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到南市去看戏

到南市去看戏

时间:2019-05-30 18:32:44

相关推荐

本文原载于《民间文艺家》上卷(总第9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南市、三不管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天津市和周边地区老百姓的重要文化娱乐场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文化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当时还是学生的我们,在节假日和课余时问经常到南市去玩,去看戏、看电影、听书、看曲艺表演。那时的南市.剧场多、电影院多、书场多,上演的剧种多、剧目多,观众更是多。

南市的共和戏院、群英戏院经常上演京剧。建新京剧团的赵松樵、李瑞亭、王又娟、刘龄童(现民营剧团团长刘荣升的父亲);扶新京剧团的小盛春、刘汉臣,建华京剧团的王则昭等轮番在共和、群英戏院演出《五鼠闹东京》、《闹天宫》、《徐策跑城》等剧目。新翠霞、莲小君、六岁红领衔的天津市评剧团在黄河剧院演出,经常上演《啼笑因缘》、《天河配》等剧目。当时话跃在南市地区的评剧团还有进步评剧团、艺文评剧团、联合评剧团等。中华戏院经常上演河北梆子和北方越剧。

那时,南市电影院也多。甲级影院有淮海影院、南市新闻、长城影院,乙级影院有权乐影院、开明影院。到乙级影院看电影票价很便宜,成人看一场才花1角5分钱。上演的是二轮的老片子。

南市的书场更多,东兴市场、三不管内书场一个挨一个,左田凤、田荫亭、田起山、刘立福等众多评书、西河大鼓名家在这里开讲《大八义》、《聊斋》、《烈火金刚》等长篇大书。计时收费10分钟1分钱,听两小时书才1角2分钱。

到南市一些曲艺厅听曲艺,也是人们的一大乐趣。天津曲艺团经常在南市的红旗戏院演出.出场的全是曲艺界现在的泰斗级大腕:小彩舞、小岚云的京韵大鼓.石慧儒的单弦.王毓宝的天津时调,陈亚南、陈亚华哥儿俩的魔术,马三立、常连安、郭荣启、常宝霆、白全福、苏文茂等人的相声,李润杰、王凤山的快板。曲艺计时收费10分钟3分钱,一晚上花几角钱听个够。和平曲艺杂技团、南开区相声队、红桥区曲艺团也经常在南市演出.同样是计时收费,10分钟2分钱。演员有说相卢的阎笑儒、尹寿山、李鸣岐、耿宝林、刘文亨、刘文贞、高英培、范振钰、于宝林、魏文亮、魏文华等。唱大鼓的阎秋霞,唱单弦的张伯扬,演魔术的孙杰,学口技的沈君等众多演员.各有各的特色。他们除了演出《武坠子》、《风雨归舟》等传统的老段子,还上演了大量歌颂新社会的作品如王家奇、于佑福的相声《警民一家》等新曲艺段子,还编排了慰问福建前线等配合当时形势的新节目。

那个年代,老百姓家里哪有电视机呀,很多家庭连电匣子(收音机)都没有。人们花上三四角钱到南市去娱乐一晚上,对老百姓讲是一种享受。因此,那时剧场的上座率很高。

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翻身做了主人,老艺术家焕发了艺术青春。鲜灵霞、李文芳等评剧名家,配合宣传《婚姻法》演出了《小女婿》、《刘巧儿》;京剧名家王则昭等编排了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年过半百的赵松樵演出京剧《芦花荡》时,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演张飞。唱念做打,精气神那叫足;京剧名丑李瑞亭演出《蒋伯芳棍扫肖金台》中欧阳天佐时,一气拧60个旋子,一个空筋斗(跟头),飞蹿出舞台中央的布景窗户,半空而去,那真叫绝活;谭小培的女弟子王则昭的一声“叫小番……”博得满堂彩。演员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观众,观众们尊重演员,回报给演员的是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当舞台上演员演到精彩之处,观众席上不断传来大声的叫好声。这可能就是戏剧界一直流传至今的“天津人懂戏”吧!

演员的敬业精神令人十分感动。他(她)们演出时不但精益求精、且一专多能。记得建新京剧团武生名家刘龄童演出《五鼠闹东京》时,一人兼演武生白玉堂和花脸包拯;扶新京剧团的老生演员董盛岩,给小盛容的“猴戏”配演猪八戒,在《盘丝洞》猪八戒戏耍女妖怪时,他反串唱起了刘派京的大鼓《大西厢》,唱得韵味十足,不仅迷倒了女妖,还迷倒台下的观众,观众席中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董盛岩配合主角“美猴王”小盛春的演出,用句当下最时甩的话:“那真叫给力!”

当时,到南市演出的剧团很多,各剧团像参加擂台赛似地拿出一台台好戏供观众们欣赏。建新剧团编排了连台本戏《怪侠欧阳德》、《龙潭鲍骆》、《铁公鸡》等。在《铁公鸡》这场戏里,演员们使用真刀真枪在舞台上贴身对打,不下苦功夫练出真本领是绝对不行的,正是艺高人胆大呀。扶新京剧团演出的《桃花女斗周公》,采用了光怪陆离的灯光布景,在当时真属于高科技了,可见舞美人员用心之良苦,更好地配合了演员的表演,使整台演出愈加精彩。就连在南市演出的小剧团也是人才济济。如经常在中华戏院演出的前进京剧团的女老生李玉书先生,唱起《清官册》来那就是“女马连良’;常在聚华戏院演出的吴桥京剧团的武生演员,为了演好美猴王孙悟空,在家里还养了只猴子,平日里观察它的动作和习性.为的是在京剧舞台上更好地为观众塑造出亦猴、亦人、亦仙的孙悟空这个戏剧形象。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在南市的群英戏院看了一个特殊剧团的演出,是由天津市新生剧团演出的话剧《转变》。那时,党和政府为了挽救一批失足的犯罪人员,把他们如何一步步陷为人民的罪人,编成剧本,并组织了部分罪犯成立了新生剧团。由实人演实事,演如何成为盗贼罪犯;演如何接受改造;演如何接受教育而改变人生。这出戏那时在南市这一地区演出,意义太大了。这样的演出,不但给台下的观众敲了警钟,更教育了台上的演员(罪犯),还充分显示出新社会党和人民政府对犯错误人员“治病救人”的政策,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政治形势。

1963年,李万春先生率内蒙古新华京剧团在津,在南市长城剧院演出。由于特殊的原因,李万春先生自1957年阔别津门,这是首次重返天津舞台。我和同是戏迷的同学,提前3天排了很长的队才买到票。演出那天,首先登场的是李小春,演出《得阳楼》。大轴是《安天会》,李万春先生饰孙悟空,李庆春先生饰太上老君,李小春先生饰二郎神。李万春先生在台口一亮相,就是碰头彩,台下掌声雷动(用这个词一点也不过分)。接下来的演出太棒了,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吃真桃,桃皮从李万春先生的两腮飞抛出去像花瓣一样地散开,太绝了。李万春和李庆春两位艺术家在演孙悟空与太上老君面对面过场时,互换了对方的袍子,真神了!这些老艺术家的一招一式,都显示出“名角”的风范。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又观看了李万春先生演的《武松》和《古城会》。只可惜当年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摄录设备,否则,我会拍摄下这些精彩的演出录像,请当今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青年演员学习观摩,也算是对国粹艺术的一点贡献。

时过境迁,回想起当年到南市去看戏,不只是欣赏到众多艺术家的表演,还通过他们精湛的表演,不仅学习到戏曲舞台上英雄人物的优秀品德,还能领悟到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市地区的文化娱乐场所,对普及提高百姓的文化艺术理念,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现在回想起到南市看戏.真是大饱了眼,耳福,是人生值得回味的一段珍贵记忆。

如果觉得《到南市去看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