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杨兆林:疫情特殊时期看《经方学科》如何论治发热(二)

杨兆林:疫情特殊时期看《经方学科》如何论治发热(二)

时间:2020-12-16 14:41:22

相关推荐

(三)外寒内热:桂枝二越婢一汤、大青龙汤、葛根汤、柴胡桂枝汤

1、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组成: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麻黄十八铢,炙甘草十八铢,生姜一两二铢,大枣四枚,石膏二十四铢用法:上七味,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效: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主治:发热重,恶风寒,头痛,或咽干,或咽痛,口渴心烦,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微数。

方证对应:体弱发热较重恶寒轻,伴口干心烦。

运用:此方为桂枝汤(寒)→桂枝二越婢一汤(外寒内热)

2、大青龍湯

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也。

组成:麻黃六兩,桂枝二两,炙甘草二兩,杏仁四十枚,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石膏如雞子大。

用法: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再内诸药,煮取一杯,温服,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覆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功效:辛温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无汗,身上疼痛,烦躁、口渴,脉浮紧

寒症为:恶寒发热,身上疼痛;热症为:烦躁、口渴。

方证对应:恶寒发热均严重,身疼痛厉害,无汗,烦躁口干。

运用:

咽喉痛:加连翘、牛蒡子解毒利咽;

浮肿者:加茯苓健脾利水;

口渴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内热重:重用石膏。

注意事项:麻黄先煎;脉微弱,汗出,恶风寒者,或虽无汗,而皮肤潮润者,皆忌之;心脏病患者慎用。另:此方为麻黄汤(寒)→大青龙汤(外寒内热)

注意事项:一剂汗出后调整为桂枝二越婢一汤或桂枝汤;主要石膏和麻黄剂量,麻黄量大于石膏用量;避风;

3、葛根湯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组成:葛根四兩,麻黃三兩,桂枝二兩,芍藥二兩,炙甘草三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汤将息及禁忌,诸汤皆仿此。

功效:发汗解表,升津舒筋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恶寒发热,头痛,项背强几几,身痛无汗,喉咙痛,口渴,舌淡苔白,脉浮紧者。或下利或刚痉。

方证对应:发热恶风、无汗、项背强几几。

运用:

兼温病口渴:加石膏;

兼温病肺热咽痛:加黄芩、牛蒡子;

兼恶心:加姜半夏降逆止呕;

兼下利肉积:加炒山楂消食。

注意事项:葛根、麻黄先煎;葛根量要大。

4、柴胡桂枝汤

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须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一两半、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炙甘草一两、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生姜一两半、柴胡四两。

用法: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效:解表和里

主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表证未解者。或发热恶风,寒热往来、汗出、关节酸痛,胸胁苦满,或腹痛,心烦喜呕,舌红,苔薄黄,脉弦或浮为。

方证对应:发热恶寒、肢体疼痛,胸胁胀满疼痛,呕吐。

运用:

发热重伴口干:加石膏;

恶寒重:加重桂枝量;

流涕:加辛夷、苍耳子;

咳喘没有肺寒:加厚朴、杏仁;

咳嗽兼肺寒:加干姜、五味子。

注意事项:中病即止;单纯寒热禁用。

(四)半表半里: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原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经期感冒发热)。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

(3)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发热,类型很多,未必全是往来寒热,看相关小柴胡汤条文,发热还有身热恶风、潮热、寒热、发热等等描述,所以在运用时要详加辨证。

方证对应: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胸胁胀满,脉弦。

运用:

热多寒少,口干:加石膏,或合白虎汤加减;

便秘:加大黄,炒枳实,或大柴胡汤加减;

便溏:加干姜、桂枝,或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兼身痛:加桂枝,或柴胡桂枝汤加减;

兼肺寒咳嗽:加干姜、五味子。

注意事项:运用和解之法,禁单纯运用解表、攻下。

(五)内热:白虎汤类方、竹叶石膏汤、承气汤类方,

1、白虎汤

原文: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于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组成: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煎服: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之证。凡伤寒化热传入阳明,或温病邪传气分,皆可致此

方证对应: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

运用:

兼伤津口渴:加人参;

兼卫分:加金银花、连翘

兼湿舌苔黄腻:加苍术

咽喉疼痛:加玄参、桔梗

兼身痛:加桂枝;

兼便干:加大黄

兼温毒发斑:生地、紫草

兼惊风抽搐:加羚羊角、蝉兼恶心:加竹茹;

2、竹叶石膏汤

原文: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组成: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斤、麦门冬一升,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半升。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采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低热多见)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

方证对应:低热不恶寒,少气乏力,汗出,干呕,舌红苔少。

注意事项:石膏、麦冬量大,半夏次之。

3、大承气汤

原文: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

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鞕者,可与大承气汤;不鞕者,不可与之。

第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第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鞕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第242条: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如何快速学中医,西医如何快速转中医,针对基层医生的情况,是不可能重新返回大学课堂来脱产学习,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重担扛在肩上,没有精力也不能安心来学习中医,并且,实践证明,光靠课堂理论是学不好中医的,基层医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具备一定快速学成的条件,但是需要合适的路径和方法,那就是从中医经方学起,必须有临床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带指导,边学边临床,学习工作家庭都不误。

如果觉得《杨兆林:疫情特殊时期看《经方学科》如何论治发热(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