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时间:2022-07-02 00:47:09

相关推荐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于1987年,在一名40岁的、不吸烟的、东南亚妇女身上,被Begin等人首次发现。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着高浓度的抗EBV衣壳抗原的抗体,从而人们认为,此瘤与EB病毒(EBV)感染存在关联。

在随后的研究中,通过原位杂交技术,人们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细胞核中,进一步检测到了EB病毒编码的小核RNA,从而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关联。

组织病理

在组织学上,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形态与未分化的鼻咽癌难以区分,后者也与EB病毒感染有关。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也发现存在上消化道来源的器官,例如,唾液腺、胸腺和胃当中。但在妇科的淋巴上皮瘤样癌中,并未发现与EB病毒的相关性。例如,在宫颈癌和阴道癌里的淋巴上皮瘤样癌,就没有发现EB病毒。

,WHO曾将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归类为大细胞肺癌的一个亚型,而在最新的WHO分类方案中,则将其归类为其他的和非分类的癌。

流行病学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病例系列中,它只占肺癌的0.25%~0.9%。

几乎所有受影响的个体都是亚洲人,在一项综述研究中,发现白人只占很少数(153例中,有18例白人;占12%)。在大多数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有患者有性别偏好。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确诊年龄通常在35~85岁之间,平均/中位数年龄为51~57岁。总的来说,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比其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轻。有报道发现,最年轻的患者是一名8岁的女孩。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60%~80%)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都是不吸烟的,这与其他类型肺癌形成强烈对比。

在其他类型的肺癌当中,吸烟是公认的最重要的因果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47%),伴随(30%)或不伴随(17%)咯血。约20%~35%的患者在诊断时无症状,肿瘤是在常规胸片中被偶然发现的。

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胸痛、体重减轻、劳力性呼吸困难、盗汗、关节痛、发热、胸腔积液。

治疗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治疗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相同。

→尽可能对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有无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表达的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的腺癌患者还应检查其肿瘤是否存在驱动突变,例如,突变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癌基因,和其他的靶向突变。

→对于肿瘤中包含驱动突变的患者,使用特异性抑制剂是首选的初始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可以耐受,则继续进行这种治疗,直到有进行性疾病的证据为止。现有数据表明,基于免疫疗法的治疗路径不适合作为这类患者的一线治疗。

→不包含驱动突变的肿瘤患者的初始治疗取决于PD-L1的表达水平,如下图。

因为大多数患者都处于早期阶段,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完全切除是获得治愈的主要方法。在局部进展的疾病中,建议联合化疗和放疗。

据推测,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对放疗反应良好,可能因为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分化鼻咽癌相似。

预后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预后优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

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90%和51%~74%。

与好的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早期的肿瘤分期、无淋巴结转移、完全切除、正常的血清乳酸脱氢酶和白蛋白水平。

已经发现,存在肿瘤复发和坏死是较差的预后因素,但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了相互矛盾的数据。

另一项研究证明,高浓度的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G,与较大肿瘤体积和更高的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

总结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亚型,最常见于年轻的不吸烟者。

此瘤具有独特的显微特征,与未分化的鼻咽癌没有区别。

确诊需要在肿瘤细胞核中发现EB病毒。

与其他非小细胞肺癌相比,肺淋巴上皮瘤样癌患者倾向于生命的早期出现,这使得完全切除成为可能。并且,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具有更好的预后。

针对多处淋巴结转移的PD-L1阳性细胞数为80%的、ROS-1和 ALK 都阴性的肺部淋巴上皮样癌患者,我们没办法再去尝试靶向治疗了。

我们只能给以免疫治疗+化疗。首选尝试派姆单抗,如果治疗过程中,肿瘤还在进展,则给以4~6周的卡铂+培美曲塞±贝伐单抗,继而使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鼓励此类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尤其是肺部淋巴上皮样癌。

Pulmonary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淋巴上皮瘤样癌

如果觉得《肺淋巴上皮瘤样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