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昆山市担当作为好干部”张隽:做科技创新的架桥人

“昆山市担当作为好干部”张隽:做科技创新的架桥人

时间:2021-08-06 13:23:02

相关推荐

“企业在复工复产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需要我们一起协助解决?”刚走进昆山迪安医学检验所大门,花桥经济开发区科学技术局局长张隽就关切地问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张局到我们这里已经不下五六次了,了解我们企业方的需求,帮助我们尽快复工复产,点对点解决难题,让人感到很温暖。”昆山迪安医学检验所负责人说。

▲张隽赴昆山迪安医学检验所了解企业需求

▲迪安医学实验室

“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这是张隽一直挂在嘴边的话。

走访企业、了解需求、提供服务,

在一手抓疫情防控的同时,

张隽早早部署、提前行动,

带领区科技局

精耕“科创之花、人才之桥”的服务品牌,

走好科创新长征,

高标准推动花桥国际创新港建设,

为花桥高质量发展聚合力、添活力、提效力。

▲张隽(右)指导企业制定科学有序分批复工计划

▲张隽带队对花桥跨国创新中心和花桥中科育成中心进行现场复工巡查

▲张隽实地走访企业,督促企业落实“四个到位”

近日,一场特殊的路演在花桥科技局会议室进行。一般路演,需双方到场,这次路演却仅通过一台电视机、一根网线、一个客户端以及一个账号,就实现了线上项目演示。在当前的特定环境下,双方巧妙灵活及时地通过线上对接的新模式“穿越”疫情,通过“不见面”路演串联起路演方和科创招商团队。

▲“不见面”路演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张隽带着团队不停歇、不等靠,创新对接PNP(即联即用创业投资平台),通过线上模式,联系、储备,促进高端人才和优秀项目落地,在人才科创项目合作中,依然快步向前,为新一年快速抢占“人才科创”攻坚战高地奠定基础。

市委市政府提出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

作为“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之一的

花桥国际创新港

该如何建设?

这给当时履新不久的张隽出了一道课题。

“花桥毗邻上海,这是最大的地域优势。筑巢才能引凤来,只有加强平台建设,才能实现创新要素集聚。”一张逻辑图迅速在张隽脑海中展开,“必须用好自身条件全面拓展合作渠道,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唯有开放、包容,才能创新、卓越。”通过科技镇长团积极沟通协调,张隽带领团队先后10次前往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对接,从合建大数据研究院到共建大数据试验场,他深入研究复旦科技成果在花桥转化的模式和可能性,针对合作协议进行多次沟通修改,确保双方达成一致意愿。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最终促成复旦大学(昆山)科技园签约落户。

▲复旦大学(昆山)科技园签约落户花桥

“平台建起来了,我们的产业如何定位?科创资源如何对接?体制机制如何引进?”张隽思考很多。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谋其效。为加快健全人才科创工作体制机制,张隽主动对接市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建设花桥分中心,推动“一站式”服务;组建银桥科创发展公司,制定创新港人才科创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硅谷、峰瑞、复茂等科创产业基金,为科技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市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花桥分中心

与此同时,张隽带领团队不断拓宽引才引智之路,深化技术对接。经过努力,花桥国际创新港于11月开港起航,中韩智能创新中心、跨国联合创新空间、中科科创育成中心、西交大花桥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入驻,20个人才科创项目、5个金融项目,中俄特种电机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复旦大学科技园等重大科创平台相继签约落户。

▲可可空间长三角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

初,得知西交大上海研究院在为中俄联合实验室寻找合适的落户地后,张隽立即带队赴西交大上海研究院,积极对接、促进该联合实验室的引进工作。这其中,需要协调资金、场地、环保、外籍人士工作签证、居住条件等相关繁杂和棘手的问题,张隽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与多个部门协商沟通,为项目落地的前期准备工作开通绿色通道,为人才及其家属提供住房保障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最终,中俄联合实验室落户花桥国际创新港,并于今年1月正式启动。

来源:昆山发布

如果觉得《“昆山市担当作为好干部”张隽:做科技创新的架桥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