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来稿点评:学书没有捷径 扎实临帖是唯一的出路!

来稿点评:学书没有捷径 扎实临帖是唯一的出路!

时间:2020-08-18 21:02:48

相关推荐

今天又陆陆续续收到了几位朋友的来稿,有的是在我午休的时间发来的,我也没有及时回复,还请朋友们谅解。

秋天的天气还是闷热,昨天的雨是湿热,今天没雨,屋子里是潮热。开了窗户通风,一股潮潮的黏黏的空气扑面而来,感觉不是很舒服,但比暑天要好了许多。

下午继续为某杂志撰写评论文章,写了两三个小时,依然是两千多字,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有望明天全部完成。我也向责编说了,明天可以交稿。这些稿件将来等杂志发过之后,我会发在本公众号的,敬请期待。这些稿写完,又将朋友们的来稿整理了一下,继续点评。

声明: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李进涛在年初本公众号举办的点赞活动中,曾经获过奖,我还是有点印象的。他发来的作品是临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稳扎稳打,基本已经写出褚遂良的面貌。前人评价褚书“骨力遒劲、清静刚毅”,说明褚遂良楷书的点画更重质感。

目前看李进涛的楷书,写的有些拘谨,毛笔的特性没有发挥出来,有一种钢笔字的感觉,字的线条力度、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结体虽初具褚书面目,细查之下,有些还不是十分到位。落款的字明显不如正文的字。建议进一步深入临帖,加大作业量,多写才是硬道理。

上海的游之说自己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曾经把我微博、微信里所有的书法作品都下载到电脑里,反复欣赏,自述受益良多。

游之发来的这幅字,他说写了三遍才挑出了一幅,是写在仿古纸上的。内容写的是柳三变《雨霖铃》的后半片,章法完整,气息通畅,有一种文人气在字里面。细看之下,有些字的草法、字势确实有我的影子,看来确实没有少看我的东西。

若论不足,我觉得还是写的少的缘故,许多细节,比如转折等,可能考虑到了,但手下却表现不出,还是缺乏基本功的训练。建议还是要找一本草书的古帖下一番功夫,比如《十七帖》《书谱》等,锻炼基本功,脑、眼、手三头并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苏跃私信说,这笔确实好用,真是得心应手。他发来了三幅作品,分别是隶书、楷书和行书。按照咱们先前说的,每个人点评一幅,我选了这幅行书。

这幅行书是临苏东坡《答辩才和尚诗》。

苏跃的行书,大致把握了苏轼行书的特点,能看出是学苏的。但离我们平时说的精准临帖,还有一定的差距。首先是线条的完成度不够,东坡行书起笔收笔都很稳,线条珠圆玉润,有一种士气在里面。但苏跃的笔下的行书,用笔过于简单化,对东坡的行书的起笔、收笔特点还不能完全把握,捺划处理也不到位,还需要慢慢地体会。字的结构也不是太准,有些地方过于随意,自己的东西太多了。苏跃的隶书和楷书不同程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我常说,临帖临不像,摹也可以。古人写字为什么开始是描红,就是为了让人更清楚笔画和结构,这些笨功夫是一定要下的。

这位叫沛的朋友,发来两张章草习作,一张是临月仪帖,一张是这幅临王蘧常。两者相比之下,我觉得这幅更好一些。这幅临王蘧常,基本能够把握王书的特点,把王书的苍涩、古朴之意都表现出来了。我觉得路子很正,可以就这一路继续练下去。

章草学习,最忌讳依样画葫芦,看着字形也像,写完却依然不认识此字是什么。章草学习,一是要记草法,二是要记结构,三是要学用笔,边学边总结章草字法规律,循序渐进,将草法真正印在脑海之中,这样打下的基础才能牢靠。

古往今来,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的一个必学科目,许多书法家都从这里获益良多。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怎样写好圣教序,这却是一个困扰人们的难题。

古波临《集王圣教序》,基本能掌握王书的特点,把王书的一些特征写出来了。但里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字的结体不准,只是似是而非的状态。对字的部首、比例没有做仔细的分析,只是凭着感觉在写。二是用笔稍显单薄,仔细看圣教序,线条还是有粗细变化,尤其是细节部分更是微妙。

建议再临帖时候再仔细一些,分析字形部首比例,起笔收笔转折,然后再大胆落墨,效果会更好一些。

李世录也是本公众号的铁粉,几乎每次推出的互动活动,他都参加了。这次他付款后,问我地址不用再发了吧?我当时就报出了他的工作单位和地址,看来我对他是很有印象的。

李世录的这幅草书作品,属于是集字创作,草法当是出自《书谱》。集字创作是书法创作中的一条捷径,但作品最大的缺陷就是行气不足。此作虽然草法准确,但字字独立,缺乏关联。看来李世录平时临帖不多,更多临的是集字本的字帖。建议认真找来《书谱》原贴,仔细揣摩字里行间的气息,注意映带牵丝,把握草书的节奏韵律,这样出来的效果会更感人。

如果觉得《来稿点评:学书没有捷径 扎实临帖是唯一的出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