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教你三招鉴别古瓷器是否到代之第一招(款识篇)

教你三招鉴别古瓷器是否到代之第一招(款识篇)

时间:2021-04-25 23:47:20

相关推荐

瓷器种类繁多,影响我们鉴别的因素太多,实在太难。

但是把重中之重提取出来,大致就可以分为:

款识、器型、纹饰色彩。

鉴别古瓷器主要就是以上三个方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下款识的重要性。

根据瓷器落款来确定瓷器的新旧和真伪,是鉴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弄清楚了瓷器的新旧和真伪,才能进一步判断是否到代。

在收藏市场上,流传至今的传世品和仿品大多是明清两代的瓷器,而这两个朝代的官窑绝大部分都有款识和其书写特征。

古时讲究各司其职,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那时制作水平受到局限,无论做什么都是纯手工制作。

做胎的工匠旁的不沾手,只管做好瓷胎,而书写款识的工匠亦如是。

旁的不需要做什么,只需把这个字练好了,款识书写就可以一直交给这个人来做。

因为是一人所出,所以款识也有其规律和特征可循。

谈起明代款识,不得不提到"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这种说法。

这也恰好说明,我们在鉴别古瓷是否到代时,首先就应该注意瓷器的款识。

第一,注意款识的笔法走向,如横,竖,撇,捺、挑、勾、点等的特征。

以前写官窑款识的字体必须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因而具有高水准、高水平。但是由于每个人的书写笔法的不同,仿制者需要谨慎小心地摹仿,生怕有一点不相符的细节。恰恰由于模仿时过于谨慎,难免就有生硬局促的痕迹,笔法才没有官窑的生动自然。这种细节性的漏洞,为我们鉴别瓷器提供了线索。

但元代以前的古瓷并没有正式官窑年款,所以仅仅注意这一点还不够。

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曾有带"景德年款"四字款识的瓷器,但没有见到真正的实物。

明清两代虽然有了款识,可是在晚清时期所仿的字体非常逼真,不太容易识别,必须经过详细比较字体和位置。

以明永乐年款的现有实物来说,只有四字篆款写、刻、印在器里的中心。而仿品却有四字或六字的楷、篆书款写在器里或底足、口边。

宣德年间的款识就有所谓"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多见于底足中心,或器里、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

简单来说可以供我们循其规律的可以总结如下:

明代款识多用楷书款,永乐、宣德、弘治时期有少数例外存在。

清初至清末,楷书和篆书款识可谓风水轮流转。

清顺治,康熙二朝是楷书盛行期,到雍正时期楷书款多过篆书款,再到乾隆时期篆书款渐多过楷书款,再到嘉庆后篆书款成为了主流,直至清末又有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

第二,则是不同时期款色也有别。

明清时期瓷器款识大多以青花色为主。

如果在放大镜观察下,可以看见明代款识的青花颜色偏于深厚沉淀。而清道光以后的仿品颜色多是散漫、浅浮。

明宣德款式色样往往在在同一器物上呈现出黑、蓝、灰等多种颜色,这虽然让整体不太美观,却是后世很难仿制的一个鲜明特点。

第三,款识的字体结构也有规律可循。

例如明代官窑款识有的是某某年制,有的是某某年造,而清代官窑一律用"制",未曾发现有用"造"字。

再例如明宣德时期的"德"字,心上是不写一横的,后世仿品往往就忽略这一点。

还有"成字一点头肩腰"的说法,这是因为明成化官窑款"成"字的最后一点,有的点是在右上方,有的点与横线平行,有的点在横线右下方。

其实仅靠观察款识的笔法、字体、款色、结构只是入门,同一时期的早中晚期款识也有不一样之处。所以在拿不准时代特征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来帮助鉴别。

今天鉴别三招之第一招款识篇就教到这里了,下次说一说第二招之器型篇——如何从瓷器的造型入手鉴别。

如果觉得《教你三招鉴别古瓷器是否到代之第一招(款识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