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伤口容易化脓怎么办_伤口的分类_伤口的愈合

伤口容易化脓怎么办_伤口的分类_伤口的愈合

时间:2022-09-19 14:19:59

相关推荐

出去玩的时候总是免会不小心会受点小伤,比如摔一跤,或者割破手指之类的小伤,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的处理小伤口,而导致感染就会酿成更大的伤害。

1伤口的分类

伤口本身污染的程度与以后是否发生感染有很大的关系,一种广为接受的伤口分类的方法如下:

1.清洁伤口(Clean-Wounds)

无发炎现象

未进入消化道、生殖道、泌尿道。

完全缝合的伤口;若有引流,则采用密封式引流者。

非穿刺性的伤口。

2.清洁污染伤口(Clean-Contaminated Wounds)

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泌尿道等管道,而无特殊污染的手术伤口。

无感染性的胆道、阑尾、引导、口咽的手术伤口。

手术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污染。

3.污染伤口(Contaminated Wounds)

开放性的、新的、意外性的伤口。

肠胃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手术过程有明显的污染者。

有急性发炎,但未化脓。

4.感染伤口(Dirty or Infected Wounds)

有坏死组织的外伤伤口。

内脏穿孔。

己有感染的伤口。

2伤口容易化脓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观察伤口的化脓情况,看化脓情况是否严重,是否危及到更深层次。

轻点的化脓伤口,吃不吃药其实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伤口的清洁、消毒。可以选择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对伤口进行冲洗,继而再用碘伏来消毒、杀菌。

对于稍严重的化脓伤口,可以服用一些消炎药物,同样是清洗消毒即可。

再严重一些的化脓伤口,可能里面有组织坏死或者异物的情况,这个时候要先清理坏死组织及异物,这些东西只会妨碍伤口的复原,留在身体内反而是个祸害。

这样清理坏死组织后,为了避免感染,可以用生理盐水来进行冲洗,随后可以搭配一些快速修复伤口的药物,然后再用无菌纱布包扎上,注意换药即可。

化脓伤口如果里面有许多脓液,凸起皮肤表面,可以感觉到里面有大量脓液,这时候吃药以及凭借自身的吸收是很难吸收完全,为了更好的康复可以将脓液抽取出来。可以用一次性针管进行抽取脓液,然后对伤口进行消毒,注意通风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将伤口二次污染。

3伤口的愈合

愈合类型

伤口愈合分三类:一期愈合,二期愈合及三期愈合。一期愈合的概念是伤口边缘接近关闭而没有空腔或伤口内不留死腔。例如外科切口无组织缺损、清洁的撕裂伤;二期愈合的概念是伤口开放,见于组织遭破坏或者组织丢失;三期愈合是被延迟的初期闭合,例如某些伤口,特别见于无组织丢失而感染的伤口,在治疗感染时而开放伤口及后期以外科闭合的伤口。

愈合的阶段

伤口愈合的三种类型中发生三个主要的阶段包括:①机体对伤口的反应及调整愈合活动过程的炎性阶段;②机体所在环境及产生组织再生的增生阶段;③修复为变硬及形成疤痕组织的变异阶段。

虽然愈合的三个阶段相互交错,但都是连续发生的,下面将分别讨论。

(1)炎性阶段 伤口愈合的炎性反应阶段,其体征是局部温度增加、发红、肿胀,这个阶段的功能是清除死亡的细菌及细胞,促进愈合过程。这种最初的反应开始了一连串的相互作用,反应刺激身体的触发中心。

手术区域对微循环的损伤引起血管收缩,周围组织的氧合受到抑制。血管收缩持续5~10分钟,血液内的血小板及纤维蛋白沉淀形成局部血凝块而止血。其结果缺氧及组织酸中毒,激发炎性过程。

血管收缩的初期,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使血管壁皱缩。血小板释放局部作用的生长因子,刺激组织再生。炎性反应产生了理化改变,增加了血管的渗透性。损伤的组织释放缓激态及组织胺引起血管舒张。正常的血管腔内的液体、蛋白及酶经血管壁漏入细胞外间隙引起水肿、发红。白细胞移行到受伤区以增强伤口对感染的抵抗能力。两类白细胞,即多形核粒性白细胞及单核粒性白细胞开始进入伤口内。多形核粒性白细胞开始消化伤口中的细菌,消化细菌后的多形核白细胞寿命很短,2~3天后成为伤口中的部分渗出物。单核粒性白细胞寿命较长,并与多形核粒性白细胞进入伤口发挥功能。提高巨噬细胞清除伤口内异物功能并释放蛋白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形成。这类蛋白与血小板生长因子一起,促进局部小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并形成新生的血管。

上皮形成:上皮的形成主要是经过伤口上皮细胞移行,保护脱水及防止感染。上皮细胞经有丝分裂增生并开始从伤口缘向伤口的中心移行。受损伤以后的12小时内,伤口损失的皮肤就开始上皮形成。24小时后缝合的伤口具有牢固的防渗功能。深部伤口在上皮覆盖移行前要求有胶原蛋白形成及肉芽组织形成。上皮细胞以自身的分类向前移动,直至像一纸张似的上皮覆盖着伤口。毛囊上皮同样,如果伤口中心有滤泡出现,上皮围绕滤泡再生长并形成粉红色上皮细胞岛,上皮组织岛又相互移行,与其它上皮组织相接合后停止有丝分裂。当伤口被上皮覆盖后可防止液体再丢失及细菌入侵,新生而完整的上皮有良好的保护功能。

健康组织中的上皮生长快速,慢性伤口,如压迫性溃疡。已发现有推迟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生长。创伤后3天,健康组织生长率为80%,研究发现,从压缩性溃疡上取活检时,14天后上皮生长率低于70%。文献报道的研究发现,湿润的环境影响到上皮增生。伤口的痂形成增加了上皮形成的必要时间。上皮移行的最佳环境是湿度,及保护有坏死组织的伤口开放。上皮组织用于防止细菌入侵入及液体丢失时,对再损伤的保护性很差,而且非常脆弱,特别容易被擦掉。

(2)增生阶段增生阶段也叫做增生期,约在创伤后48小时开始。这期以成纤维细胞的活动为特征。巨噬细胞及血小板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伤后的5~6天,应用Vitamin C时,成纤维细胞开始合成胶原蛋白支持新生组织基质。2~3周产生快速胶原蛋白合成。

胶原蛋白的合成需要两种氨基酸的氧化,即脯氨酸和赖氨酸,对胶原蛋白基质强度有重要作用,缺乏Vitamin C时无这种反应。伤口在愈合中无这类维生素时其结果是支持基质的结合力变得很弱,张力强度不够,因而伤口发生裂开的危险性很大。

最佳环境中是胶原蛋白纤维以交叉连接结合在一起。胶原蛋白继续溶解分子增生,胶原蛋白酶分解胶原蛋白,而成纤维细胞合成。这种连锁反应的过程改变更增加有机组织形成,纤维变得更牢固,基质更坚固。胶原蛋白产生及胶原蛋白分解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以避免过度增生或不适当的生成,从而分别造成肥大及形成萎缩性疤痕。伤口第1周是胶原蛋白合成的高峰,这时经过胶原蛋白纤维的再塑形,伤口增加了张力强度,此时,胶原蛋白的长成不再增加。

胶原蛋白合成不仅依赖于充足的Vitamin C,而且需要的还有氧和铁。胶原蛋白分子交叉连锁反应中氧的需求提示人们把氧输到伤口内,采用了多种方法。而其中可靠的方法之一是进行这种治疗时把病人放入到高压仓内,增中仓内压力,吸入100%的纯氧。血红蛋白氧完全饱和,因而增加了血中氧的溶解量。高压氧仓中 溶解氧压力的增加比血红蛋白携带更适宜组织的需要。认识到在伤口愈合过程中氧的需要,就可以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并改变效果。用于表皮伤口治疗后多有明显的疗效,深部组织在愈合中要求内部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供血量多者,深部伤愈合快。

伤口中氧充足时就可以不采用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然而,局部应用扩血管药不影响伤口的愈合。低氧组织区中的血管受组织酸中毒及缺血而产生大量扩张。全身性应用扩血管药物实际上可以降低伤口内的血液量,在扩张其它血管的同时分流了伤口内的血液。

肉芽组织生成(Granulation):愈合的第三期要求比第一期愈合时合成更多的组织,与营养需求有关。伤口二期愈合,如压缩性溃疡要求有滋养新生组织的血管床结构,这个过程叫做血管生成。巨噬细胞,由单核粒细胞产生的细胞与多形核粒细胞最初进入伤口从存在的血管中激活毛细血管床的生成。这些毛细血管芽生长,并与其他的毛细血管床结合形成丰富的毯状毛细血管,即称为肉芽组织。伤口中出现的肉芽组织是鲜红色的,上皮细胞必须在这些血管床上生长。当增生期结束时,这些血管床开始退缩。

挛缩(Contraction):挛缩是大的伤口内组织丢失的过程。而且正常组织内迁移减少。从成纤维细胞转变的肌纤维细胞,具有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两种的特性。其表现为形成粘结(由于有肌动球蛋白)并挛缩,肌纤维中发现有收缩性的蛋白。

挛缩的开始于第5天。在肉芽发生与上皮形成的结合中,可以能够彻底封闭伤口。如果组织损失太大,收缩(挛缩)关闭缺损,伤口呈慢性开放或单独由上皮组织覆盖。这样修复后发生挛缩的伤口,需要外科手术处理,以减轻挛缩、缺损。

(3)变异阶段变异阶段又叫再塑型期,伤后约21天开始。在这期中,成纤维细胞数减少,而胶原蛋白继续粘着,改变了模型,形成疤痕,表现成熟体征明显,疤痕变成猩红色约4个月,然后逐渐退去红色,最后变成银白色。

再塑期前,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并不断增加纤维强度直至充分稳固。在这点上,疤痕继续通过增加胶原蛋白分子之间的交叉来再塑型而增大强度。成纤维细胞迁移并与绷紧的条纹平行重新组合。当伤口内液体丢失时,不断压缩胶原蛋白并粘着绷紧,因而使伤口更牢固。

4如何处理小伤口

误区一:不包扎,让伤口自然风干,才能更快愈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主任曾庆表示,伤口愈合需要湿润的环境,如果手指破了,在严格消毒的前提下,最好用纱布覆盖伤口,这样有利于快速愈合。

误区二:伤口包扎得紧一些,不容易感染。包扎时要留有一定空隙,否则会减少伤口接触氧气的机会,使伤口愈合变慢。此外,包扎过紧还会阻碍血液循环。

误区三:每天换药,能好得快些。只要保持伤口清洁,不需要每天换药,3—5天更换一次敷料即可。如果天天换,反而会增加伤口接触空气中污染物的机会,且破坏刚刚长好的组织,加重瘢痕的形成。

误区四:愈合中的伤口长出一层黄黄的薄膜,要马上清除。这层薄膜是新生的肉芽组织,有助于伤口愈合,除掉会适得其反。

误区五:出血时,立即使用云南白药等止血粉。在家处理伤口,尽量不要用止血粉,否则会刺激伤口,还会盖住创面,为医生的诊断及“二次处理”造成困难,需要花时间除去止血粉残留,患者也会觉得非常疼。其实,止血的首要原则,是在伤口上施压,直到血不流为止。

误区六:涂双氧水(过氧化氢)、紫药水及碘酒等急救药品。以上急救药品都有消毒用途,既会减少促进伤口愈合的白细胞的活性,又可能造成难看的疤痕。虽然这些消毒药品可以使伤口快速干涸,但如果涂在未经消毒的伤口上,细菌反而会在痂皮的保护下生长,并入侵伤口深处,甚至导致化脓。一般情况下,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所以当我们出去玩的时候别忘记自己带一小小的急救箱,以备不时之需。

5伤口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伤口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今天手上皮破了,明天膝盖又挫伤了,……唉!宝宝怎么就是安静不下来呢。没有办法,宝宝天生就这样好动,既然无法改变宝宝天生习性,那么,父母们就应该学会一些简单的包扎方法,以防止宝宝的伤口被细菌感染,或者避免他在玩耍时伤上加伤。 包扎伤口前应仔细观察宝宝的伤口大小和流血程度:

一、小伤口 如果宝宝只是没了一小块皮或者划了道小伤口,那么父母完全不必担心会有什么严重后果。此时如果父母对着宝宝的伤口轻轻吹气,便能使宝宝得到极大的心理安慰!同时温柔地替他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二、轻微出血 宝宝发现自己出血了,会很害怕,这时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手忙脚乱的拿东西为宝宝止血,而是要安慰宝宝,让他不要害怕,不要哭。当宝宝镇静下来后,父母就可以开始进行处理工作了。 ·处理方法 1、清洗伤口 将出血的部位用冷水冲洗几分钟,但流水不要太急,冷开水和瓶装水最好。在冲洗伤口时也不要忘了安慰宝宝。值得注意的是:温水的效果不如冷水。

冲洗后,用消毒纱布压一压伤口,吸干水分,帮助止血。 2、消毒包扎 用消毒棉签沾消毒药水给伤口消毒,再贴上创可贴。 除此之外,父母还得注意每日对宝宝伤口的护理,最好每天清洗伤口,消毒,涂抹抗生素药膏,换创可贴。 提示:接触新鲜空气可能更有利伤口的愈合。待伤口结痂后,父母可视伤口的部位和宝宝的活动情况,不一定再使用创可贴。

三、大量出血 宝宝的伤口出血量大,看上去不容易止住的时候,父母首先还是应做到保持镇静。这是因为,孩子一看到父母的神情紧张,他会越发害怕,大哭大闹,导致血液循环加速,出血也就越厉害。因此,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还是应该镇静地安慰孩子不要害怕。 ·处理方法 加压止血 让宝宝躺下,把出血部位抬到比心脏更高的位置。然后以最快的速度用消毒纱布压住出血的伤口,并且保持2分钟以上;然后小心观察伤口,再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处理:

情况一:经过处理,出血减少或者大致止住了 这时,父母用冷水冲洗伤口,然后用棉签沾消毒药水消毒,同时小心把伤口边缘合拢,盖上消毒纱布,用医用胶带粘贴或者缠上绷带。

情况二:出血仍然不止 如果盖在伤口伤的纱布透出血了,这时可以在纱布上再加一块纱布,同时保持对伤口的施压,直至血止住,然后消毒包扎。

情况三:伤及血管 伤及动脉,血应该是喷涌而出的。一旦父母判断孩子的伤如此,应立即用多层纱布压住伤口,一定要按住伤口保持10分钟,然后,缠上绷带,并立即拦车带孩子去医院做紧急处理。如果身边有其他人,止血拦车应同步进行。 贴心小贴士 家庭必备的常用包扎物品: 1、医用消毒纱布; 2、医用绷带和胶布卷; 3、消毒棉签; 4、创可贴; 5、剪刀和镊子各1把; 6、消毒药水1瓶,抗生素药膏1支。

如果觉得《伤口容易化脓怎么办_伤口的分类_伤口的愈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