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为何它的上半句很少有人提及?

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为何它的上半句很少有人提及?

时间:2022-03-09 16:00:44

相关推荐

这句话是口口相传的俗语,整句话是“鳏(guān)夫房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

所谓鳏夫,是指无妻无后代的人,或是老儿无妻的人。

这句话是有由来的:

据说宋代有一户命苦的人家,一家几口死得就只剩下公公和儿媳妇了。

按照当时的习俗,死了丈夫的寡妇是不能和娘家以外的男人接触的,就算是自己的公公和小叔子,也只能在公开的场合说话。

这对父子房屋相邻,中间隔了一堵围墙。两个小家庭都只剩下一个光棍和寡妇后,各自的生活就成了难题。

于是公公和儿媳妇在生活上互相扶持,儿媳妇每天做好饭后,就留下一份放在围墙上,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公公就从围墙上取走准备给自己的饭菜。

女子力气小,体力活干不了。公公为了报答,就每天帮儿媳妇打好水。

本来什么事都没有,但是村子里一些多事的人,都在私底下议论纷纷,事情就被放大、传开、并被传得扭曲了。

后来就有人偷偷地把这两人告上衙门,县令亲自审理此事。按照众人耳朵里传进去的风声,这两人该被判“乱纲常之罪”。

可是县令比较开明,他知道此事的真相后,觉得两人无罪,就把这两人放了。

然而事情传成这样,一个守节的女子名声上就有了污点。宋朝有句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儿媳妇对众人的流言感到耻辱,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她回到家中后就投井自杀了。

公公对此事感到十分愤懑,但也无可奈何。他本人年老且不会做饭,从此吃饭就成了难题,所以没过多久就被活活饿死了。

县令知道两人的结局后,心里感到十分同情和悲怜,就把这事记录进县志并写下了评语:“鳏夫房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

所以说这俗语,是陋俗陈礼的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也是那个时代扭曲人性的伦理产生出来的一个悲剧事件。

这句话的含义

鳏夫房顶炊烟少,这句话很好理解。

古代本来就有很多男子不会做饭,一个男子若是失去媳妇后,家里就没人给他做饭了,而且一个男子独居,总是会在吃饭问题上比较将就。

要么就在外面花钱吃饭,要么就做一顿饭吃两三天。饭做好后,吃一顿,剩下的饭菜就留着,后面几顿甚至几天,就吃些残羹剩饭将就一下。

因为这些原因,古代很多地方就有一个习俗:

男子丧妻后,若是还想再娶,就要少在家里做饭,烟囱里就没有烟。别人见你做饭的点烟囱里没烟,就知道你暂时还未娶。

寡妇门前是非多又是怎么回事呢?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一句:“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这是封建伦理对女子的束缚。

所以女子丧夫后,不能和男人一样再配新欢,如果想要一个好的名声,她就得给死去的丈夫守寡。

而女子在古代本就是弱势群体,一个家庭没有成年的男人总是会被别人欺负。所以就会有一些心思不端的人或是混混,要从这些寡妇身上占便宜。

而她们却没有好的办法反抗,就算是把这事告到官府,官吏们也大多会站在男子一边。而民间的流传,又会把罪过归给女子,说她不安分、不守节!

但是为了名声,行为端正的男子一般不会去到寡妇门前,民间本就有很多喜欢不安分的嘴,一点小事在他们嘴里说出来,就是天下大事。去寡妇门前的话,男子的身后也会产生流言蜚语,他家里人也会对这些流言蜚语感到羞耻。不管你做没做什么,这些丑事传得沸沸扬扬就是你的不该!

为何后半句几乎“失传”

为何后半句流传得这么广,而前半句几乎“失传”了呢?

一、意味深长。

这句话的后半句,你能联想出哪些东西?这句话的前半句,你是不是就联想不出来那些东西了?

二、前半句的“鳏夫”很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能广为流传的话,一般称之为“俗语”,所谓俗语,就必须得比较通俗,谁都能看懂的那种。

“鳏”本就是个生僻字,很多人连它怎么读都不知道,而且这个字偏向于书面而不是通俗,民间流传的俗语,哪一句有“鳏”这个字呢?

前半句表达的意思本来就很简单,其中又加进去了生僻字,给这半句的广为流传增加了难度,所以逐渐就“失传了”。

如果觉得《俗语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为何它的上半句很少有人提及?》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