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慢性胃炎治验一例

慢性胃炎治验一例

时间:2023-02-18 21:17:10

相关推荐

常驻站友

-12-18 14:54分享

这个帖子发布于9年零229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相关疾病:

某女,35岁,胃脘胀痛不适伴失眠3年。食后腹胀,伴频繁嗳气泛酸,自觉胃脘嘈杂不适。无论饭后或空腹皆有胃脘部疼痛,白天较重,口干口苦,伴有肠鸣漉漉,大便成形,次数多,平日不敢食生冷。夜晚难入睡,睡眠很差。舌质红,苔白,脉弦细。曾查胃镜示: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多方求治,服中西药无数,治疗乏效。经本人诊治,服中药三剂后,胃痛尽失,唯稍觉腹胀,其余症状皆消失。目前正在巩固治疗之中。各位同道,可以讨论一下。

票数334456

向左向右

·

丁香园荣誉版主

科室保密

-12-18 15:05分享

脾虚胃强

半夏泻心汤加理气制酸

似乎很常见.

票数+

常驻站友

-12-18 15:56分享

请你拟一个方,让大家看一下。

票数+

·

丁香园荣誉版主

科室保密

-12-18 17:45分享

半夏10g黄连5g黄芩10g炙甘草10g党参20g白术20g佛手花10g 绿梅花10g 海螵蛸20g竹茹10g

票数1

·

铁杆站友

-12-18 18:41分享

杏仁泥24

延胡索12 高良姜9 香附9

煅瓦楞子9后下 木香 12

票数+

·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18 22:00分享

1.先搞清楚病机,再拟定法、方药。

2.请问yanggr75兄,病人服你的中药以前,中断前人用药多长时间?你单纯用中药治疗的吗?

票数+

丁香园版主

-12-19 08:58分享

相关疾病:

杏仁泥24 ?没有中毒的危险吗?我可没有把握用此量

票数+

·

常驻站友

-12-19 10:45分享

zhangdog 老兄,该病人服我的药前已经半年没服中药了,每天吃西药片一大把,没有效果。服我的药期间停服别的药。我的处方是:半夏30g干姜10g黄芩6g黄连6g人参6g大枣15g香附12g苏梗12g陈皮12g大腹皮12g白术15g枳壳12g甘草6g。半夏用30g不仅有和胃降逆的作用,还有安眠的作用,量小于此则无效。所谓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今天这个病人又来复诊,诉诸症皆消失,睡眠良好,饮食增多,大便已正常,惟有呃逆较为频繁,胃脘轻微嘈杂不适偶有发作,又处方如下:旋复花15g代赭石30g半夏30g生姜6g人参6g大枣12g陈皮12g竹茹10g苏梗10g黄连3g甘草6g,三剂。

票数+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19 12:47分享

这里面有一个思维的问题,具体用药情况要写清楚。前人用的药有一个洗脱期,把各种因素排除了,才能体现出后面的药物效果。

票数+

丁香园荣誉版主

科室保密

-12-19 12:50分享

yanggr75 wrote:

zhangdog 老兄,该病人服我的药前已经半年没服中药了,每天吃西药片一大把,没有效果。服我的药期间停服别的药。我的处方是:半夏30g干姜10g黄芩6g黄连6g人参6g大枣15g香附12g苏梗12g陈皮12g大腹皮12g白术15g枳壳12g甘草6g。半夏用30g不仅有和胃降逆的作用,还有安眠的作用,量小于此则无效。所谓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药量。今天这个病人又来复诊,诉诸症皆消失,睡眠良好,饮食增多,大便已正常,惟有呃逆较为频繁,胃脘轻微嘈杂不适偶有发作,又处方如下:旋复花15g代赭石30g半夏30g生姜6g人参6g大枣12g陈皮12g竹茹10g苏梗10g黄连3g甘草6g,三剂。

降逆用半夏30g 不错的经验.

还有安眠的作用?能否告知是出自哪里?

还有,用海螵蛸确实能增强此类病人的疗效.取其收敛制酸.

可以一试.

zhangdog wrote:

1.先搞清楚病机,再拟定法、方药。

2.请问yanggr75兄,病人服你的中药以前,中断前人用药多长时间?你单纯用中药治疗的吗?

病机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胃强脾弱

我一直用中药,而且碰到这类病人,用半夏泻心汤是有把握的.

基本上都会叫病人停服其他药.

临床疗效很确切.

票数+

·

常驻站友

-12-19 15:50分享

相关疾病:

黄帝内经就有半夏秫米汤来治疗失眠,半夏治疗失眠古今医家都多有阐述,只是要掌握好药量,半夏15g可和胃降逆,30g可引阳入阴有安眠的作用,60g以上可治疗脾经风痰头痛。

票数+

·

丁香园荣誉版主

-12-19 20:36分享

我看把干姜、人参去掉,制半夏用10至12克亦可。我很少用到15克的,毕竟是有毒性的药,不知道60g病人吃了会怎样?难道病人有脾经风痰就能用60g?我看值得商榷。

票数+

常驻站友

-12-19 21:28分享

巍子 老兄,干姜配半夏辛以开痞,怎能去掉,人参甘温以健脾,又怎能不用,半夏泻心汤本身为辛开苦降甘调之法,本患者恰为寒热互结兼有气滞之证,至于半夏的用量问题,半夏用30g不仅用以合胃,更是用来安眠。至于用60g以上仅仅是在治疗脾经风痰头痛表现为前额或眉楞骨疼痛时才用,这是本人经过多少次临床验证得出的经验。半夏的毒性第一应本着有故无殒、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另一方面可配以生姜以解半夏之毒。没有经过临床都是空谈。当然这些无论古人今人在相关书籍中均有论述,绝非本人杜撰或者臆测,仅仅是我在临床中体会较深而已。

票数+

·

常驻站友

-12-19 21:31分享

等着巍子 老兄回贴,因为我对你还算佩服。

票数+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19 21:34分享

生半夏我的导师亲自煎服过,从9g~12g~15g,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票数+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19 21:38分享

病机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吗?胃强脾弱

我一直用中药,而且碰到这类病人,用半夏泻心汤是有把握的.

基本上都会叫病人停服其他药.

临床疗效很确切.

用胃强脾弱解释似不太合理,胃强的证据是什么?

票数+

·

常驻站友

-12-19 21:44分享

于我心有戚戚焉!

票数+

·

常驻站友

-12-19 21:48分享

所谓胃强不过是胃热,所谓脾弱不过是脾寒,这是我的理解。

票数+

yanggr75 edited on -12-22 17:56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20 20:16分享

yanggr75 wrote:

所谓胃强不过是胃热,所谓脾弱不过是脾寒,还需要说的更明白吗?!

在下寡闻,请问有出处吗?

票数+

丁香园荣誉版主

科室保密

-12-22 00:56分享

相关疾病:

谈谈自己的拙见吧.

伴频繁嗳气泛酸,自觉胃脘嘈杂不适------------临床胃溃疡的病人基本上都有这样的症状,西医的解释是胃酸过多.中医教材也介绍很过很多了,属于胃热.(可以翻开教材对照一下)

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的是泛酸,而不是吐清水.以我临床的经验,吐清水都是胃寒胃虚为多.

此例脉象脉弦细,加上西医的诊断.胃强一说并不牵强.

致于脾虚的症状已经很明显了.也不比多说了.

半夏泻心汤是父亲留下来的经验.治疗胃强脾弱疗效确切.

以黄连,黄芩清胃火,党参,干姜,甘草补其脾虚.

而且我也翻阅过很多文献.有很多关于半夏泻心汤治疗溃疡的报道.

加上自己亲自用过很多病例.深信不已.

有些学者针对消化性溃疡特殊的病理形态进行了深人的研究,田氏在长期临床中体会

到,溃疡病应属“疮疡”之类,从纤维胃镜下所见溃疡及其表面附有黄白厚苔或脓性分泌物

来看,实与疮疡溃破相吻合,表面黄白厚苔说明有湿热毒邪,溃疡局部糜烂、渗出、周边暗

红、充血,说明有瘀血。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病位在胃脾,与肝关系密切,胃溃疡似与胃

和肝的关系密切,以实证、热证居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脾关系密切,或脾胃同病或肝脾

同病,以虚证、寒证居多,容易兼见虚实、寒热错杂之象。溃疡病活动期称之为“内疡”, ?

必与“邪毒”相关,胃溃疡活动期似与邪毒蕴积,胃气壅滞或肝胃气滞为主要病理,而十二

指肠球部溃疡的活动期似以脾虚、血瘀、邪毒蕴结为主要病理,此与溃疡的愈合期和瘢痕期

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上筛选出的乌贼骨、生蒲黄、三七粉、白及粉、血竭、大黄以及锡类

散、珍珠粉等中成药,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并不是通过降低胃酸和调节血清胃泌素

来取得疗效的,可能是由于该类药增强了粘膜屏障,加速组织代谢,从而促进组织修复,促

使溃疡愈合。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和报道日益增多,关于其中解毒药的使

用,田氏认为若见舌苔黄腻或胃镜见胃中粘液较多且粘稠或溃疡表面敷以黄白苔较著者,应

选用黄连、黄芩、大黄一类具有燥湿作用的清热解毒药为主,其余则以连翘、蒲公英、虎杖

一类清热解毒药,益气药黄芪、甘草生用为好,因其能补虚,尚有托疮解毒生肌之功(j匕京

中医学院学报1991;

:1)。

票数+

·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22 20:56分享

用脾弱胃强来解释半夏泻心汤证,因在下寡闻还没见到文献记载,胃强=胃热?从字面的感觉强弱似指功能而言,胃强应该指胃的功能太过而言,所以容易引起岐义。其实不如用中焦寒热错杂来解释,一般都能理解。

中医的东西本来就不规范,还是用大家共识的东西来说明好理解一些,个人的浅见,见笑。

票数+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22 21:09分享

相关疾病:

关于半夏剂量的问题:

一些特殊的药物用到特殊的剂量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是在当前医疗环境下,还是小心为妙!且不说药量大会不会是浪费,单安全性就值得考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我说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一位同学的导师以前用坠子常用120-250克,且常以之先自诩,后来一位病人因服用大量附子,中毒差一点死了,这位导师再也不敢用超过药典规定的剂量了,并且语重声长对我同学说一定要引以为戒!

票数+

丁香园荣誉版主

科室保密

-12-23 01:43分享

zhangdog wrote:

用脾弱胃强来解释半夏泻心汤证,因在下寡闻还没见到文献记载,胃强=胃热?从字面的感觉强弱似指功能而言,胃强应该指胃的功能太过而言,所以容易引起岐义。其实不如用中焦寒热错杂来解释,一般都能理解。

中医的东西本来就不规范,还是用大家共识的东西来说明好理解一些,个人的浅见,见笑。

有意思.

越来越觉的自己知道太少.

中焦寒热夹杂.中焦是指什么?

为什么会寒热夹杂?如果中焦是指同一个脏器.

按照逻辑不可能同时出现寒热.

(因为我不能理解同个脏器怎么能同时出现寒热)

如果是不同脏器,那么,可以理解成,胃有热脾有寒.

至于胃强的确不规范,也许是受西医的影响吧.

教材上好象是指上热下寒症.(半夜了也没翻书,不知道有没有说错)也有说是寒热夹杂.

反正意思差不多,能明白就好了.

票数+

·

常驻站友

-12-23 09:49分享

相关疾病:

zhangdog兄说的对,本人也有失败的教训,干医就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过人的胆量更应该以超人的见识为基础。至于药物用量的问题还是应该慎重,不知老兄是否研究过伤寒杂病论上张仲景药物的用量问题?

票数+

·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23 22:55分享

yanggr75 wrote:

zhangdog兄说的对,本人也有失败的教训,干医就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过人的胆量更应该以超人的见识为基础。至于药物用量的问题还是应该慎重,不知老兄是否研究过伤寒杂病论上张仲景药物的用量问题?

时代不同了,现在病人动不动就投诉,所以个人认为安全第一不仅是病人,更是为自己,呵呵。

票数+

·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23 23:02分享

展开引用

ymg2000 wrote:

有意思.

越来越觉的自己知道太少.

中焦寒热夹杂.中焦是指什么?

为什么会寒热夹杂?如果中焦是指同一个脏器.

按照逻辑不可能同时出现寒热.

(因为我不能理解同个脏器怎么能同时出现寒热)

如果是不同脏器,那么,可以理解成,胃有热脾有寒.

至于胃强的确不规范,也许是受西医的影响吧.

教材上好象是指上热下寒症.(半夜了也没翻书,不知道有没有说错)也有说是寒热夹杂.

反正意思差不多,能明白就好了.

......

1.对于半夏泻心汤证,说成胃有热脾有寒别人可能容易理解,说成脾弱胃强别人是不容易理解的。胃热=胃强、脾寒=脾弱还是值得商榷的。

2.半夏泻心汤证决对不能说成上热下寒证,而乌梅丸证可以说成上热下寒证。

票数+

常驻站友

-12-24 20:29分享

zhangdog 老兄,请介绍一下你的资历,好吗?

票数+

·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24 22:55分享

yanggr75 wrote:

zhangdog 老兄,请介绍一下你的资历,好吗?

没什么资历,只是热爱祖国医学并希望其强大的小中医一个。

票数+

丁香园荣誉版主

中医内科

-12-24 23:07分享

我支持药物的剂量在于临床医生掌握。有时我用药也很重,我们中药房主任有一次跟我说“别看你平常笑嘻嘻的,用样这么重”,我说没办法,现在药品质量很难保证。

但是我对于比较搞的病人即使是平和的药物也是按药典的剂量,不要给他们留下把柄,最多是疗效不理想,别人说我水平不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一点小问题跟你搞的话,吃不消,到时候自己自身难保,还能谈得上更好的为别人服务吗?我是这样经常教育我的下级医生的,形势使然,并不是我不想用一些特殊的治法

票数+

铁杆站友

-01-29 20:07分享

半夏泻心汤,芩连半夏干姜香橼莱菔子木香党参等

票数+

铁杆站友

-01-30 10:23分享

生半夏30?.做大夫还是谨慎点为好.在我们医院半夏没有生用的,超过9需要签字.药理研究证实半夏有肝损害作用

票数+

·

常驻站友

-01-30 18:48分享

这是一例木旺克土,日久土不能生养万物所致。

票数+

·

铁杆站友

-02-20 22:20分享

相关疾病:

严重失眠 胃炎 头痛

正要找这方面的案例。

票数+

入门站友

-02-21 01:44分享

胃不和則臥不安

口乾口苦 舌質紅 脈弦細 胃陰虛

脈弦為痛 細為虛

半夏30 是否有鎮痛治標之嫌 劫陰之慮

故痛減 而痞脹存

票数+

铁杆站友

-11-13 13:43分享

胃脘是否有固定的压痛?有固定的压痛,多为脾胃虚弱;无固定的压痛,多为肝胃不和,此患伴阴虚。

如果觉得《慢性胃炎治验一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