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0-02-11 17:41:20

相关推荐

(一)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贴近生活

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只有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其中,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的情境创设中,有的教师创设情境联系的实际却往往是“高高在上”的实际,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特别是一些政治教师习惯性紧密联系一些国内外重大时事。客观上说,这样的做法本无可厚非,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政治课原理的理解,而且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维,增强对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对这些重大时事并不了解,当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时,他们就囿于了解事件本身,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这些情境中所蕴藏的问题信息,当然也就不可能激发学习主动性。当这样的情境创设出来后,往往看到的是学生认认真真地去看和听,但很少去思考、去探究。只有当你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感觉这就是来自于身边的活生生的事例,他们的情感才能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主动去探究。笔者在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课中,在学习“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时,笔者选取了这样的情境问题:假如你是滁州市人大代表,你将如何履职,如何为滁州的文明城市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的情境唤起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促使他们行动起来,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走访,实践课本的理论知识,他们对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知识探究的热情空前高涨。

(二)创设问题情境,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实效

英国哲学家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知识由“问题”产生,能力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高的,情感是对待问题的态度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触景生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很多情境,这些情境不可谓不热烈,但就是没“问题”,特别是一些教师实际上就是把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代替情境的创设,然后再通过自己主动的牵引,把故事与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境只能使学生记住一个个故事,至于故事与知识的关系也就只有教师自己知道了。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常常形成的是零散的、缺乏体系的知识,回答主观试题时想到哪就写到哪,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使之形成由点到线到面到网的知识系统,构建知识库,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一个主体或一个角度,设计一些“问题情境”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如在《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的最后感悟践行时,笔者设计了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学生成了笔者的“老师”,笔者成了“学生”。笔者从学生的视角提出三个问题:1.我的兴趣广泛,什么都想去做,却静不下心来学习,怎么办?2.我近期心情不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信心,怎么办?3.马上要期末考试了,我怎么有针对性地迎考呢?结合个人发展引导学生回答,老师用PPT把提炼出来的三句话展现出来:1.抓住重点,统筹兼顾,规划自我,完美人生;2.把握主流,全面评价,正视自我,扬长避短;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自我点亮特色。这些问题的思考使学生顺利地形成了关于“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三个方面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参与课堂的行为既包括动口(用语言表达),也包括动手(用手写出)。但有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在课堂小结时,还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以上关于本框题的知识体系,以加深印象,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阐释和描述问题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讨论性学习是情境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课堂讨论式的教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和习惯的养成,还有利于增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例如,在讲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知识,选出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分析和汇总,从而完成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并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这个知识点。在整个讨论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思维全面活跃起来,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总之,课堂讨论法培养了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科学思维品质和习惯,是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好方法;是有助于教师扮演好学习主导者角色的好方法;是有助于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和谐的好方法。

总之,情境教学是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必须得法,情境的创设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贴近生活,利于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教师须要精心组织实施情境,选择灵活多样的情境创设方式,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有机统一,从而真正践行新课改理念,增强高中政治课堂的实效。

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情境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真切的体验,这使得教师从讲授者变成一个环境的创设者、方法的提供者。但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指导学生学习的自信和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使他们自己摸索出其中的奥秘。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为了对学习者自身能够积极探究知识进行有效帮助,它包括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教师通过情境演示、操作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的能力。

创设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情境设计不等同于引课

教学情境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引课。主要区别在于引课就是把一个大的环境往里一放,然后你可以引出很多的课题。

教学情境设计是针对你所叙述的内容进行情境设计,主要是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学生对这样一个知识的探究热情和这个过程中活动的认知度。

(2)教学情境设计要注意全面性、全程性、发展性

教学情境设计它不仅仅是用公式、实验或者提问来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主要还为后面学习的各个环节设计好,要考虑好学生能够接受的环境,要有利于学生探索、思考,然后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

(3)情境设计的接受性

教学情境设计一定要精心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要适合学生。

(4)情境设计的真实性

题目也好,教学过程也罢,学生持怀疑态度就不好了,不要影响进一步探索。可以从教材设计的栏目中去开发:如《你知道吗》《拓展视野》《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知识有时有交叉性,创设情境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创设,从而获是新的知识。

“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有一些相关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围绕着学习的“谁(who)”“何地、(where)”“如何、(how)”三个核心问题。在“谁”,即“谁是学习者?”这个问题上,“情境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有效的自主学习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兴趣和社会文化背景,“情境教学”课堂必须考虑学生的多样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觉得自己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对“何地”,即“学习在什么环境中发生?”这个问题,“情境教学”主张学习的场所不仅在教室,还可以是博物馆、公园、办公室、卫生保健机关甚至游乐场所等多种情境。对“如何”,即“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情境教学”认为学习是基于问题的,即学生应该在解决模拟或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总体而言,“情境教学”有以下5个课堂教学策略。

如果觉得《政治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