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胆管结石16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胆管结石16例观察

时间:2021-10-16 21:14:25

相关推荐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管结石l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38例,均为~收治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l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38~78岁、平均562岁,病程l2~32年,手术l次10例、手术2次以上6例。对照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33~76岁、平均558岁,病程l5~2g年,手术l次15例、手术2次以上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手术次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胆管结石诊断标准:①肝区和胸背部胀痛不适,或无症状,或可出现黄疸、发热。②肝脏呈不对称型肿大,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③8型超声检查,表现为沿门静脉旁的胆管分支内有强光团伴声影,形状及大小各异,可呈圆形、条形、斑点状,结石远端的胆小管可扩大呈囊状、树枝状,或与门静脉构成平行管状。

2.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炎、补液、镇痛、对症等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50%硫酸镁20mL,口服,El3次;654—2注射液10~20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中静脉滴注。另用大柴胡汤加茵陈蒿汤(柴胡l0g,枳壳12g,半夏12g,大黄l0g,赤芍20g,黄芩l0g,郁金15g,桃仁18g,鸡内金l5g,金钱草30g,玄明粉l5g,茵陈30g,栀子15g,莪术15g,炮穿山甲15g,皂角刺l5g),131剂,水煎早中晚分3次服。治疗5天后进行疗效评估。

3.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胆B超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胆8超结石减少或同前。有效:临床症状、体征较前减轻、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ll例,总有效率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体会

据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统计,肝外胆管手术后残石率为6%,肝内胆管手术残石率为3685%。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仍时有肝区疼痛,或皮肤黄疸等,就诊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结石。

胆管结石属中医“胁痛”、“黄疸”等范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寒温不适、过食油腻或虫积等,均可致肝失调达、气机紊乱、疏泄失司、胆汁排泄不畅、郁积日久、湿热煎熬、凝集成砂而成结石。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枳壳、郁金疏肝利胆,改善肝脏代谢紊乱,稀释胆液,加快流速,加强肝胆管内冲洗作用,推动结石下移。大黄、桃仁、赤芍、莪术、炮穿山甲、皂角刺活血化瘀,利胆扩管,止痛通络,能改善肝胆管微循环、消除和遏制结缔组织增生、软化瘢痕、修复病理损伤、扩张胆管。茵陈有利胆作用,能增加胆汁中胆酸、胆红素及其他固体物的排出量。大黄有增加肠蠕动、健胃功效,生大黄还具有抗感染及退热作用,可抑制多种病原菌、增加肠系膜血流量、维护肠黏膜屏障、防止肠道细菌移位。还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玄明粉有增强胆囊收缩、增强肠蠕动的功效,柴胡可镇静、镇痛。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利胆、清热排石、活血行滞之功。加用硫酸镁,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驰而产生利胆作用。654—2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解除胆道疼痛等。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结石效果较好。

如果觉得《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胆管结石16例观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