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三伏天有空调都难熬 古人夏天如何避暑?

三伏天有空调都难熬 古人夏天如何避暑?

时间:2020-11-13 07:21:12

相关推荐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大潘科学实验站”

和上万家长一起交流育儿

三伏天,热浪滚滚

热skr人

每到这个季节

小伙伴们都感慨

我们的命是空调给的

那么问题来了

古代人没有空调、还要穿一大堆衣服,

我们的先人又是怎么消暑的呢?

1待何处?

看过电视剧《后宫·甄嬛传》的菇凉肯定见过这一幕——娘娘小主们的宫殿里总放着一坛解暑的冰块,古代居然也能存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贵族挖地下室避暑,再放入冰块,就形成天然的“空调房”——窟室。这是一种考究的地下室,每到酷热的夏夜,贵族们在窟室中通宵达旦饮酒作乐《周礼》记载,周朝开始,就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称“凌人”,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便带领工人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存。皇家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都存在。汉代皇宫,设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叫“清凉殿”。(要不怎么说古人风雅,起个殿名都文绉绉的~)清凉殿内有多重降温装置———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四周挂着blingbling的水晶帘子,还有仆人站在一旁对着扇扇子。还有“含凉殿”,通常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往下淌,利用冷水循环降温,凉水从屋顶流过,降温效果自然极佳,大有人工“水帘洞”的味道。宋代的人将“含凉殿”升级,不仅有风扇降温,还对着大厅内摆放的数百盆鲜花吹,清香四溢,堪称“空气净化版空调房”。明清时期的有钱人家更有了“可移动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作为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

2穿什么?

对衣服进行“改进”是古代平民经常利用的避暑手段。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比如说唐朝时,薄、透、露的“半臂装”和“袒胸装”深受女性青睐。

宋女子则一般是:“背子+抹胸”:就是对襟长衫,搭配贴身抹胸。北齐的学士在炎热的夏天工作时,穿的是透明纱衣。

古代人爱穿纱袍、长裤,看似闷热,他们宽大的衣服,不仅能覆盖皮肤,还非常通风。

另外,古人衣物材质,也比现代人常穿的棉和化纤制品都要凉爽。宽大的造型还非常通风,与今天的阿拉伯人用长袍蔽体有异曲同工之妙。

3吃什么?

无论古今,能够在炎炎酷暑吃到一口冰镇冷饮无疑是最幸福的事了。

正如这首《忆王孙·夏词》中描写的,炎热的夏季,难得的雨后清凉,此时再享用着投放在井里用冷水镇着的美味瓜果,冰爽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

而智慧的古人甚至还发明了“冰鉴”,可以用它来冰镇果蔬的器皿,相当于现在的冰箱。

冰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它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放冰,内层用于冰镇蔬果,外壳上再开几个孔往外排冷气,简直能当“冰箱空调一体机”了。

在生活富庶的唐宋,人们更是花样吃冰,出现了“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则卖。

元代在冰中加蜜糖、珍珠粉以及牛奶,做出“冰酪”,是今天“冰淇淋”的雏形。

清代冷饮花样繁多,以"冰镇酸梅汤"最负盛名,晚清时更用碳酸气及酒石酸或枸橼酸加糖与其他果汁做出汽水。

古代的临安街不乏“冷饮专卖店”, “冰雪甘草汤”“雪泡豆儿水”“凉水荔枝膏”,光听名字,就显然不是现在的冰淇淋可以相提并论的。

那时,人们在夏日喜欢用一种更加温和、原始的烹饪方式——蒸,将美食的真味发挥得淋漓尽致,大暑消暑,冬瓜当季,一碗香气四溢的冬瓜海带金钩汤帮你解暑!

用什么

到汉代,出现了用绢制成的团扇,又称罗扇、纨扇。团扇多为满月般的圆形,但也有梅花形、方圆形等样式。

还有,谁说古人没有风扇的,虽然是手动,但是华丽丽的玳瑁做的啊…

不过最厉害的扇子要属刘歆的《西京杂记》中记载,西汉时期可了不得的匠人,名丁缓,把7个一丈长(3.33米)的大轮连在一起,做成一把巨大的“七轮扇”。直径6米半,大约有4人高吧……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整理自美的微蒸烤、中国阅读、衢州科普等公众号,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

往期精彩实验回顾:

观看更多实验请移步科学小实验目录

长按下方二维码 | 陪孩子一起玩科学

本文部分图片和音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回复“见面礼”,领取福利

如果觉得《三伏天有空调都难熬 古人夏天如何避暑?》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