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学习毛主席诗词 脱离低级趣味。今天学习《七绝改诗赠父亲》

学习毛主席诗词 脱离低级趣味。今天学习《七绝改诗赠父亲》

时间:2024-01-26 13:29:34

相关推荐

七绝·改诗赠父亲

毛泽东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九一○年秋天,毛泽东离开家乡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怀着激动心情,临行前他写下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作告别。

我只能说一个有思想的孩子注定不会平凡。他不会把自己囿于一隅,而是要“出乡关”,“学成名”。

我想说一个有抱负的孩子必定胸怀天下,放眼四海,呈“见龙在田”之象。

我要说一个把自己交给人民的人虽舍家乡桑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必会以天下青山予之。

当我们把视线拉回到诗本身,我们又见到了父子间浓浓的亲情。临别时,以诗言志,更见深深的不舍之情。当我做了父亲后,我理解了中国人囿于礼数而羞于表达,把深沉的爱藏于胸中,其实这无形之中约束了孩子的性格。毛主席与父亲这直言的沟通,也可见其“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气度。

全诗没有晦涩难懂的典故,唯一需要探究的“桑梓地”,其实较为常见。本意为我国古代种植桑树和梓树的地方。最早于《诗·小雅·小弁》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意思是见了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后世即以桑梓作为故乡的代称。

如果觉得《学习毛主席诗词 脱离低级趣味。今天学习《七绝改诗赠父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