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美国人 为慈禧画了一幅油画肖像 背后隐藏什么故事

美国人 为慈禧画了一幅油画肖像 背后隐藏什么故事

时间:2019-09-29 12:59:49

相关推荐

乾隆有一座圆明园。

园明园里有一个如意馆。

……

“慈禧”漂流记

David Hogge在华盛顿

有一份干了快十五年的工作

美国弗利尔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

档案部主任。

弗利尔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

在博物馆迷宫般的办公区一角,

档案室像一座无声的矿,

埋藏着无数仍待开掘的亚洲

艺术学者、考古学家、收藏家

和古董商的手稿和摄影收藏。

弗利尔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创始人弗利尔

有访客的日子,

David Hogge会拿出他

最爱的馆藏给你一通展示,

像口述人一样娓娓道来背后的故事。

弗利尔与赛克勒艺术博物馆内景

多数时候,

他都躲在档案室里一排排

贴满标签的铁皮储藏柜背后,

埋头打理那些尚未启封的历史。

慈禧照片

霍大为整理出了一批玻璃底片,

共44张,底片的主人公是慈禧。

裕勋龄:慈禧的御用摄影师

这批主要摄于1903年

和1904 年间的照片,

大多出自慈禧当时的御用

摄影师裕勋龄之手。

裕德龄

后被勋龄的妹妹

裕德龄带到美国,当作

插图收录进她的回忆录里。

德龄宫妆照

德龄去世(1944年)后,

她的丈夫以五百美金的价格,

将照片卖给了博物馆。

慈禧照片

虽然馆藏几十年,

但照片中依旧逼真的细节,

让霍大为动了心。

他打算以这些底片为基础,

筹备一次关于慈禧的影像展。

慈禧油画的照片

的某一天,

霍大为在搜集资料时,

突然留意到一幅作品,

由美国画家Katherine Carl

绘成于1904年的慈禧画像。

慈禧油画的照片

这是慈禧本人的第一幅肖像油画,

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幅,

高近三米,宽两米,

接上画框后高度近五米。

美国艺术博物馆

美国艺术博物馆,

是这幅慈禧肖像的所有者,

但霍大为前往该馆拜访时,

却没有人知道那幅画的下落。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几经搜寻,他找到了

一份油画租赁的原始记录——

这幅油画在1966 年,被租借到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展出。

包遵彭(中)

根据历史博物馆助理研究员

赖贞仪的记录,1965年9月,

博物馆的首任馆长包遵彭赴美。

《慈禧太后肖像》在台展出

获悉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学会收藏了

一幅卡尔画的《慈禧太后肖像》,

深感其历史意义重大,

便有意将该画带回台湾展出。

慈禧画像在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待拆卸

后来由于台北气候潮湿,

再加上博物馆建筑体空间不够,

博物馆决定暂时将画收进库房保管,

一放就是十几年。

卡尔的画作被运至圣路易斯,右方是一排恭迎画作的清朝官员

虽然这幅画并不是一幅杰作,

但从历史意义上看,

它却是中国人给美国的第一份

重要的官方礼物。

当时美国《先锋报》对此事的报道

经过来回近一年的沟通,

年初,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终于同意自费将这幅慈禧画像

运回美国。

当时的《慈禧太后肖像》

David Hogge为和其他人一样,

满心期待地前去一睹慈禧尊容。

但看到拆封后的画像后,

大家都沉默了。他清楚地记得,

“馆长的肩膀都耷拉了下来。”

油画表面很黑,

布满了裂纹,而且掉色严重。

画面中的慈禧端坐在一团黑影中间,

面色蜡黄,嘴角两边有两块

剥落的油彩,像是掉了两块肉。

用中国技法画的慈禧太后朝服像,明显比西洋画中的慈禧显得严厉

1904年,油画完成前,

六十九岁高龄的慈禧究竟长什么样,

在世界上仍是一个谜。

外国人想象中的义和团运动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

6月,在清廷的默许下,

大批义和团拳民喊着

“扶清灭洋”的口号进入北京,

大肆烧毁教堂,屠杀基督徒。

西方报纸上的插图:慈禧接待外国使者夫人

6月21日,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

向列强“宣战”,并悬赏捕杀洋人。

清军和义和团开始大举

围攻北京的外交使馆。

事件很快演变成国际冲突。

西方报纸上的插图:慈禧太后驾到

7月中旬,历经一个月的混战后,

八国联军占领天津。

8月,北京沦陷。仓皇中,

慈禧带着光绪皇帝逃往西安。

西方报纸上的插图:为慈禧太后画像

在列强眼里,

那时的慈禧既是一个神秘人物,

又是义和团运动的罪魁祸首。

两者相叠加的后果就是,

外媒刻画的慈禧多是妖魔化的形象。

国外报纸中的慈禧形象

1900年6月出版的美国杂志,

索性把慈禧拟画成

当年纽约的一个着名女谋杀犯,

身披凤冠霞帔。

法国杂志《Le Rire》上的慈禧

而同年7月4日出版的法国

《Le Rire》杂志封面,

则把慈禧打扮成一个太监。

左手紧握匕首,右手攥着扇子,

手指似爪,背后的一根柱子上

插满血淋淋的基督徒的头颅。

慈禧照片

慈禧本人可能并不知道

外界怎么描绘她,但她意识到

改变自己一落千丈的国际形象,

刻不容缓。

慈禧,1902,摄影师不详

一张摄于1902年的照片

捕捉到了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刻:

一群在北京的外国人获悉慈禧太后

即将回京,就站在城墙上

等着一窥其真容。

进城门时,

慈禧先去旁边的观音庙上了香。

从庙里出来时,看到城墙上

有人举起相机,她非但没有忽略,

而是朝镜头挥了挥她的手巾。

慈禧与驻华大使的夫人们合影

回到北京的慈禧为扭转自己的形象,

开始逐渐修复各国外交使团的关系。

为此,她在宫中接见招待了

很多外交使团中的女性,

因为她觉得女性对联谊兴趣更大。

Sarah Conger

其中,和慈禧关系最好,

同时也是帮助慈禧改善形象的功臣之一,

是当时美国驻京公使夫人莎拉.康格

(Sarah Conger)。慈禧照片

康格曾这样评价她和慈禧之间

的友谊:如果你亲眼见过她,

并让她握着你的手,看着你的眼睛,

就像她对我做的,

你也能感受到她的诚意。

裕庚一家

与此同时,

为了更好地接见外宾,

慈禧在1903年初召见了

曾驻巴黎的外交官裕庚一家。

居中就坐者为路易莎·皮尔森

裕庚的太太路易莎·皮尔森,

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中国人,

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

容龄(左)和德龄

因随父常年驻外,

皮尔森的四个孩子精通多种语言

并熟悉西方社会的风俗礼仪,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对姐妹花

——裕德龄、裕容玲。

裕夫人、德龄、慈禧、容龄

进宫后,

姐妹俩一直陪在慈禧身边,

担任其翻译和顾问,

直到1905年因父亲病重离开宫廷。

《在紫禁城的两年》内页

德龄离宫后,

用英文撰写了一系列回忆录。

尽管回忆录的真实性存在争议,

但是她的第一本书 ——

《在紫禁城的两年》可信度相对较高。

《在紫禁城的两年》内页

详细记录了她在1903年

至1904年期间在慈禧身边的

个人经历。

《在紫禁城的两年》内页

在美国大学担任艺术史副教授的

彭盈真,仔细对比过德龄的

这本书和同时期在紫禁城出入的

其他外国人的回忆录。

发现虽然书对德龄本人

在宫中的重要性有所夸大,

但就基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而言,

契合度较高,没有太多捏造成分。

当时在京的各国公使们

1903年6月的一次私人觐见上,

康格向慈禧提议,

让美国画家凯瑟琳.卡尔,

为慈禧画一幅肖像画。

早期世博会上的中国形象

代表中国参展来年(1904)在美国

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

让美国人见识见识慈禧的容貌。

中国传统的肖像照式样

慈禧对肖像画的提议有点震惊。

让一个不会说中文的外国画师

进驻宫廷,本身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了妥善安排住所,

还要确保她不过多接触宫中的人,

对皇室留下较好的印象。

慈禧的照片和油画作品对比

再次,肖像画需要作画

对象长久保持固定的坐姿,

而慈禧显然没有那么多耐心

摆同样的姿势。

德龄的妹妹容龄年轻时的照片

德龄因为在巴黎就与卡尔相识,

彼此相互了解,她又拿出了

自己的肖像画,供慈禧参考,

并尽量模糊解释作画的时间长短,

才最终说服慈禧接受康格的提议。

慈禧太后照片

慈禧对这幅油画,

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

从6月康格正式发出提议,

到8月底卡尔进宫作画这段时间,

她突然对摄影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慈禧太后照片

在德龄的笔下,

慈禧对照相的兴趣似乎远大于画像,

但在彭盈真看来,慈禧让勋龄

照相最开始的动机,

其实是为油画做准备 。

左:英国女王;右:慈禧太后

她透过勋龄的照相来决定

什么样的背景,摆什么样的姿势。

她其实做了很多演绎,

要正面,还是模仿西画,

用半侧面的角度。

美国女画家卡尔

从1903年9月到1904年8月,

卡尔在宫中待了近一年。

据她自己于1905年出版的畅销书

《和慈禧皇太后在一起的日子》记载,

她总共画了四幅慈禧的肖像,

但现今为人所知的只有两幅。

卡尔为慈禧画的另一幅油画肖像,现藏故宫

另一幅目前仅知收藏在北京,

且因长年曝露在不理想的环境,

损毁严重,没有公开展览。

卡尔为隆裕皇后画的素描

尽管卡尔在回忆录里对慈禧

的容貌仪态和审美品位大为褒奖,

但在实际作画过程中,

她明显有点“水土不服”。

卡尔为德龄画的素描

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细节,

忌讳“阴阳脸”,和卡尔在巴黎

学习的十九世纪西方写实主义

讲究阴影和透视的画法相冲突。

卡尔画的慈禧回宫素描

此外,画面的内容,

大到布景,小到一个配饰,

都是由慈禧来决定的,

卡尔完全没有发言权。

慈禧太后照片

创作自由一再地受限制,

很快浇灭了卡尔刚来时的

那股热情和期待。

慈禧太后照片

她在回忆录中写道,

“在我不得不遵从

中国传统画法之前,

我内心有过很多挣扎和反抗。”

慈禧太后照片

其次,卡尔也没有太多时间

仔细琢磨怎么画慈禧。

裕家姐妹受委派照顾卡尔,

一方面带她四处游玩,

另一方面又充当慈禧的耳目。

慈禧太后照片

除了不时向太后汇报卡尔的近况,

还要在慈禧累了的时候,

充当她的替身,为画像摆姿势。

慈禧太后照片

据德龄在回忆录中记载,

作画期间,慈禧大多

只在卡尔画脸部时出现,

而德龄则每天需要假扮

四个小时的“慈禧”,直到画像完成。

慈禧太后照片

事实上,在卡尔为慈禧画

的第一张画像里,(也称试手画,

用来考核新晋画家的能力)

就能看出不少端倪。

画家卡尔为肖像画的小样,现下落不明

画像中的慈禧一手捏着一朵花,

一手卧在榻上,脸部微侧且圆润,

很年轻。如果比对同时期

慈禧和德龄在一起的照片,就不难

发现,画中的慈禧有德龄的影子。

卡尔画的第二幅慈禧肖像,现下落不明

但这并不表示慈禧不重视

这幅即将送往美国的画像。

相反,慈禧很重视这张画。

她把这张画当作某种形式的祖宗像来制作。

画家卡尔第三幅画像

中国的传统里,

最正式的画像角度就是祖宗像——

正面端坐,面部无表情。

最后的成品画里,

慈禧的坐姿延续了祖宗像的姿势。

卡尔送展的第四幅画像

1903年的冬天,

卡尔开始着手画这幅最终参展

的慈禧油画,直到1904年

四月底完成。

画作的画框

期间,慈禧亲自设计,

以镜框的造型,让宫廷的造办厂

赶制了一个巨型画框,

顶座刻双龙逐“寿”图,

四周雕刻“万寿”字样。

谭家珊

秋,正当霍大为在为

这幅破损严重的油画一筹莫展时,

谭家珊成了他的救星。

她是史密森尼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

——高级油画修复师。

《慈禧太后肖像》样图

谭家珊说,

第一次看见这幅慈禧画像的情形,

但她记得当时的感觉是兴奋。

尽管它看上去很糟。

但她的经验告诉她这幅画能被修复。

大型油画修复往往需要团队配合。

谭家珊迅速组织起了一个包括

科学家、工艺师、家具修复师

等五十六人的团队,

开始向卡尔画笔下的慈禧“动刀”。

在对画面损耗做技术分析时,

谭家珊借助红外线反射图像,

发现了卡尔的“初稿”——

画家在作画过程中所作的修改。

这些修改往往隐藏在后补的油彩层下。

《慈禧太后肖像》局部

比如,慈禧左手的摆放姿势

是改动过的。原来的两只手

捏在一起,揪着一条手巾,

交叠在腹部,但卡尔不喜欢,

认为慈禧的手部被遮盖太多。

据卡尔的回忆录记载,

慈禧一开始很坚持,但最终被说服,

让她改成试手画中左手卧榻的姿势。

此外,卡尔还曾上移过慈禧

的眼睛、眉毛和发线的位置。

填色后的《慈禧太后肖像》

根据谭家珊的记录,

光是除去画面上的污垢,

就花了三个月。而整幅作品修复完成,

已是两年后()的秋天。

完成时,谭家珊兴奋地

在画前跳起了舞。

当年在世博会上展出的肖像

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会上,

卡尔的慈禧画像被陈列在美国厅的

东北角,一同展出的大都是

半身像或侧面像。

修复后的《慈禧太后肖像》

一百年后的今天,从

某种意义上说,如今这副画像,

早已不是画家一个人的作品。

卡尔是创作者,霍大为是发掘人,

谭家珊是修复师。

慈禧太后肖像

三个美国人,

在不同时空与慈禧太后“见面”,

擦亮了她当年本无心插柳的

一段中美外交史。

他们共同组成了慈禧修护人。

慈禧太后肖像局部

画像中的慈禧,

端坐在雕刻精美的椅子上,

身穿绣了水仙花和“寿”字的黄色长袍。

慈禧太后肖像局部

脖子上挂着珍珠项链,

背后的屏风上装饰着喙中,

含着八个佛教象征符号的凤凰。

慈禧太后肖像局部

画面中的慈禧,

实际已六十九岁,

但看起来至少年轻了二十岁。

如果觉得《美国人 为慈禧画了一幅油画肖像 背后隐藏什么故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