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秋分到了 养生4要点:防秋乏 秋凉 秋燥 悲秋

秋分到了 养生4要点:防秋乏 秋凉 秋燥 悲秋

时间:2022-10-02 09:03:24

相关推荐

秋分到了,养生4要点:防秋乏、秋凉、秋燥、悲秋

-09-22节气养生佛医堂 http://mp./s?__biz=MjM5NTE0MTg2MA==&mid=2650143141&idx=1&sn=bde9560550e345a19c76c933061e443f&chksm=befc582e898bd138c1275ebc723467bf4545c6c048efe1ed4619843d5e14fd96bba36262db45#rd

秋分后,气温降低的速度将会明显加快,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夜间睡觉时要盖好被子,以防着凉感冒,起居要注意对胃部和背部的保暖。所以秋分养生要注重避免生病。除此以外,秋分该如何养生呢?

9月22日

秋分养生

防秋悲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易使情绪受到消极影响。可多穿艳丽色彩的衣服、多晒太阳,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助于改善情绪。

远离“秋悲”,首先要加强日照和光照。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

更多防秋悲的方法▼▼▼

如何防治秋愁(“恬淡虚无”的养生法则)

9月22日

秋分养生

防秋乏

秋分来临,更应该多运动,尤其是做伸展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但早晚天冷,尽量选择在室内运动。头部有多个穴位,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并且消除疲劳。闲暇时,上下牙齿有针对性地多活动,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齿健康,不仅有固齿的作用,还能祛除疲劳。

更多防秋乏的方法▼▼▼

为什么会秋乏?(3个小方法)

从文字的构成来看,“愁”字由“秋”与“心”相合而成,二者相同的文义与起源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可以理解为古人把秋天的心情就叫做“愁”的含义了。可想而知,秋季带给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在四季的精神调摄中,《黄帝内经》对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着墨尤多,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季节均是阴阳之气转换的时节,容易使人出现情绪低落、忧郁、惆怅,最易出现抑郁症。中国古人之“佳人伤春,才子悲秋”,就是对这一现象很好的写照。

古代文人的诗词歌赋,很多都是以悲凉的情怀咏叹秋季。柳永《雨霖铃》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曹雪芹也有“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的诗句。

唐朝诗人杜甫,一生贫困潦倒,疾痛缠身,且命运多舛,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悲情诗人,其诗词对秋天尤其偏爱,不仅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样的千古名句,更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诗作名篇,其咏叹秋季的诗作或以秋言情的作品,多达八十余首,到了晚年,凄苦多病的杜甫甚至达到每诗均言秋的地步,真是合了“才子悲秋”之语。

故《礼记·乡饮酒义》便直言“秋之为言愁也”,南宋词人吴文英亦曰“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确实,从文字的构成来看,“愁”字由“秋”与“心”相合而成,二者相同的文义与起源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可以理解为古人把秋天的心情就做“愁”的含义了。可想而知,秋季带给人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因此,《黄帝内经》在春秋季节的养生要求中,均格外强调对精神的调摄。春季的调养原则是要保持精神的愉快、舒展,而秋季则有所不同,在万木凋零、红消绿瘦的季节,保持情绪的愉快相对困难的,这时提倡保持情绪的平稳、收敛与淡泊,平静心志,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渡过秋天。

这就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言“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的养生法则,这样才能减少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由于人的神气也与阳气的活动密切相关,情感的活跃、外向,可以带动阳气的外达,而情绪的收敛与情感的淡泊,亦会带动阳气的内收。因此,《黄帝内经》又在这种情感指导之后说了句“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为这就是最重要的使阳气收敛的方法。

从临床来看,虽然春秋季节均是容易导致情绪抑郁的时令,但青年人的抑郁症多见于春季,而老年人的抑郁症却多见于秋季。宋代大养生家陈直就曾说过:“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

其原因可能与人体阴阳之气的状态不同有关,青年人阳气充足,在春季阳气发越之时,一旦阳气的升发不利,极易郁而成病;而老年人阳气已虚,最不耐秋季寒凉。

中国历来有九九重阳节登山赏菊之习俗,这一习俗实有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意义。王维十七岁时曾写过一首名传千古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便涉及这一习俗。通过登高望远,开阔视野,怡悦情志,避免忧郁情绪的产生,对老年人顺利渡过秋季至关重要。

如何才能使情志淡泊、宁静?《黄帝内经》在其《素问》的第一篇里就谈到“恬淡虚无”的养生法则,具体指导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即要控制情志的变化,不要出现大喜大悲的波动,同时要减少欲望,减少对名利的过度追逐。人的欲望越多离安宁越远,欲望越少离安宁越近。(文/贺娟·北京中医药大学)

“春困秋乏夏打盹”,秋天是容易感到乏力的季节,想要解决秋乏问题可以吃些解乏食物,比如碱性食物、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什么会秋乏、秋乏怎么办?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

为什么会秋乏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秋乏”产生的原因,与夏季气候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关。三伏盛夏,天气炎热,持续的高温使机体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盐代谢失调,胃液分泌减少,胃肠功能减弱,食欲不振,体液大量丢失及一时性大量饮水,从而增加了心脏负担。

同时,高温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加速新陈代谢,使体内能量消耗相对增加。加之夏天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适度的补偿,使身体欠下了一笔 “夏耗”的债务。

进入秋季以后,酷热逐渐被阴冷代替。随着天气逐渐转凉,日照时间逐日缩短,人体各系统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如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及水盐代谢恢复平衡,消化功能恢复常态,食欲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减轻,能量代谢相对稳定等。

这时,人的机体需要有个生理性的休整阶段。同时,秋季夜间,凉爽宜人,容易入睡,且睡眠效果好,以致清晨醒来后,仍觉倦乏,还想再睡下去,这就是产生 " 秋乏 " 的原因。

两类食物解秋乏

为预防秋乏,除了要注意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以外,还要搞好饮食调节,多吃些防止疲倦的食物。

1、多吃碱性食物

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物能中和肌肉疲劳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使人消除疲劳。碱性食物有苹果、海带及新鲜蔬菜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作为辅酶,维生素能协助肝脏把人体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秋天水果和蔬菜非常丰富,比如西红柿、茄子、葡萄、梨、柑橘等,都能帮助克服疲倦。

解决秋乏的小方法

1、多睡一小时

秋天来临,晚上争取在22:30之前睡觉,因为23:00以后人体的各个器官功能都开始下降,它们同样需要休息。此外,午睡也必不可少,尤其是老年人最好养成午睡的习惯。每天最好保证 7-8 个小时的睡眠。

2、晒太阳

充足的阳光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然而,当秋季来临,阳光的照射便不再像夏日那样强烈,雨天也会增多,这样人体的褪黑色素就会增多,从而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感觉心情低落。所以,适当的多晒太阳可以让人心情变得开阔,显得更精神。如果是在阴雨天,可以将屋内的照明设施打开,同样可以提高人的兴奋度。

3、伸懒腰干梳头

伸懒腰,让肌肉得到放松,身体也会感到更舒服。我们在伸懒腰时,胸腔器官会对心脏、肺部产生一定的挤压,可以使心脏更多的运动,从而将氧更多地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手指像梳子一样梳理自己的头发,这样可以促进头部血液的循环,亦可以让头脑感到轻松。

上面为大家介绍秋乏的原因及预防秋乏的食物,容易秋乏的人可以多吃这些解乏食物,每天尽量在 10:30 之前睡觉,也可以去散散步、晒晒太阳。

9月22日

秋分养生

防秋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开始天气转凉。夜越深,寒气越重,也更易侵入体内,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防止寒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秋分早晚温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应注意添衣。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需及时添衣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他特别提到,尤其要注意脚部不要受冻,同时腰部、背部也需注意别受凉。

更多防秋凉的方法▼▼▼

秋凉防治感冒,早喝姜糖水(实用)

秋凉防治感冒,早喝姜糖水(实用)

(-08-11董洪涛)))00)00)) )

编者按语:马上进入三伏了,天气炎热,但是一早一晚已经出现凉意。如果空调用的多,不注意早晚的保暖,很容易着凉感冒。

反复感冒多因于正虚,我在微博以及《选择中医》一书中提供了两个常用且有效的药方:参苏饮及柴胡桂枝汤,病人可根据病情及体质选用。再者,可坚持每天早晨喝姜糖水,能升阳养血,调理营卫平衡。

又可艾灸大椎或身柱穴,能增强机体的卫外功能;还可适当体育锻炼,或者配合针刺,都可扶助正气,预防感冒。

感冒后身体拘紧而痛,发热,头痛,恶寒,此时喝点姜糖水,或多盖被子,或服麻黄汤,或刺大椎、合谷、外关穴,或灸身柱穴,或蒸桑拿等等,身体微微发热而汗即透出。

汗透一分,痛减一分,烧亦减一分。甚至身体某处汗出,则某处痛减。其中微妙,必身临其境者方能体会,此即仲景所谓的“身濈然汗出而解”。

中医治病,讲究的是对证的把握,这是非常精确的,要不得模糊。而辨证之后的治法则诸医皆可不同。

比如感冒发烧咳嗽,辨为外感风寒表实证,既可以拔火罐,也可以喝姜糖水,还可以吃辛温汤药,是用麻黄还是用荆芥都不是太大的问题,或者针灸,或者蒸桑拿,总体的治法都是开表祛邪的,而且都能迅速治愈。

一朋友近日高兴地对我说,自从选择了中医,每天早晨喝生姜红糖水,平时常喝桂枝汤,一年来身体越来越健康,面色越来越红润,再也不会象以前动不动就生病,且反复感冒了。

我也真心地希望每位病友都能认识到中医对于养生康复的巨大作用,从而及时选择中医,找回久违的健康。

(编辑/佛医堂微信执行主编:贤一)

9月22日

秋分养生

防秋燥

秋分时节,降水减少,天气干燥,身体易缺水而出现“秋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等。减少使用葱姜等辛辣食物,适当多吃些酸。秋季干燥,人体宜多摄入水、淡茶、豆浆等;多吃红薯以通便;多食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等柔润的食物;尤其最近红枣上市,生吃可助消化,熟食亦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更多防秋燥的方法▼▼▼

秋燥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即:干、热、咳。

针对秋燥,大家有很多方法,比如吃当季的蔬菜水果,喝蜂蜜水......都是一些好办法,今天专门来谈一谈通过按揉穴位来达到去秋燥的目的。

“燥胜则干”,燥邪容易伤人津液,出现组织器官缺水,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唇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干燥,甚至脱落、口渴便秘等等。

初秋夏季余热未尽,如果久晴无雨,最容易出现燥与热混合致病,表现为咽喉肿痛、皮肤疖肿、牙龈肿痛、鼻出血、发热等热性疾病。

燥邪致病,首先犯肺,容易耗伤肺之阴津,出现咳嗽、少痰、气喘、胸闷等表现,使原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等肺系疾病的人病情加重。

防干3穴位

照海、 太溪、 三阴交

选择照海、太溪、三阴交3个穴位,每天按摩、敲打各2-3次;也可以艾灸;防止或减轻燥邪伤津所造成的“干”。

1、照海穴

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按摩照海穴还可以治疗:咽喉干燥,失眠,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2、太溪穴

具有补肾滋阴的作用,尤其适用于阴虚体质者。此穴还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头痛目眩,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月经不调,失眠,健忘等。

3、三 阴交穴

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肺阴虚和肾阴虚者。还可主治失眠,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遗精,阳痿,遗尿等。

防热3穴位

合谷、曲池、液门

选择合谷、曲池、液门3个穴位,每天按摩、敲打;也可以艾灸;防止或减轻燥邪所造成的“热”象。

1、合谷穴

每日按压,不拘次数。按压合谷穴还可主治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

2、曲池穴

每天按摩2~3次,主治咽喉肿痛,牙痛,目赤肿痛,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等。

3、液门穴

每日按压,不拘次数。可清头目,利三焦,通络止痛。主治头痛、咽喉炎、耳疾、齿龈炎、口干舌燥、夜间口渴等。

防咳3穴位

膻中、天突、太渊

选择膻中、天突、太渊3个穴位,每天按摩、敲打;也可以艾灸;防止或减轻燥邪伤肺所造成的“咳”。

1、膻中穴

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2、天突穴

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3、太渊穴

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按摩以上穴位时,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穴位上,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揉动各2~3分钟,间隔5分钟后再进行按摩。按摩时间总共以每穴5~10分钟为佳。按压力量以穴位下面出现酸、麻、胀的感觉为宜。

秋分时节的养生要点和食疗法(清补防燥)

(-10-06凤凰中医)

秋分气候干燥,养生中要注意清补防燥。以下几款养生糖水,经常食用可起到滋润防燥的作用。

1雪耳玉米糖水

原料:土冰糖2块、甜玉米2根、枸杞子15克、红枣8粒、雪耳1朵、水5碗

功效:清热滋润、养阴润肺、抗皱补血、养颜抗衰老。

做法:

①雪耳清水泡开,洗净去蒂,撕成小朵。

②玉米去衣洗净,把玉米粒削下备用;红枣去核洗净,枸杞洗净备用。

③煮沸清水,放入雪耳、红枣和枸杞,中火焖煮40分钟。

④加入冰糖和玉米粒再煮20分钟即可。

2红豆莲子糖水

原料:鲜莲子150克、红豆200克、陈皮少许、冰糖适量

功效:补脾止泻、利水消肿、清热解毒、健胃生津、去湿益气。

做法:

①红豆洗净浸泡3小时以上;陈皮用温水泡软;莲子去壳洗净(怕苦可以去芯)

②煮沸放入陈皮的清水,加入红豆煮20分钟。

③加入莲子煮至红豆绵软即可加入冰糖食用。

3马蹄竹蔗糖水

原料:红萝卜、马蹄、竹蔗各150-250克,茅根15-30克

功效:滋阴补肺、降火降压、生津解渴。

做法:

①茅根洗净;马蹄洗净去皮;竹蔗洗净切成小块;粉葛洗净去皮切块。

②放入适量清水中煮沸后改小火煮1-2小时即可。

4南瓜紫薯糖水

原料:紫薯230g、南瓜220g、冰糖30g

功效:解毒清热,助消化,降血糖。

做法:

①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块;紫薯去皮切成小块。

②放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

③至南瓜和紫薯酥软,加入少量冰糖至融化即可。

4银耳雪梨糖水

原料:银耳(1两)、雪梨(1个)、红枣(15粒)、冰糖适量

功效:滋补暖身、润肺止咳、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

做法:

①银耳清水泡开,洗净去蒂,撕成小朵。

②红枣洗净去核;雪梨洗净去皮切成小块。

③煮沸清水,加入上述材料煮开后用中火煮40分钟。

④银耳软烂后加入冰糖再煮几分钟即可。

进入秋分后,不要盲目进补,如果进补也要分清虚实,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心,否则便会适得其反。此外,进入秋分,我们这里说的这个“燥”是凉燥,所以在饮食方面应该多吃一些清润、温润的食物,如核桃、芝麻等。

秋燥的食疗参考:杏仁茶与杏仁炖雪梨

(-09-10吴大真)

季节交递变化之间,有些人身体的敏感反应会比较明显,譬如由秋转冬之际,容易造成皮肤干燥、更易产干皮屑(包括头皮屑)、皮肤红、痒、口干舌燥、耳垢多,甚至出现便秘等症状。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中医认为“肺主皮毛”,人皮肤的好坏被认为与肺脏的状况息息相关。肺功能正常时,可使皮肤滋润;肺燥时,皮肤则干燥,容易脱皮。在季节交替变换之时,特别是秋东季节,肺易被干燥气候所伤,所以,从秋天起,女性朋友们就应该开始注意皮肤的保健,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那些食物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呢?

《黄帝内经》上讲: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经于肺……秋天多吃些白色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萝卜、杏仁、山药等,都可起到预防皮肤干燥的功效。

这里,我要给大家推荐的药方——杏仁茶

杏仁茶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可用南杏仁10克,加数粒北杏仁洗净捶碎,放入有过滤网的小茶壶内,入沸水泡20分钟即可饮用。连喝两三个星期,便会有显著的润肺美肌、润肠通便作用。

我们这里为什么要选用南杏仁为主药呢?大家知道杏仁有两种,一种味苦,名为苦杏或北杏;一种味甜,叫做甜杏或南杏。

这两种杏仁的区别,不仅仅在味觉上,实际功效上也有所区别,北杏仁在止咳平喘上功效要强一些,但具有一定的毒性,常做药用,而南杏药力较缓,润肠通便之功较北杏显著,常做食用。

而食疗上,为了弥补单一杏仁的治疗功效,常用两种杏仁搭配使用,若作为润肺美容之品,则以南杏为主;若用于治疗咳嗽多痰,则以北杏为主。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既要使用南杏仁,而又加上少许北杏仁的原因。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北杏仁有毒,过量服用有中毒的危险,因此每天不宜超过12克,成人一般每天不超过10粒即可,不能擅自添加量服用。

如苦瓜性凉,多食易伤脾胃。脾胃虚弱的人,更要少吃“苦”。

实际上,以南北杏仁为主的美容方,除了我们推荐的杏仁茶外,还有一个叫南北杏仁炖雪梨的方子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怎么制作这个南北杏仁炖雪梨呢,首先,准备南杏仁10克,北杏仁10克,雪梨1个,冰糖30克;第二步,将南北杏仁用水稍浸泡去皮,然后将雪梨切成块;再将雪梨,南、北杏仁,冰糖一齐放进加有清水的炖盅内,炖1个小时,就可食用了。

这是一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养颜润肺汤。不仅可以缓解皮肤的干燥作用,还可起到润肺、生津、化痰、止咳等功效。当然,与杏仁茶相比,南北杏仁炖雪梨的制作相对复杂一些,但对于热衷美容的女性而言,一定能够合理安好自己的时间,来制作这两款食疗方子,让杏仁味的美味与我们的健康靓丽相伴相依。

附:南北杏仁的外形区别

苦杏仁是山杏仁的果实,颗粒呈心形,但比较小,直径约1厘米,种仁的皮是深黄色,上面的纹路比较细。甜杏仁是仁用杏的果实,颗粒呈心形,形状比苦杏仁略大,尖端略歪,种仁的皮是淡黄色,皮上的纹路比较粗。

(责任编辑/贤益)

秋燥易上火,人体自带3个“去火穴”(实用)

-08-21佛医堂

佛医堂微信公众平台所分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辑师兄非常用心的工作,虽然工作水平有限,但我们对每一篇的内容都是经过认真选择,确保将入理如法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如果您对佛医堂微信公众号有任何改进建议或合作意向,请联系我们编辑部微信:17896061589

人们对上火并不陌生,但秋季的“火”究竟从何而来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秋燥。秋天气温不断降低,空气十分干燥,且经过炎热的夏季,出汗过多使津气受到耗损,身体自然会对这样的气候表现出不适。

体内火气过大会对健康带来威胁。胃火会引起胃疼、大便干、口臭等,肺火会引起咯血、咳嗽、黄痰等,肝火则会引起烦躁、失眠,心火会引起心悸、心烦等等。不仅气候会引起上火,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也给上火造成了可乘之机。

邪火大部分由内而生,外界环境则会成为上火的诱发原因。工作压力过大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熬夜等不良习惯也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抵抗力降低。那怎么来降火呢?

灸大夫指出,人体自带三大去火穴位,每天经常按摩,可起到去火除秋燥的作用。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三个去火穴位及按摩手法。

1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背侧,当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2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3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就是。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秋燥表现:干、热、咳(教您3种祛除秋燥的按揉法)

秋分时节的养生要点和食疗法(清补防燥)

秋燥的食疗参考:杏仁茶与杏仁炖雪梨

秋燥易上火,人体自带3个“去火穴”(实用)

如果觉得《秋分到了 养生4要点:防秋乏 秋凉 秋燥 悲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