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眼眶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眼眶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时间:2023-09-23 18:30:53

相关推荐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好发于青少年,在蝶骨大、小翼骨缝及颧额缝处多见,表现为局部隆起,皮肤正常,边界清楚,略有波动感,无压痛,眼球结构正常,肿物为囊性病变。

【病理特点】1. 表皮样囊肿囊壁仅有表皮结构,囊壁含有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角质层及纤维组织层,囊内容物为表皮角化物。2. 皮样囊肿囊壁除含有鳞状上皮各层外,还含有皮脂腺、汗腺、毛囊、平滑肌等。【选择检查的顺序】1. B超可显示囊肿内部多种不同的声学性质,但难以定性定位诊断。2. CT 定位诊断比较准确,能显示眶内正常结构,根据病变形态、内容物密度较低、与眶骨及骨缝的密切关系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3. MRI 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清晰显示病变周围软组织受累的情况。

【影像学表现】

1. B超眼眶囊肿成分不同,表现不同。囊肿内液体及角化物混杂者,表现为多种回声、强回声且分布不均;囊内液体包围囊壁脱落者,表现为强回声光团被液性暗区包围;囊内物为均匀一致的液体,则显示为液性暗区。肿物声衰减不明显,囊后壁回声强于前壁。

图1 左侧表皮样囊肿

A.CT冠状面平扫示左眼眶外上象限肌锥外间隙半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黑箭),邻近结构受压变形移位,眶壁骨缝增宽;B.MRI冠状位T1WI平扫示病变呈高信号(白箭),边界清晰,眼上肌群及外直肌受压变形移位,眼球受压下移,形态尚可;C.MRI横断面T2WI示左眼眶外上象限可见椭圆形高信号影(白箭),病变内部信号欠均匀,可见云絮状等信号区;D.MRI冠状位图像增强后示病变无明显强化。

图2 左侧皮样囊肿(CT)

A.CT冠状位增强示左眼眶外上部肌锥外间隙半椭圆形脂肪密度影(白箭),CT值为-65HU左右,邻近的眼上肌群及外直肌受压变形移位;B.CT横断面增强示病变(白箭)边界较为清晰,泪腺与病变分界欠清;C.CT冠状位骨窗示左眼眶外上部病变邻近骨质(白箭),骨质受压凹陷,内缘较为光整。

2. CT表现囊肿多位于蝶骨大、小翼骨缝及颧额缝附近,呈半圆形、圆形或哑铃形。表皮样囊肿可呈液性低密度影或呈软组织样密度,密度多较均匀(图1 A)。皮样囊肿可以呈脂肪密度影(图2 A〜C),也可呈高、低混杂密度。增强后两种病变中心均无强化,囊壁可见中等强化。可见病变邻近眶骨凹陷或骨孔形成。

图3 左侧皮样囊肿(MRI)

A.MRI横断面T1WI (另一患者)示左眼眶颞侧皮下椭圆形略高信号病变(白箭);B.MRI横断面T2WI示左眼眶病变呈高信号;C.MRI增强后横断面脂肪抑制图像示左眼眶病变信号减低,无明显强化,壁轻微强化。

3. MRI表现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囊壁在T1WI及T2WI上均呈略低信号。表皮样囊肿多表现为T1WI较低信号,T2WI较高信号,信号较均匀,部分病例可表现为T1WI及T2WI呈高信号,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图1B、C),增强后无强化,囊壁轻微强化(图1D)。

皮样囊肿内容物信号略混杂,若病变内既有汗液又有皮脂,则T1WI 及T2WI呈高信号(图3A、B);若内容物含有较多的囊壁脱落物和毛发,则T1WI和T2WI显示出高、中、低信号相间的斑驳状信号,增强后病变无明显强化(图3C)。

【评价】

B超检查所探及的仅为囊肿的局部,不能代表整个囊肿,但B超检査所得回声能间接反映囊肿的组织学结构,且同时可行动力学观察,如压缩性。超声多普勒可检査肿瘤的血流情况,这是CT、MRI所不具备的。

由于皮样囊肿的波及范围广(从眶内到眶外),密度跨度大(从负值到骨密度)等特点,使得CT成为诊断此肿瘤的最佳选择。MRI可显示病变内部多种成分结构的异常信号,还能显示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在影像检查中其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最高,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鲜军舫等

编辑|杨海

审核|头颈编辑部

如果觉得《眼眶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