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

“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

时间:2022-03-15 21:06:55

相关推荐

Recurrent Glioblastoma Treated with Recombinant Poliovirus

1.治疗原理

重组非致病性脊髓灰质炎-鼻病毒嵌合体(the recombinant nonpathogenic polio–rhinovirus chimera,PVSRIPO)能识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受体“CD155”,后者广泛分布于实质性“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的大部分的成分里。

“PVSRIPO”中的外源性的内核糖体进入位点能引起神经元瘫痪:不能招募宿主的核糖体,不能翻译病毒基因组,不能在神经元内传播,从而消除了神经毒力。

“PVSRIPO”的趋向性是由CD155决定的。

“CD155”是一个对“免疫球蛋白T细胞免疫受体”具有高亲和力的“配体”。

同时也是一个对“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 domains,ITIM)具有高亲和力的“配体”。

在“实体性肿瘤”中,“恶性肿瘤细胞”中的“CD155”广泛被“上调”,且在“抗原递呈细胞”中被表达。

体外试验中,“PVSRIPO”感染“肿瘤细胞”导致了“致命性的细胞毒性反应”,且还激活了固有的“抗病毒的干扰素反应”。

在体内试验中,口服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抗原递呈细胞”是天然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靶点。

体外试验中,“PVSRIPO”能导致“抗原递呈细胞”慢性的,亚致命性感染,诱发持续的“细胞因子反应”和“抗原递呈细胞功能的激活”,后者能使得临床前期的体外试验分析中的“T细胞活性增强”。

“肿瘤细胞毒性反应”,“干扰素控制的抗原递呈细胞的激活”以及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强烈的“炎性反应”可能会抵消“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并激发“抗肿瘤免疫力”。

2.试验结果

本“临床试验”从5月开始到5月为止。共有61名患者参加并接受了至少一剂的“PVSRIPO”“瘤腔内注射”。

本试验的平均的“随访时间”为27.6个月,并没有发现病毒的“神经致病性”或“病毒播散”的证据。

最新结果还发现,接受“PVSRIPO”注射的患者的“存活率”在24个月和36个月时均为21%,存活最长的患者已经超过了70个月。

采用“NovoTTF-100A”(交替电场治疗装置)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在24个月和36个月时总的存活率分别是8%和3%。

本试验61名患者总平均生存期为12.5个月,

“NovoTTF”治疗的平均总生存期为6.6个月。

下图示注射“PVSRIPO”后肿瘤的演变:

下图示注射“PVSRIPO”出现了颅内血肿并发症,手术清除血肿后,发现肿瘤复发,继而给了9个疗程的洛莫斯汀( lomustine,CCNU)化疗后,肿瘤神奇般的得到控制。作者认为,当患者使用“PVSRIPO”后,如果有进展,还可以尝试再次使用“替莫唑胺”,“CCNU”等化疗措施。

来自魏社鹏的编注:虽然是了,“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仍然是个难题。尝试采用“病毒”杀灭“胶质瘤”的念想始自于1999年,外国的科学家后来还发现“鼻病毒”也能侵入到“胶质瘤细胞”。本试验将两个病毒做了结合,初期研究发现,“PVSRIPO”的“瘤腔内注射”的确控制了部分“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在这个最新的试验里,我们还看到了“CCNU”这个老牌“抗胶质瘤药物”的用武之地。

如果觉得《“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治疗“复发胶质母细胞瘤”》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