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他只是做错了题 又不是做错了人!”这个爸爸的霸气发言火了!

“他只是做错了题 又不是做错了人!”这个爸爸的霸气发言火了!

时间:2022-12-16 07:58:32

相关推荐

刷到一段视频,很受触动。

山东某位爸爸,因为儿子成绩一般,本想训斥一顿。

去了一趟学校后,他瞬间改变想法。

发生了什么?

原来在班级联欢会上,他看到儿子主动帮忙分发零食,热情开朗,很受欢迎。

爸爸不禁感叹:“他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

一番霸气发言,获得全网点赞。

在《优势教养》这本书中有一句话:

“当我们眼里都是缺点和漏洞时,满心便充满哀愁和惊恐;

当我们关注优势和正面时,全心便充满了阳光和力量。”

父母看待孩子的角度,决定了教育的温度,更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阴影父母

养不出积极的孩子

看过一个采访,让妈妈与孩子互相打分。

提到孩子,妈妈们细数孩子的各种缺点,没有一个给满分。

孩子则相反,全是正面评价。

孩子眼中的父母完美无缺,父母看孩子全是问题。

这种习惯“聚焦劣势”的视角,是典型的阴影父母,具体表现是: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视为应当,时常忽视;孩子没做好的地方,视为问题,无限放大。

这种无意识中倾斜,我前段时间就不小心犯了。

因为临近期末考,我对小柚子学习抓得比较严,他却没紧迫感。

每天写完作业,不是玩猫、喂鱼,就是去抓昆虫。

为了让他认真复习巩固,我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发了多少顿火。

有天晚上,他把课本一扔,兴冲冲地喊我:“妈妈,你快过来看锹甲打架。”

我一气,就把他的锹甲拿走,厉声说道:“期末再考砸,我全给你扔了!”

小柚子气呼呼地,握着拳头朝我吼道:“天天就是成绩成绩,反正在你眼里我做什么都不对!”

小柚子的激烈反应,让我辗转难眠。

明明很爱孩子,为什么总是习惯于批评,盯着他的缺点呢?

后来我了解到,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消极偏见”,关注负面是人之常情。

正常不代表正确,每个孩子都有优势和劣势。

当我们只关注缺点而忽略优点时,也会错过引导孩子更进一步的可能。

好的教育,需要转换视角。

阳光父母

引领孩子走得更远

纪录片《零零后》中,一个叫池亦洋的小男孩令我印象深刻。

表面看,他身上全是问题:

调皮捣蛋,每天带着一群小朋友拿着棍子打架、爬树、挖地道。

还动不动欺负其他小朋友,对老师大吼大叫,可谓是“称王称霸”。

乃至很多家长联合起来,要求校长开除他。

园长抵住压力,说服家长,并且把孩子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

她在池亦洋身上看到了领导力和号召力,因此让他做自己的“小助理”。

池亦洋开始帮助解决同学矛盾,组织大家唱歌,化身人气王。

但进了小学,他的成绩一塌糊涂,天天挨批。

孩子困惑,家长焦虑。

但父母没有揪着儿子的问题不放,而是积极挖掘他的优势。

看到池亦洋爆发力强,父母就带他尝试各种运动,最终他爱上橄榄球。

橄榄球帮孩子找到了信心,并入选了国家队,成了专业运动员。

与其说是问题孩子的逆袭,不如说是父母的引导,激发了孩子的潜能。

孩子的优势一旦得到认可和放大,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展现最棒的一面。

诚如苏格拉底所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中的火焰。”

阳光父母,永远能看到孩子的正面动机,看见并培养孩子的优势。

智慧的父母

都懂得打开“优势开关”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势,区别在于父母有没有发现以及培养的能力。

从阴影父母转变成阳光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优势开关”。

这三点,让教育更有温度和力量。

1、看见优势,发散孩子的优点

拿出一张纸,一支笔,在5分钟内写下你能想到的孩子所有优点。

你能写出多少?

我在朋友群做过实验,发现能写出10个已经很不错。

大家写的多集中在学习和技能上,比如数学好,会做手工,跳绳不错。

优势不仅仅是智力或特长,也包括优秀的品质,比如幽默、乐观、有好奇心、精力旺盛等。

在看见孩子的优势上,我们需要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去挖掘,可以是能力、兴趣、特点、天赋。

每一个闪光点都值得赞扬,都有通向成功的可能。

2、转换思维,从负面行为找到正面动机

想要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就要从他的负面行为中发现正面动机。

比如爱顶嘴,有什么正面动机?

说明孩子有主见,口才好,会思考,敢和权威对话。

我表姐的儿子,就特别爱反驳人,表姐为此特别困扰,经常训斥。

但我发现孩子思辨能力很强,就建议表姐让孩子学辩论。孩子非常感兴趣,且很多比赛中拿了最佳辩手。

换一种思路看待孩子,也能帮孩子找到自身好的一面,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建立信心。

3、长板效应,利用优势带动劣势

过往的教育,都讲究“木桶效应”。

我们总是想着去补齐孩子的短板,企图消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这种从劣势出发的教养模式,反而会让孩子感觉到沮丧、动力不足。

反之,从孩子的优势出发,更能激发孩子的潜能,带动其他方面的成长。

上面提到的池亦洋,想去美国接受专业的橄榄球训练,但文化成绩不达标。

为此他开始主动学习,成绩提升了好几个维度。以优带优,孩子有动力,父母也更省心。

恰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成功的教育,不是挑刺,而是引导和激发,从孩子的优势出发。

来源 | 洞见父母

责任编辑 | 谢玉萍

考试最容易碰到这些突发事件,怎么处理才能万无一失?

来了!高考作文题汇总,最难的竟然是……

孩子,高考不是你这辈子,一锤定音的买卖

高考后,一定要做的8件事!转发分享

如果觉得《“他只是做错了题 又不是做错了人!”这个爸爸的霸气发言火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