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小心痔疮掩盖下的肿瘤

小心痔疮掩盖下的肿瘤

时间:2019-10-03 08:09:40

相关推荐

排便习惯对痔疮有什么影响,预防痔疮要注意什么呢,排便习惯与痔疮有什么联系呢,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要注意的?请阅读以下文章的详细解析。

1小心痔疮掩盖下的肿瘤

自古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疮虽使患者感觉痛苦,但一般不对机体造成严重危害,然而痔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却会掩盖,延误了直肠癌的早期治疗。近一段时间,杭州市第三医院科医生经常遇到直肠癌在痔疮的掩护下不断生长壮大、直至发生明显症状才确诊的病人。

叶大妈是浙江余杭人,前几年大便带血时,她一直认为是普通的痔疮出血,于是就经常自己买点外用药膏来涂涂,不去医院检查。一段时间后,叶大妈发现大便量变少,大便变细变扁,排便困难,人也变得消瘦而虚弱无力,这才想到去大医院治疗。杭州市三院的医生经肠镜检查,发现她患了直肠肿瘤,且是晚期。

痔疮与直肠癌最突出的相似症状是血便,而且往往便的是新鲜血。特别是直和直肠癌早期,除血便外病人无其他明显不适,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痔疮。

另一位病人今年已73了,去年上半年发现自己有血便现象,去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外痔,也就没在意,随便配了点药就完事了,直至今年开春,他发现排便次数增多了,有里急后重感且大便带黏液脓血,还有一种异常的恶臭。到杭州市三医院肛肠科做了肠镜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直肠肿瘤,幸好还未到晚期。

直肠癌是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专家分析,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有些恶性肿瘤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早期发现,许多发生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和病人存活率,效果是令人满意的。因此,有血便的病人,无论是不是痔疮都应该定期去医院请医生做直肠或结肠镜检查。肠镜是目前相对诊断率较高的一种手段。同时,有不明原因消瘦,以及的患者也要提高警惕。

一是排便习惯改变,如突然次数增多或,出现里急后重;

二是腹泻或交替出现;

三是粪便形状改变,如变细、变扁或带槽沟;

四是出现脓血或黏液血便;

五是出现或黑便;

六是突然体重减轻;

七是原因不明的贫血;

八是出现腹胀、食欲减退。

2预防痔疮要注意排便习惯

俗话说,十人九痔。可见痔疮的发病率之高。痔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无论哪种痔,发作时都非常痛苦。痔的发生及防治与排便习惯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天气干燥,会影响正常的排便,所以要特别注意。

所谓排便动作是指排便时粪便从肛门排出时的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是一种复杂的反射过程。

开始先吸气,然后闭气,暂停呼吸以增加胸腔内的压力,接着膈肌下降,腹肌收缩,腹内压增高,使直肠内粪便从肛门排出,这就完成了一个排便动作。稍事休息,上部位的肠管内的粪便再进入直肠又开始第二个排便动作。

正常人每次排便,多数经过2-3个排便动作即可完成。部分人只经过1个排便动作也可完成,如无不适,亦为正常。

第一,注意在排便感明显时立即如厕,不可久忍大便。

第二,按照排便动作规律进行排便,即前一个排便动作完成后,稍事休息,等产生第二次排便感时,再作第二个排便动作,切不可在两次排便动作的间歇期强行排便。

第三,不可蹲厕过久,实际上排便动作所需时间极短,2-3个排便动作约1分钟,如果超过3-5分钟后,仍无便意,应停止大便。

第四,排便时不宜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肛门局部,应缓慢增加力量。

第五,老年人由于肌肉松弛无力,常常感到排便困难,可用手在左下腹部按压,协助粪便向下运行,也可以在肛门左右两侧向上方按压,有利于粪便排出。

3预防痔疮需养成好的排便习惯

许多人喜欢边如厕边看书,便排空了也不起来,殊不知这样不仅不卫生,长此以往还会使直肠静脉长时间受到挤压,诱发痔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蹲厕超过3分钟可直接导致直肠静脉曲张淤血,易引发痔疮,病情的轻重还与时间长短有关。

痔疮与直肠癌最突出的相似症状就是便血,而且往往都是新鲜血。临床诊治中发现,许多年轻的直肠癌患者早期便血颜色鲜红或者暗红,同时伴有黏液,却都误认为得了痔疮而未引起重视。直到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有排便不尽感和粪便有血、脓、黏液及特殊臭味等中晚期症状后,才到医院就诊,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张培达建议有便血的病人,无论有没有痔疮,都应定期去医院请医生做直肠或结肠镜检查。

提醒:对于痔疮的防治,肛肠专家们认为,痔疮患者首先要学会心情适时放松,然后要养成每日大便一次的良好习惯。要保持肛门清洁,每晚睡前温水坐浴一次。睡眠时宜采取右侧卧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事久坐、久立、久蹲职业的人要经常变换体位,适当地增加活动量,参加工(课)间操。此外,多做提肛运动是预防痔疮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是(坐、卧、站立均可):吸气时,肛门用力内吸上提,紧缩肛门,呼气时放松。每次肛门放松、紧缩30下,早晚各一次。若能采取胸膝卧位(双膝跪姿、胸部贴床、抬高臀部)进行提肛运动,则效果更好。

4老人保健养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老人采取蹲位时大便容易出现意外,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这是因为:蹲位时下肢血管严重弯曲,股动脉的弯曲度小于40度,造成血流障碍;再加上排便时用力,腹压升高,使心脏排血的阻力增加,血压和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血压急剧上升,易诱发脑溢血;心肌耗氧量增加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另外,老人久蹲突然站起,易产生一过性脑缺血。所以,老人蹲便易导致昏迷不醒、偏瘫,甚至猝死的可能。

而坐便虽下肢血管也弯曲,但股动脉的弯曲度在90度左右,血流可与平时一样保持畅通。这样就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可减少中风等意外的发生。

为了避免排便时发生意外,老年人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每天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适当锻炼,促进肠蠕动以帮助排便:便秘者可使用开塞露等润滑剂。

5预防肛肠病如何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肛肠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在我国,肛肠疾病的发病率高达80—95%,其中痔疮、肛裂、肛瘘、肛门脓肿为肛肠疾病中的主要病种。

肛肠疾病的发病因素与便型、排便力度、排便习惯及饮食习惯、机体状况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便型和排便力度关系密切。稀便(腹泻)易挂肠壁,总有排不尽的感觉,于是用力排便;干便(便秘)排便困难,粪便干燥人也会用力排便,粪便排出之时,肛门过度扩张,导致肛裂的发生。人在排便时越用力,造成的损伤就越严重,特别是突然过猛的用力,可引起急性血栓痔的发生。

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1)培养每天定时主动排便的习惯

(2)排便时不吸烟,不看书、报,要用最短的时间排便,以减少局部的刺激。

(3)排便全过程,不论干便、稀便都要避免过度用力,以免造成局部淤血。

2.排便异常时,要注意:

便秘可导致粪便在肠道堆积,可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大便干燥要及时解决,切不可久蹲、强弩。

可采用物理和化学的两种手段,物理手段:提肛运动30—50次左右,以刺激肛管及直肠末端感受器,增加便意感;还可以戴上一次性手套,用食指或中指插入肛门,指诊的刺激可产生便意。物理方法既简单、有效,又方便、易行。化学手段:将开塞露插入肛门,挤进药液的1/10—1/5,肛门放松,等待1—2分钟,帮助排除大便。

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体育锻炼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各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步行是最简单而安全的运动,当然有人选择慢跑、打太极拳,有人选择游泳、打球,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年龄、体质以及场地、环境等实际情况来制定运动方案、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方式的不同。建议每周不少于3—4次运动,时间逐渐延长到20—30分钟/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加强监测,确保安全。

如果觉得《小心痔疮掩盖下的肿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