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与非典型导管增生的区别

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与非典型导管增生的区别

时间:2022-12-02 18:05:24

相关推荐

来源:高医临床与病理

普通型导管增生是一种“二级”管腔和中央增生的上皮细胞呈流水状排列,或有形成桥的趋势并跨过受累的管腔,或上皮增生充满管腔,导致管腔扩张的良性导管上皮增生性病变。普通型导管增生患者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5-2倍。

该病常见于育龄妇女,伴发于乳腺的某些良性或恶性疾病。大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大多无特征性改变。

镜下改变

1. 结构特征 终末导管或小管衬覆上皮细胞增生≥3层,增生细胞团聚集形成复层、小丘状或微乳头状,或可形成横跨腺腔的细胞桥,或位于膨胀扩张的导管中央并形成新月形边窗,或为实性。“二级”管腔或窗孔腔隙不规则,大小和形状不一,腔缘细胞无极性;增生的细胞核平行排列,呈流水状结构;实性聚集细胞团内,细胞核也可呈同心圆样排列成漩涡状。

2. 细胞特征 增生的细胞无异型性,细胞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向不一,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及分布不均,可重叠,核常为卵圆形、梭形、圆形等,常见核沟。

3. 其他特征 可见大汗腺化生、钙化和坏死

免疫组化

导管增生的上皮细胞可表达CK5/6、CK34βE12、CK8/18/19,部分细胞表达S-100蛋白。腺系细胞表达E-cadherin、Bcl-2、ER、PR,不表达HER-2和P53。导管周缘肌上皮SMA、P63等肌上皮标记阳性。

非典型导管增生

ADH是一种局限性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位的肿瘤性导管增生性病变,增生的细胞与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细胞的特征相似,非典型导管增生患者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4-5倍;粗针穿刺活检中发现非典型导管增生是手术切除指征。患者无特有症状及体征,常因其他病变行活检而被发现。

镜下改变

1.结构特征 非典型细胞群可出现低核级DCIS的任一结构:腔缘细胞有极向的冲凿状圆孔或几何形的腔的筛状结构、厚度一致僵硬的细胞桥和拱形结构、微乳头结构和实性结构,其他区域可有普通型导管增生的组织结构。

2. 细胞学特征 部分管腔内出现类似于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的细胞群(细胞小、单一、形态一致,核圆形,分布均匀,边界清楚,细胞间互相粘附);另一群细胞类似于普通型导管增生或残留的正常上皮。

3. 大小(范围) 类似于低级别导管原位癌特征的肿瘤组织存在于至少2个独立的管腔内时,应诊断为DCIS,低于此范围应诊断为ADH;肿瘤组织横切面<2mm时也应诊断为ADH。

免疫组化

导管增生的细胞:ER(+,强阳性表达)、CK5/6和CK34βE12呈阳性和阴性细胞镶嵌状分布、CK8(+)、E-cadherin(+)。导管周围肌上皮细胞:P63(+)、SMA(+)、calponin(+)、CK5/6(+)。

参考文献

1.《病理学高级教程》,541.

2.《乳腺病理活检解读》,52-68.

如果觉得《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与非典型导管增生的区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