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悦读 | 瑞安到上海 张文宏医生的青年时代——《张文宏医生》(节选)

悦读 | 瑞安到上海 张文宏医生的青年时代——《张文宏医生》(节选)

时间:2019-05-24 21:40:42

相关推荐

伊始,《收获》杂志刊登了作家程小莹的报告文学《张文宏医生》。14万字的书稿,不仅记录了张文宏的抗疫经历,还展现了他作为普通医生的另一面。

本文节选自作家程小莹的报告文学《张文宏医生》中《瑞安》一节,原文较长,有删节。

1969年。张文宏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县。

县城。城乡结合,农工商学混杂;动荡年代,辅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人等,构成一个农商为本的城镇生活。

张文宏的父亲,本城某工厂的“技术员”。有点出类拔萃。“我父亲是浙江大学毕业的,也算知识分子,但那时候,在我们小县城,没有什么职称的概念,一般就叫‘技术员’;我母亲,是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他们都是老实人。”

城镇一户老实人家,由工而学,由教而知识化,革命化,而后,又以求学之路的故事为主线——张文宏标记自己少年青春记忆的地标,是瑞安一个叫城关镇的地方。一个记忆宽泛的小镇——老街,小桥,平房,院墙……一些地名——小东门街、水心街、文化巷、道院前街、堂横巷……“打铜担”穿街走巷,一路发出很独特的声音——嘭哧、嘭哧……去了来,来了去;脚踏车,手扶拖拉机,夹在慢吞吞的行人当中;道路整日湿漉漉,常年雨量充沛,还有台风;一番雨过,江头绿涨。是张文宏曾经生活的一片区域;有许多时候,甚至不是一个地域概念,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

瑞安有山,有海,有江,有河,有湖;主客交集,爱水光,山色争妍。人物关系自然交织,于张文宏童年生活,纵横密布;有故事,有话语,诗情画意。单就“瑞安”之名,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千年文脉,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

清嘉庆《瑞安县志》载:“天复二年有白乌栖县之集云阁,以为祥瑞,更名瑞安。”清乾隆《瑞安县志》载:“唐天复二年有白乌栖于集云山,诏改安固为瑞安。”梁沈约《宋书·符瑞下》记:“白乌,王者宗庙肃敬则至。”汉昭帝元凤三年,有数千白乌集中泰山,皇帝认为,是对施政方略之肯定;遂赐“瑞安”为地名,沿用至今。

白乌,白羽之乌,自然界所罕见。历代史书常有提及;白居易诗:“此乌所止家,家产日夜丰。”比白乌作瑞物,赋予祥瑞之意。《东观汉记·王阜传》记:“甘露降,白乌见,连有瑞应。”

1976年,张文宏入城关镇第一中心小学,开始其求学之路。这一年,中国结束“文革”十年动乱。百废待兴。

城关一小——如今的瑞安市玉海中心小学,其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由孙诒让倡导,书法家池志澂、乡哲洪炳锵创办县城西南隅蒙学堂。校址设在所坦街关帝庙;1931年,被定为县辅导小学之一;1940年,迁往马西桥宫,改名城厢西南镇中心国民小学;1950年,新中国初始,定为瑞安县城区西南示范小学;校长许冶荪,腾出自家住宅作学校分部;1956年春,与城区东南小学合并,改称城区第一小学。此时,学校已具规模,设分部5处,46个班级,3000多名学生;1963年,学校划分为城关一小和城关四小(今虹桥路小学);1980年,一小更名为城关镇中心小学。学校从2000年改称安阳镇小,后更名为玉海中心小学。

一个小学堂,百年校史,数风流人物。名人校友榜上,可以看见这些名字——著名发明家温邦彦;科学家张世演;博士生导师邵汝椿、周庭阳;高级工程师王监三、陈引亮、缪成夫;全国劳模洪景椿;男高音歌唱家张梓轩;著名歌手李慧珍;年轻一代的名家有——博士、学者张文宇、张文宏、陈增淦。

1976年至1981年,张文宏接受人生启蒙教育。小学毕业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周筱玉,概括儿时的张文宏:勤奋、好学、专注、上进、聪慧。她回忆,当年带张文宏这批81届毕业生,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她在在语文教学方面特意开展——“每日一首”古诗大背诵、“每日一文”大阅读、“每周一文”大练笔等活动。持之以恒,训练学生读写能力;张文宏会讲会写,那时候可以看出潜质。

1月,张文宏携家人回乡探访,与昔日班主任周筱玉老师重聚。这是他离开家乡许多年以后,重回母校。他说:“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玉小人!”还是用他习惯的粗水笔,在一张白纸上留言:

祝玉小的同学们 努力学习 成为国家的栋梁!

81届校友 张文宏

.1.1

一年以后,疫情爆发。玉海中心小学发动全体师生积极参与抗击疫情行动,“张文宏校友”是他们的榜样。体温测量和登记、隔离留观室、物资储备、卫生保健室建设、校园安防措施等,一应俱全。还有“张文宏启蒙学校医疗救护志愿者联盟”,非常瞩目。

小学毕业后,张文宏以优异的成绩进瑞安中学读书。此中学堂,创始于1896年,百年历史之重点中学,培养出诸多院士,我国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也毕业于此。

百年前,瑞中校训为“甄综术艺,以应时需”——1896年3月,瑞安中学创办人,年近五旬的孙诒让,亲笔写下这八个字。

此宗旨,百年树人,影响数代瑞安后生。

1848年,孙诒让出生于瑞安潘岱乡砚下村。父亲孙衣言,进士,入翰林,历官二十年;1851年,洪秀全占南京,三岁的孙诒让随家赴京。孙衣言仕途亨通,1869年,其任江宁布政使,从二品。因父亲多地为官,孙诒让亦随之辗转各地;本人从举人到进士,五番投考,不中,索性作罢。“官刑部主事,旋归不复出,专攻学术”,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章太炎称他“三百年绝等双”。

1884年,中法交战,瑞安沿海戒严;孙诒让与里人筹办团防。1894年,中日甲午战起,孙诒让负责瑞安筹防局;战败,痛心疾首,谓:“时局多艰,此后恐无复仰屋著书之日。”山河破碎,最念是,读书著书。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孙诒让闻之激愤,力倡兴儒救国之论,撰《兴儒会略例》二十一条并叙。

如此世道背景,他觉得,以往所读之书,恐无力解决新问题——他将瑞安算学书院改为瑞安学计馆,以致用为本——“甄综术艺、以应时需”。此为瑞安中学前身。

便有无数小镇后生,踩在先人肩胛上,往前走。

有人自称是张文宏高中同学的孩子,在网上留言回忆,“张文宏是城关镇的,不住校。我爸住校,爷爷去世时我爸耽误了几天,他主动过来给我爸补习。”张文宏亲口证实:“这个人讲得是对的。我有个同学,家里有事情,奔丧去了。我跑很远的路,过去帮着给他补课。他们乡下来读书的住学校,我们镇上的,不住校。”

张文宏读高中,毕业时只有4个班。两个文科,两个理科。那时候,没有民办学校,没有出国留学。1980年代,高考是他们走出去的唯一机会。

张文宏说:“我父亲也算知识分子,八十年代,邓小平出来了,知识分子慢慢就有了职称,我父亲从技术员变为工程师,后来再做个副厂长什么的,管生产。我读书的确是蛮好的。如果读书不好,我可能就在瑞安,顶替父亲进工厂。那时候,有子女顶替父母进工厂的政策。我哥哥比我先考进大学。我如果考不上大学,也就顶替父亲进工厂,搬砖头。我读书的时候,身体不好,有哮喘毛病。身材单薄。肯定没有什么肌肉。你叫我怎么去搬砖头?只有好好读书。你说是吧。”

张文宏青年时期的模样,的确有点瘦弱;生涩之相,青葱一根;跑步带喘的样儿。说“哮喘”,张文宏说,我生病,不好怪我的,是那时候的医生,没有看好我的毛病;后来自己做医生,先把自己的哮喘毛病看好了。

很难说,张文宏因为要看好自己的“哮喘”毛病而确立学医的志向。但张文宏立志学医,做一个看毛病的医生,与“甄综术艺、以应时需”的瑞中校训,与瑞安百年来的乡学习俗,有密切关联。

张文宏医生

玉海,得名于玉海楼——坐落于瑞安古城东北隅,是中国东南著名藏书楼之一。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太仆寺卿孙衣言创建,庋藏古籍甚富。孙氏父子因仰慕宋王应麟博极群书,遂以其巨著《玉海》名斯楼,以示藏书“若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

玉海楼落成。孙衣言、孙诒让父子从全国搜集的八九万卷书,总算有了好去处。为保护书籍,孙衣言制订了《藏书规约》16条,提出“读书如对严师庄友,不可跛倚倾侧,或欹枕灯火之旁,阅时先将楼下几案拂净,用蓝布一方,拥在几上,再将所借书取出,打开函帙,正身端坐,细心阅读,不得以指甲掐裂中缝、以唾揭起纸函”。规约不仅对藏书、养书作了详细规定,还对看书姿势也有要求。

孙衣言摒斥那些读古书仅选读其中一两篇或每篇仅读一两遍,且又张口呼号的人,他坚称,“如不痛改此等恶习,不可辄观吾楼所藏也”。当时玉海藏书楼,雇有一名年约50岁、粗通文理的“谨厚老儒”作为管书人,月薪一千文,包食宿。管书人日常工作是翻检书柜,逐本抖掉灰尘,抹掉蛀虫和蛛丝,如发现有所破损,还要予以粘补。打扫房间时,他先要在楼板上缓缓喷水,将尘土洒扫一清,再用棕刷、鸡毛帚拂拭几案橱柜。管书人的工作细致又琐碎,孙诒让还亲自督促和考核。另外,在每月初二、初六,管书人要督视小童打扫书房;在每年八月天气晴燥时,则率领短工将所有的藏书统统晾晒一遍。

管书人除了管书,还管借书。昔日玉海楼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年轻读者将所需书籍告诉管书人,管书人便上楼替他们找书;书看完书后交还,管书人再将书放回原处——颇像当代图书馆内的管理员。同样是私人藏书楼,宁波天一阁“束之高阁,秘不示人”,玉海楼则“藏书为用”,两者理念迥异。

玉海楼对读书人热情敞开大门的缘由,可从孙衣言《玉海楼藏书记》找到:“乡里后生,有读书之才,读书之志,而能无谬我约者,皆可以就我庐,读我书。天下之宝,我固无欲为一家之储也”。——有志向的读书人都可以来我家看我的书。孙家不想将这些宝贝书籍作为一家私藏,而是渴望乡里代出人才。

后人评价玉海楼,如同一文化坐标,显19世纪温州文化的一个前所未有之高度。

玉海楼,三面环水,前后两进。古代民宅忌火,近水,特别像藏书楼之类,要近水,还要取带水之名。这个具有浙南特色的建筑群,由玉海藏书楼、孙诒让故居和百晋陶斋组成,分别坐落在南北相向的三条纵轴线上。玉海楼建筑古朴,树木苍翠,绿荫蔽空,庭院四季花木芬芳醉人。玉海楼台门石额“玉海楼书藏”,为清礼部侍郎顺德李文田书;石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为郭沫若题。

孙诒让故居,有台门取名“百晋精庐”,两边的对联“颐园松菊,玉海图书”,是孙诒让手迹。孙家除自家淘书、找书外,为增加收藏广度,经常寻别家藏书借抄。同治九年(1870),孙衣言借来卢文弨批校本《越绝书》,觉得这批校本好,录而藏之。同治十二年(1873)春,孙诒让从好友刘恭冕处借得其父刘宝楠所著《〈大戴礼记〉旧校》一书,发现这个本子多有精善之处,拿来抄了。为抄书,玉海楼建成后,孙家父子专门雇人,专职抄书。

孙诒让对人生是有要求,对读书,更有所求。长此以往,瑞安人心有灵犀:第一,要读书;第二,学以致用。

旧友回忆,张文宏高中时期,便有意于医学,想当看毛病的医生。张文宏和他的家人——一家子老实人,耳闻目染,觉得,这是一条实实在在的人生之路。瑞安人骨子里记得,读书有用。

1987年,张文宏高三毕业,考进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八年硕博连读,专修临床医学。一个青年“从小镇来到了大上海”。

这一年,瑞安撤县建市。城关镇,为瑞安市政府所在地。

上海医科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7年,在上海吴淞创办的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自教的医学院,创办者颜福庆,中国近代著名医学教育家,也是耶鲁大学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的亚洲人。1959年,上海医科大学就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最早的一批海外归国的医学家都集中在这里。2000年,院校改革,上海医科大学和复旦大学合并办学,组建成为新的复旦大学,上医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张文宏说:“对我一个乡下人,当时能够冲到上海来读书,也是蛮激动的。”他用一个“冲”字,诠释奋力冲刺之心。“知识改变命运”,在瑞安,文风兴盛之地,体力不好拼智力,也是硬碰硬的。

便看高考,浙江省高考考生31.5万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浙江的招生名额仅三人,都属于八年制本博连读的临床医学专业。

选择学医,张文宏也许真的经过深思熟虑。他说,在中学里,我一直担任学习委员,好像是个“书呆子”,但也不全是,我的群众基础很好,基本属于活跃分子,会得带头做好事,不会带头搞破坏。这一点,老师蛮相信我的。其实我语文挺好的,作文也挺能写,但要考中文系,我估计有难度;理科的数理化都不错,但没有在全国级别的竞赛中获奖。上世纪80年代,崇尚“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名校招生,更加侧重竞赛成绩。所以,我文科和理科,都不算太拔尖,但是,综合能力还不错,而医学,就是一门整合了文、理、社会学的综合性学科。张文宏说:“学医,做医生,是在我看得见、可以理解的范围内,比较适合自己的。”

医学生的求学生活,不同于其他大学学生。张文宏是上海医学院招收的最后一届六年制本科生。本科六年,硕士三年,再加上博士四年;十三年苦读,“人家大学生,最多读四年,出来,赚钱了。我要整整多读九年。这九年,是没有什么钱的。”张文宏说起来,苦头吃足,但也奠定扎实的医学基础。

1993年,张文宏24岁。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华山医院感染科工作;2000年,获得了复旦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因为临床医学深造的需要,他又分别到哈佛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进修。

张文宏说,他最艰苦的、也最珍贵的一段进修经历,是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日子。

哈佛大学医学院拥有全美第一流的教学和研究条件,每周有“诺奖”级别的一流学者,至医学院讲演厅演讲,医学院从来不会对演讲者的到来做高调渲染;反而演讲者,常以能登哈佛讲堂演讲炫耀。

演讲一般都在午间。学生和听者进入演讲厅,厅内免费供应小蛋糕之类点心和咖啡,取之,寻一个地方坐下,边吃边听。张文宏常来听演讲,尽可能多了解来自医学界顶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点;也省了午餐钱。每次讲座结束,还有学生与教授的讨论时间,再大牌的教授,也没什么架子,知无不言。张文宏说,这种“学术午餐”,很划算。

1月,张文宏携家人回乡探访。元旦,张文宏出席在瑞安人民医院瑞祥分院举行的“在外瑞中校友名医馆”开诊仪式。张文宏的中学母校瑞安中学校长陈良明先生,也是瑞安市政协副主席,介绍创设“在外瑞中校友名医”工作平台的背景和宗旨。

瑞安人民医院创办于1937年,创办人洪天遂,时为瑞安中学校医兼卫生课教师;医院创办时,缺蒸馏器,便是由瑞安中学提供。瑞安人民医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院长王湘衡,和瑞安高中部创办人王超六校长为两兄弟。两人同时出任瑞安文教卫生系统的两家大单位负责人,在瑞安一时传为佳话。

瑞安人民医院很多知名医生,均为瑞安中学校友。学医这条道路上,瑞安中学在外校友名医还有很多,除了张文宏教授(87届,复旦大学医学院内科系主任、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还有吴继敏教授(89届,火箭军总医院胃反流中心主任)、章建梁教授(80届,海军医科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专家)、周雷教授(90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外科副主任)、吴应盛教授(94届、浙一医肝胆外科专家)、陈俊教授(92届,杭州艾维齿科董事长、留德牙科博士)等瑞中校友。

百年名校,为社会培养大批栋梁之才,他们在各个领域,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汗水。瑞安在教育上出巨人,却乡情绵长,重来言语相宽,簌簌泪珠无数。中科院院士孙义燧,1954届的瑞中校友,亦曾回母校;回想瑞中读书生活,他的老师唐贽、余振棠、李方成、张德坤等,当年对他的宽容、爱护,让他无限感激,情至深处,几度哽咽。

孙义燧谈到瑞安中学的素质教育,说当时学校实验室对学生开放,他在实验室里解剖自己抓来的青蛙,以此了解动物之心跳;用灯泡玻璃、铁丝和马粪纸,自制显微镜,观察苍蝇的带菌情况;如此启蒙,科学实验,培养其好奇心与刨根问底之品质,让他终生受益。

他说,坚持这种教育,瑞安中学一定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孙义燧,是孙诒让的曾孙。

5月31日,张文宏做客“情系游子心 防疫共此时”——浙江关爱海外侨胞和留学生等科学防疫专家直播活动,接受世界温州人云社区《乡贤讲坛》栏目采访。

“温州老乡们,大家好。”张文宏以瑞安方言开头。

“还记得我身后的这座西岘山吗?”

“等疫情过后,你能抽空回来看看老同学吗?”

“老师带你去景德镇领奖的照片,你还保留着吗?”

……

看着高中时期的老师和同学录制的视频——屏幕中,老师和同学们对他说话;张文宏笑得像个孩子,恍惚之间,仿佛回到童年。

“青年时期离开家乡,到现在已有30多年,想念那里的每一个人。”张文宏说。

那天,我蛮激动的。看到家乡的一草一木,看到曾经的教学楼,很有感触。非常想念老家的老师和同学们,对家乡也是深深的思念。对于很多人来说,家乡无所谓高大上,不论来自小镇,还是农村,“家乡”两个字,都是美好的存在。生长在江南水乡,小时候,镇里的一条条河流,是我对家乡最美的回忆。随着城镇融合发展,现在的瑞安,已然成为一座现代化城市,小时候的那些河,不晓得流到哪里去了。都没有了。让我高兴的是,瑞安的玉海楼,保留得不错,每次回到老家,我都要去那里看看。

常有人会问我,瑞安外出的学子,有今天的成就,源自哪些影响。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离不开小时候成长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滋养。这在小时候,是感受不到的;只有长大后,回过头来看,才发现,那段时光,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张文宏的高中老师,会提到张文宏文科成绩很优秀,当时一篇论文《一个中学生看温州模式》,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中学生作文一等奖。后来他怎么会想到放弃宝贵的保送资格,参加高考呢?

张文宏说——我比较幸运,因为这篇获奖文章,加上高三全省统考时拿了当地第一名,就有了保送知名大学和挑选专业的资格。但是我当时一门心思要学医,计划报考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然而,这所学校并没有提前来我们学校招生。那我怎么办呢?我只能裸考。所以,在没有保送也没有推荐的情况下,我参加了高考,最终被这所大学录取,我记得,当时这所学校医学专业在浙江省一年只招八个人。

张文宏的一位高中时的学妹,说张文宏在中学时期,就会特别大胆地纠正其他同学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还会同人理论,学妹说,张文宏从学生时代就有一种“耿直基因”;联想到现在,网友都说张文宏“硬核”“耿直”,还是一个“最佳辩手”。

张文宏说,所谓的耿直,是能够把最专业的东西,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广大民众能够清楚。对防疫专家来说,只有把真相告诉民众,才能让大家免于恐慌。耿直是一个表面现象,它的核心是科学。我在想,将来的日子里,倒不是说一定要维持耿直的态度,但是作为防疫专家,持续维持科学的态度,才是问题的本身。有些专家,像李兰娟院士那样,表现耐心一点,说话轻柔一些,把科学的东西,一遍遍讲给大家听,反而更能说服人。所以将来,我也要变一变,不那么“耿直”,我也要学会苦口婆心一些,向大家进行抗疫知识的传达,态度温和。

张文宏说过,“我这种小镇青年,来上海摔过很多跟头”。还有很多小镇青年,依然待在小镇,于是,他们很想知道,这一路走来,张文宏都吃过什么样的苦头。

张文宏说,前几天,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了马云先生的课。他提到,公司里招员工,如果没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一般不会去招。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这些人没有吃过苦,没有受过挫折,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我作为一个小镇青年,在上海吃过苦,栽过跟头,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福分。没有吃过苦头的人,不会锻炼出坚强的心理,面对困难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忍耐力。所以我想对现在的年轻人说,要拥抱挫折,要拥抱“吃苦头”。把吃苦、挫折当作常态,关键要维持一个好的心态,把心态调整过来,一切就都好了。

温州瑞安,著名侨乡,走出无数人。温州现有245万人在全国和世界各地,疫情期间,张文宏关于防疫的视频和宣传报道,在世界温州人群体引起强烈反响。温籍乡贤,张文宏自然对全世界温州人下一阶段的防疫工作提出建议——

温州人永不言败是写在基因里的传统,无论国际形势如何恶劣,相信温州人能走过这道坎,并且迎接更美好的未来。说到世界温州人,我特别感谢他们。在疫情发生的第一阶段,温州人全世界买口罩,为祖国抗疫做出重大贡献。他们走出温州,靠自己的双手,脚踏实地做事情,从而赢得全世界人民的认可,作为他们的家乡亲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更希望可以服务于他们。目前国际疫情还处在连续的进展之中,整体来看欧洲疫情已出现了好转迹象,在下一阶段复工复产的时候,希望大家继续保持第一阶段的防疫策略,相信我们最终一定能取得防疫的成功。

《上海作家》微信团组

主编:杨斌华

执编:郭 浏

上观号作者:上海市作家协会

如果觉得《悦读 | 瑞安到上海 张文宏医生的青年时代——《张文宏医生》(节选)》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