如何发生转移的

胃癌是如何发生转移的

时间:2018-07-22 16:45:21

相关推荐

胃癌是癌症中非常多见的恶性肿瘤,而且死亡率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胃癌死亡的原因是发生了转移,那么胃癌转移的途径以及危害有哪些呢?

1胃癌是如何发生转移的

胃癌是现在治疗难度比较大的恶性肿瘤,胃癌转移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播散、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胃癌转移引起的危害与并发症伤害很大,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的治疗,正确的了解胃癌的转移方式。

胃癌是如何进行转移的:

①直接播散。浸润型胃癌可沿黏膜或浆膜直接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癌肿一旦侵及浆膜,即容易向周围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肝、胰、横结肠、空肠、及腹壁浸润。癌细胞脱落时也可种植于腹腔、盆腔、卵巢与直肠膀胱陷窝处。

②淋巴结转移。占胃癌转移的70%,胃下部癌肿常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而上部癌肿常转移至贲门旁淋巴结。晚期癌肿可能转移至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③血行转移。部分患者外周血中可发现癌细胞,可通过门静脉转移至肝脏,并可达肺、骨、脑、脑膜等处。

健康网温馨提醒:癌症死亡很大的原因就是发生转移,了解胃癌的转移途径以及危害之后胃癌患者更应该积极配合治疗,尽量防治发生转移。

2如何抑制胃癌转移?

转移是恶性肿瘤特有的生物学特性,是肿瘤患者致死的首要原因,胃癌亦是如此。

现代医学除了手术、放化疗等方法外,尚无控制肿瘤转移的特有手段。中医药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的优势已有所体现,并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及肯定。

临床发现,胃癌患者术后出现转移多在3 年之内,若手术不彻底,转移出现的时间会更快。

因而在这个时期,在治疗原则上,应把控制肿瘤转移作为“重中之重”。对胃癌患者来说,手术无疑是对机体的一次重大的打击,在手术后1 年内应侧重在术后调养上做文章。由于手术致机体正气亏虚,使癌瘤“乘虚而入”,而引发肿瘤的转移,所谓“至虚之处,乃容邪之所”。因此,在治疗上,应针对手术所造成的气、血、阴、阳虚损之证,采取益气、养血、补阴、温阳加以纠正,使癌瘤无藏身之所。而对因手术造成的痰、瘀、毒聚的邪实之证,应予化痰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加以祛除,使机体不因痰、瘀、毒之邪而造成机体功能失调,引发肿瘤的转移。

放疗为胃癌常用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要有60- 70 %的胃癌患者接受过放疗。

临床上,放疗所引发转移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喻为“赶鸭子”。有专家认为:“放疗是1/ 3 烤好,1/ 3 烤跑,1/ 3 没效。”目前,对于放疗促转移的原理考虑是放疗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肿瘤的转移。中医药在放疗过程中,常用养阴生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则配合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放疗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肿瘤医院专家指出,化疗对于胃癌肿瘤有控制作用。但是,在临床上也常常见到由于化疗剂量大、病人体质差等因素,使病人免疫力下降,而促使肿瘤转移加快。

因此,在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等原则化疗。中医药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则伍用化疗。以扶正培本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3怎么发现胃癌转移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生活中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是胃癌的常见表现,这些特征表现与我们的一些胃部疾病症状,如胃炎、胃溃疡等极其相似,因此大多数人去医院就诊时发现,胃癌的癌细胞已发生了转移,而且转移的部位有了一些症状,而这时的胃癌却到了中晚期。

那么,当胃癌转移到其它部位会有哪些表现呢?

1、肝转移

肝,是胃癌转移的第一目标,根据研究表示,胃癌的癌细胞向肝转移率达到45.9%~46.5%,这一结论在医学上成为肝转移现象。肝转移与胃癌的大体类型有关,如蕈伞型胃癌的肝转移,结节蕈伞型为47.8%,盘状蕈伞型为38%,均高于浸润型。肝转移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也有关系,如乳头状腺癌肝转移最多,为66.7%,印戒细胞癌肝转移则最少。肝转移影像学检查常为多发性病灶,散在分布,呈圆形,边界清楚。AFP检查为阴性,多不伴有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肝病表现。

2、体表淋巴结肿大

以体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恶性程度较高或晚期胃癌可经胸导管逆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或经肝圆韧带转移到脐周。体格检查时可在左锁骨上窝或脐周扪及肿大、不光滑、质地坚硬如石、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的癌性结节。它也可能为临床首先被发现的症状或体征,而后才追查出胃癌。

3、卵巢转移

胃癌向女性卵巢的转移率占女性胃癌患者的的43.6%。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腹痛,月经不调,下腹包块等,而胃肠道的症状不明显。胃癌卵巢转移并以卵巢转移灶为首发表现者,多发生于绝经前期或青年女性。两侧卵巢多同时受累,卵巢增大,包膜完整,切面呈实体性或黏液样,部分可分泌雌激素,故临床上常表现出各种类型的月经不调。

同时我们,专家还证实其它各部位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用通路与胃癌的转移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胃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预防胃癌转移。

4胃癌有几种转移方式

对大多数胃癌来讲,一旦发生,如不及时处理,则癌肿或缓或急,总要不断地生长与扩散,在消耗全身营养物质的同时最终导致机体衰竭。胃癌扩散的初期主要在胃壁内进行,后期向周围组织和邻近器官直接浸润。同时,胃癌侵犯到胃黏膜下层,其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肿瘤细胞就可能沿着淋巴管,血管向淋巴结和远隔脏器转移。胃癌通常有以下几种转移方式。

1.直接浸润

直接浸润是癌细胞在胃壁内的主要扩散方式,晚期胃癌也可穿出胃壁侵犯周围脏器和组织,以大网膜最多见,其次为肝,胰,食管和横结肠等。直接浸润的方式有团块状浸润,弥漫性浸润和巢状浸润。但在进展期胃癌,特别是比较晚期的胃癌,同一病例并非只有一种浸润方式。如以团块状浸润为主的病例,在某些部位可有巢状浸润;以巢状浸润为主的病例,当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时,也可出现弥漫性浸润的现象。

临床上,直接浸润转移常见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上腹部可触及包块,形态不规则,位置固定,质地硬,无压痛等表现。

2.沿淋巴管扩散

癌肿瘤细胞除直接浸润外,也可沿淋巴道的途径扩散。因为胃壁各层均存在淋巴管网,特别是黏膜下及浆膜下层的淋巴管尤其丰富,从而为淋巴道扩散转移提供了条件。沿淋巴道扩散的方式有两种,即连续性扩散和非连续性扩散。

连续性扩散是指癌细胞在淋巴管内进行性增殖,沿着淋巴管腔不断地向所属淋巴结蔓延。这种方式见于巢状浸润生长的胃癌,手术中可以发现在癌周黏膜下或浆膜下层有大量充满淋巴管腔的癌栓。非连续性扩散为癌细胞脱落到淋巴管内,不形成连续的癌细胞条索,而是比较分散地漂浮或游走于淋巴管腔内,在淋巴窦内仍以浮游状态继续扩散。此种扩散方式多发生在低分化腺癌或弥漫性浸润生长的黏液细胞癌。

连续与非连续扩散方式不是孤立进行的,特别是淋巴管内连续性扩散,有时仅达到一定的距离后,癌细胞脱落到淋巴管内,可以非连续方式继续扩散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多按淋巴结引流顺序,由近及远,由浅入深。但也可出现跳跃式转移,即近处淋巴结尚未出现转移时,远处淋巴结已发现转移。

临床上,淋巴结转移一般通过B超和CT检查可以发现腹腔内,腹膜后多处肿大的淋巴结。左锁骨上淋巴结是胃癌常见的转移淋巴结,体检时可以发现淋巴结肿大,固定,形态不规则,无压痛等特点。该处淋巴结肿大可以通过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是否系恶性肿瘤。

3.血行转移

胃癌晚期常发生血行转移。因为胃黏膜固有膜内,黏膜下与浆膜下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在癌肿增殖的过程中除了浸润淋巴管沿淋巴道扩散转移外,也必然会浸润破坏一些局部的静脉或毛细血管,使癌细胞或癌栓得以进入血液,被运送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和脏器,形成远隔脏器转移。其途径一般认为是带有癌细胞的静脉血经右心房,右心室到达肺的毛细血管网,在肺内被阻塞而不断增生形成肺转移灶。胃癌侵入血管的癌细胞可首先经门静脉到达肝肘的毛细血管网内,在肝内继续增殖形成肝转移灶。因此,肺,肝都是胃癌血行转移的好发部位,并常常是多发转移灶。除转移到肝,肺以外,胃癌一旦有了血行转移,也可以转移至骨髓,肾上腺和全身皮肤,骨骼等部位。

临床上,对胃癌的诊断与治疗后的随访,通过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肝内转移,通过X线胸片,胸部薄层CT断层扫描可以评价是否有肺内转移。如果患者有不明原因的骨骼疼痛,可以采用局部X线摄片,同位素全身骨扫描等检查明确是否有胃癌骨转移。

4.腹膜种植和女性生殖器官的转移

当胃癌浸润至浆膜或浸润至腹膜时,随着胃蠕动与其他脏器相互摩擦,癌细胞在腹膜或其他脏器浆膜表面形成种植性转移,即为腹膜种植。在癌肿侵至浆膜或有腹膜种植时,由于重力的原因,腹腔的癌细胞容易下沉到盆腔内,在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隐窝内发生种植性转移。女性生殖器官的转移,首先是卵巢转移,而且多见两侧卵巢同时转移。关于胃癌转移至卵巢的途径尚不完全清楚,有的认为是淋巴道逆流或血行转移至卵巢,有的认为是排卵损伤时癌细胞植入的结果。其次是胃癌的子宫转移,推测可能是由于胃癌先累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或其下方的髂总,髂外淋巴结,使盆腔淋巴回流受阻,造成淋巴淤积,引起淋巴管内癌细胞的逆行性转移而到达子宫颈。

临床上,常常有首先在女性卵巢发现病灶,进一步检查明确胃癌诊断的病例。因此,对妇科肿瘤特别是卵巢肿瘤病人,无论是否有上腹部不适症状或者表现,手术前均应该常规进行胃镜检查排除。

胃癌的各种转移扩散方式都不是孤立的,特别是血行转移,仅是胃癌扩散的方式之一,它与淋巴道转移不易截然分开。如胃癌晚期,当肠系膜或肝门区淋巴结有转移时,癌细胞可侵入肝脏门静脉,由淋巴道转移变为血行性转移。

5中医药如何防治胃癌转移

现代医学除了手术、放化疗等方法外,尚无控制肿瘤转移的特有手段。中医药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的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的优势已有所体现,并得到医学界的重视及肯定。

临床发现,胃癌患者术后出现转移多在3 年之内,若手术不彻底,转移出现的时间会更快。因而在这个时期,在治疗原则上,应把控制肿瘤转移作为“重中之重”。对胃癌患者来说,手术无疑是对机体的一次重大的打击,在手术后1 年内应侧重在术后调养上做文章。由于手术致机体正气亏虚,使癌瘤“乘虚而入”,而引发肿瘤的转移,所谓“至虚之处,乃容邪之所”。因此,在治疗上,应针对手术所造成的气、血、阴、阳虚损之证,采取益气、养血、补阴、温阳加以纠正,使癌瘤无藏身之所。而对因手术造成的痰、瘀、毒聚的邪实之证,应予化痰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加以祛除,使机体不因痰、瘀、毒之邪而造成机体功能失调,引发肿瘤的转移。

放疗为胃癌常用治疗手段之一,临床上,要有60- 70 %的胃癌患者接受过放疗。临床上,放疗所引发转移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喻为“赶鸭子”。有专家认为:“放疗是1/ 3 烤好,1/ 3 烤跑,1/ 3 没效。”目前,对于放疗促转移的原理考虑是放疗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肿瘤的转移。中医药在放疗过程中,常用养阴生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则配合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放疗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

化疗对于胃癌肿瘤有控制作用。但是,在临床上也常常见到由于化疗剂量大、病人体质差等因素,使病人免疫力下降,而促使肿瘤转移加快。因此,在治疗上,应遵循个体化等原则化疗。中医药常采用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则伍用化疗。以扶正培本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目的。

如果觉得《胃癌是如何发生转移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