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南农王秀娥课题组在簇毛麦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南农王秀娥课题组在簇毛麦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1-09-30 22:21:03

相关推荐

小麦近缘属种蕴藏大量的优异基因,丰富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是小麦育种和改良的重要基础。南京农业大学细胞研究所在挖掘小麦近缘属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L.) Schur,2n=14, VV)基因资源方面,开展了30多年研究工作。高抗白粉病Pm21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的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育种中被广泛应用,已育成30多个小麦品种;发现4VS上携带有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基因,命名为Wss1。丰富了小麦的抗性遗传基础。将携带Wss1的4VS/4DL,通过回交转育导入到扬麦15、石麦4185、郑9023、绵阳26、周麦9823等大面积推广品种中,创制了抗病的育种新种质。

创制携带目标性状的渗入的染色体片段更小的易位系,可以减少由于遗传累赘带来的整臂易位对小麦生产的负面影响。本研究为了创制更小片段的抗病易位系,综合利用中国春的部分同源配对基因突变体CSph1b、花粉辐射和雌配子辐射诱导重组和结构变异,鉴定类型丰富的结构变异体;结合前期对4VS染色体的流式细胞分拣和测序,开发多态性丰富的基于基因内含子大小差异的IT分子标记。分子标记分析和GISH/FISH相结合,鉴定结构变异体的染色体组成和导入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大小,构建了一个包含57份涉及4VS不同大小染色体片段的结构变异体库,包括顶端易位系43份,中间插入易位系12份,复杂易位2份(图1);根据高密度分子标记分析结果,构建了包含39个bin的4VS染色体物理图谱,参照节节麦的序列信息,确定了每个bin的物理区间大小(图2)。

图1:4VS结构变异体

我们发现,“CSph1b突变体诱导”和“电离辐射诱变”两种创制结构变异体的手段诱发的易位“断点”可以互补,CSph1b创制的结构变异体“断点”多位于染色体端部(14.3-100.1Mb),辐射创制的结构变异体“断点”多位于靠近着丝粒的区域(64.6-137.8Mb),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结构变异类型,增加物理图谱密度。目前获得携有Wss1的最小易位片段为14.3Mb,为育种利用提供了宝贵的遗传材料。同时,为了将Wss1定位于更小的区间,我们利用目前已有的小片段易位材料配置了不同的群体,以期获得更小的重组,为精细定位和克隆Wss1打下基础。

图2:4VS染色体的物理图谱

10月6日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王秀娥研究团队这一研究成果(DOI:10.1007/s00122-019-03452-8)。王秀娥研究组代渴丽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教授和王海燕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等项目资助。

Dai, K., Zhao, R., Shi, M. et al. Theor Appl Genet ().Dissection and cytological mapping of chromosome arm 4VS by the development of wheat-Haynaldia villosa structural aberration library./10.1007/s00122-019-03452-8

如果觉得《南农王秀娥课题组在簇毛麦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