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芳华·岁月|李自珍:两代人的新疆记忆

芳华·岁月|李自珍:两代人的新疆记忆

时间:2019-09-11 23:32:00

相关推荐

导读: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千湘女上天山,记载着的是一代人的国家忠诚,体现人民大众对共产党的信仰执着。经过半个多世纪,湘女精神历久弥新。8月,湖南省政协曾主办“芙蓉花开天山下——纪念‘八千湘女’进疆66周年活动”活动。新时代我们吟诵湘女精神,弘扬革命精神、奉献精神,讴歌新时代的民族团结融合。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由湖南省政协办公厅、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办,文史博览杂志社承办,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烟草公司常德市公司协办,重磅推出“芳华·岁月——致敬湘女、致敬湘女精神”再回访系列报道。

人物名片

李自珍

1931年生,湖南安化人,1950年进入新疆被分配在哈什军区作战科,后进入八一农学院学习,成为从事植树、育林工作的技术员

88岁的李自珍可能并没有想到,从1950年离开家乡后,她再也没有踏上过湖南的故土。唯独一口安化口音始终未变,这是至今能找到的她与湖南最大的牵连。

“我们这样的人还多吗?我的老战友们都见不到了,一起来的同学都见不到了,见不到了……”

李自珍喃喃自语着,重复着说了很多很多遍。她也许没意识到,又或者,她在重复地说给谁听,也许是给远去的家人,或是远去的故友,以及说给在戈壁滩上共度一生的爱人与子女。

01

摊开发黄的相册,在李自珍保存的相片中,有一张参军时的戎装照,娃娃脸、齐肩短发,清秀面容。李自珍喃喃问道:这是我吗?

这是她。

1949年,18岁的李自珍得知长沙的军政大学招生,她怀揣着参军梦,离开了家乡新化,前往长沙报名,并在学校进行了8个月培训。此时,新疆军区招聘团来湘,支援边疆建设的革命激情,在湖南长沙的女学生、女青年当中席卷。

将最美的青春奉献到支援国家边疆建设进程中,这不就是一个进步女青年应书写的最美好的青春吗?

1950年,李自珍和同学,以及“很多很多的湘女,一车一车地拉到了新疆”。

李自珍被分配到哈什军区作战科当一名文书。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上,她都十分上进,用女儿魏新的话说,母亲十分“要强”,要求十分高。

通过选拔、推介,李自珍进入了八一农学院学习。两年后,李自珍先后分配到29团、36团林务队担任技术员,指导育苗、植树造林工作。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这个工作意味着成为戈壁滩的“绿化师”。“一天到晚都是搞野外工作,白天一整天,晚上工作到睡觉时才回家。”水灵灵的湘妹子的皮肤,很快被西北的狂风细沙吹得粗糙起皮。

02

在八一农学院,李自珍结识了自己的爱人。两人成为戈壁滩上的工作伙伴和革命伴侣。李自珍成为新中国屯垦戍边、扎根边疆荒原的第一代“戈壁母亲”。

戈壁滩的生活,成为李自珍和女儿魏新两代人,一生难忘的经历。

“在戈壁滩上,住的是半地窑子,斜着坡盖的。那时候风大的呀,一刮风,房子的木板子门一开,半个房子的细沙和土都进来了。每次要先把房子的沙土铲掉,才能出门。”这样的画面在魏新的心中实在是印象深刻,因为2岁的她也要加入铲沙。

“我生了一个孩子后,再也不敢生孩子了,因为条件太艰苦了啊!”李自珍说。

由于工作实在忙,有时候夫妻俩也不得不在工作中把孩子带身边。“为了搞工作,他们根本管不上我们。我还记得父亲常在野外工作时,把一个床单铺到大树底下,就随我在床单上爬滚玩儿。”这样在地上滚爬,魏新就得了一辈子的肠炎。

大时代过去了,日子却留了下来。夫妻俩工作在哪,孩子就在哪。在魏新看来,父母为新疆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也把下一代留在了新疆。

“他们来的时候,新疆一片荒凉。他们奉献了一生,怀揣着把新疆建设成一个绿色的、有山有水有瓜果的地方的愿望,他们可以舍弃小家,舍弃自己的一切。”魏新说。

时间好似流沙。如今,李自珍和魏新母女俩偶尔也会回想起戈壁滩上的岁月。当她们摊开相册,翻看那些褪色的老照片,六十多年的故事就这样缓缓摊开。

策划 | 杨天兵

统筹 | 黄琪晨

文 | 《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黄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觉得《芳华·岁月|李自珍:两代人的新疆记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