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一医名家】“读片神探”——记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医师陈雪华

【一医名家】“读片神探”——记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医师陈雪华

时间:2019-06-15 01:50:54

相关推荐

很多人对影像科医生没有太多认识,觉得他们就只是看看影像图片,写写报告,并没有多大的技术含量。实际上,影像科医生日复一日做着“读片”工作,工作量之大、细节要求之高不亚于临床医师。他们工作起来就像“侦探”,要从海量的影像图片中发现“罪犯”的蛛丝马迹,再结合所学知识与准确无误的证据锁定“罪犯”,完成“案件”侦破,及时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依据。

守好入院第一道“关卡”

━━━━━

“影像科被称为窗口科室,也是医院和临床医生的第一道‘关卡’,我们每天要服务千余名患者,走廊里挤满了病人。”陈雪华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诊断科的副主任医师,他所在的科室有80多人,每天需要面对千余名患者,平摊下来,每位影像诊断医生一天要看120人次X光片,或50人次磁共振,或80人次CT,因此时间很紧,忙是一种常态。

“细节,细节,还是细节!”陈雪华说,影像科医生要注重细节,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敏锐观察力和像“侦探”一样的逻辑思维能力。陈雪华从事影像诊断工作已有10多年,“读片”不下10万份,他擅长从患者的影像中发现细微病变征象,然后抽丝剥茧,得出最终结论。

12月,患者吴某入院治疗,在其他医生诊断是胰腺癌后,陈雪华反复“读片”,发现他腹部的胰头区域这个17*23毫米的小肿瘤,无论从病灶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等方面来看,与胰腺癌还是有差别,“这不是恶性肿瘤,初步确定吴某的胰腺肿瘤是良性的。”陈雪华将自己的诊断结果告诉了患者吴某以及其主治医生,并提出可以采取“观察”的治疗方案。“通俗一点讲就是动态观察肿瘤,如果肿瘤没变化,患者就没有事,一旦增大超过30毫米,及时切除即可。”

陈雪华说,当时如果不及时排查出来,患者吴某不仅要白白挨一刀,还会因此付出高昂的手术费。

让陈雪华感到失落的是,患者吴某心存疑虑,还是不太敢相信他给的这个诊断结果。于是吴某辗转长沙、北京等地,寻访各大肿瘤医院和名医,兜兜转转一圈后,给出的诊断结果和陈雪华的如出一辙。

患者吴某最终又折返回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意了陈雪华提出的“观察”治疗方案。此后,每年吴某都专程来找陈雪华复查,关注肿瘤的情况。“他的情况一直比较好,至今都没进行手术。”

甘当临床医生的“影子”

━━━━━

在传统观念里,很多人认为只有开药、拿刀的才是医生。而且患者康复后,往往感激的是治愈他的临床医生,而在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影像诊断医生,却像一个影子,不受人关注,或被遗忘。

不可否认,每一例患者的康复,都离不开像影像诊断科陈雪华这样的影像医生。

6月,72岁的李某在某医院影像科检查后,发现肝脏左叶有一个12厘米左右的肿瘤,医生当即诊断为恶性肿瘤,也就是“肝癌”。当时,医生综合考虑李某的年纪、费用、手术风险等因素,不建议他进行手术,也就是回家“等死”。

当时患者李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准备放弃治疗,而家属却不甘心,转院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陈雪华接触到李某后,耐心地安慰了他,仔细查阅外院增强CT,通过询问病史,结合病人身体情况,他有了自己的判断。

“建议再做一次增强MR,结果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通过反复阅读CT及MR后,陈雪华发现,肿瘤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的细微征象,和肝癌的表现不一样。综合分析,陈雪华更倾向李某所患的是良性肿瘤——乏脂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陈雪华积极和李某的家属、主治医生沟通。如果不做手术,目前来看肿瘤不会恶化,李某也不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如果肿瘤继续长大或李某生活中不慎撞到病变部位,肿瘤很有可能会破裂大出血,那时就会有生命危险。

“虽然李某已有72岁了,他的身体比较健康,精神状况都比较好,我就建议他可以做手术。”听了陈雪华的建议,李某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术后,在对肿瘤的活检中,也印证了陈雪华的诊断结是正确的,而且李某术后恢复得也很好。

事后,李某的家属却将一面“悬壶济世,妙手神医”的锦旗赠予给他的主刀医生以示感谢,而陈雪华这个幕后的“影子”却被遗忘了。“这个嘛,心态很重要,只要是能够帮助患者治愈,我愿意当好临床医生的‘影子’。”陈雪华说,影像科医生虽是“幕后英雄”,但和临床医生一样,披上一身白衣就只想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心中无他。

有一种成就感在于发现罕见病

━━━━━

随着新形势的变化和人类对“疾病”认知的进步,一些疑难杂症和罕见病相继被发现,这也要求着医生与时代接轨,要注重医学领域的知识更新和研究,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技术水平。

工作之余,陈雪华喜欢看书,特别是临床方面的书籍,也喜欢在网上和各大专家交流。一旦在网上学到一些罕见病或在工作中遇见疑难病例,都会让他异常兴奋。他会把患者的姓名、影像号、影像征象及鉴别诊断等记下来,归纳整理成一本本“侦探笔记”,以便日后查阅。

今年5月,患者陈某因神经精神异常入院治疗。陈雪华在陈某头部MR弥散图像上发现皮层下一个特别的征象——“飘带征”。陈雪华反复对比,结合患者病史和查体,查阅自己的“侦探笔记”和相关文献,高度怀疑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据陈雪华介绍,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内脏器官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为特征的慢性进展神经退行性病变。自1968年首次报道以来,至今全球仅报道数百例,最近才逐步引起神经科医生的关注。

在常德,这种病从未确诊过。

当时,陈雪华立马和神经内科的医生沟通。神经内科的几位医生结合陈雪华提出的诊断结果,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通过总结患者陈某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特点,并查阅相关文献,他们也同意了陈雪华提出“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这一意向性诊断。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予以完善皮肤活检,再次证实陈雪华提出的诊断是正确的。

“与临床医生治愈患者不同,影像医师在正确及时诊断罕见疾病后,也会有一种成就感!”10多年来,陈雪华收集了数百个疑难及罕见病例,在一张张黑白胶片和一帧帧无声图像的世界里,潜心钻研,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让患者及时得到进一步诊疗。

━━━━━

作者|蔡文龙

摄影|刘颂

编辑|黄瑞丰

校对|欧阳文

审核|雷云

终审|熊妮

有爱三连:评论!转发!点在看

如果觉得《【一医名家】“读片神探”——记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医师陈雪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