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猪瘟病毒_猪瘟的病理变化_猪瘟的诊断和治疗

猪瘟病毒_猪瘟的病理变化_猪瘟的诊断和治疗

时间:2022-05-13 12:47:11

相关推荐

猪瘟病毒概述

猪瘟病毒是猪瘟的病原,危害猪和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高温、微血管变性而引起全身出血、坏死、梗塞。猪瘟对猪危害极为严重,会造成养猪业重大损失。本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应做好猪病防治工作。

猪瘟防治措施

疫苗和疫苗接种是控制猪瘟的重要手段,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各国都在努力研究安全有效的疫苗。我国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石门系毒株制造结晶紫甘油疫苗,早被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所推崇和采用。此外,我国还培育成功“54Ⅲ系”或C系(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已证明是消灭猪瘟良好工具。种毒自1956年起,先后赠送匈牙利、前苏联、罗马尼亚等国。据匈牙利报道,证明其比其它商品疫苗优越,对种猪、乳猪无残余毒力,并有坚强持久的免疫性。多年来在欧洲等国应用,公认是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株。

猪瘟的病理变化

猪瘟的病理变化随着病毒毒力的强弱和机体抵抗力的不同而异。病猪浆膜、黏膜和内脏有少量出血点。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有卡它性、纤维素性和出血性炎症反应。淋巴结和肾脏是猪瘟病例变化出现频率最高的部位。病猪的耳部颈部、肠系膜和腹股沟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或者黑红色外观,切面呈现周边出血。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或者大的出血斑,出血部位以皮质表面最常见,也就是所谓的雀斑肾外观。

猪瘟鉴别诊断

急性猪瘟易与蓝耳病、败血型副伤寒、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相混淆,对此应注意加以鉴别。这些病在症状等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又各有特征,它们在病原、流行特点及治疗上与猪瘟完全不同。

蓝耳病的病原是PRRS,妊娠母猪有流产,产死胎、弱仔,胎儿木乃伊化等症状,但其流产期一般在妊娠100~110 d之间,而病理变化以间质性肺炎为主。

败血型猪副伤寒是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2~4月龄仔猪多发的传染病,其病变以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脾肿大,呈蓝紫色,坚硬,脾髓质不软化为特点。

急性猪链球菌病患猪死亡时见天然孔流暗红色血液,血液凝固不良,其心肌柔软、色淡,呈肉样,肝脏边缘钝厚、质硬,切面结构模糊。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其主要引起肺浆膜、心包腔浆膜、胸腔浆膜、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诊断猪瘟以群体为基础,应详细调查流行过程,仔细观察发病猪群。多解剖一些病例是减少误诊的关键。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或动物接种试验。

猪瘟防治治疗措施

没有猪瘟病发生的地区和国家主要采取禁止从有猪瘟的国家地区引进生猪、猪肉及其产品,防止引进猪瘟病毒。有猪瘟病发生的地区采取接种猪瘟疫苗,做好猪瘟疫苗接种。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率。

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控制传染源,净化猪场。引种时严防带入病毒。如出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隔离、消毒、扑杀,追踪传染源和可能的接触物,彻底消毒被污染的场所。

制定免疫程序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免疫程序。

重视免疫监测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样测定抗体水平(有效免疫率达85%以上的猪群发生猪瘟的几率较小)。接种疫苗后抗体达不到保护水平的应及时补种。补种后抗体水平仍不达标的视为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对此应坚决淘汰。

免疫效果监测判定仔猪间接血凝(IHA)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1∶8的有保护作用,低于1∶8者应重新接种疫苗。母猪间接血疑(IHA)抗体效价大于或等于1∶32的有保护作用,低于1∶32者应补注猪瘟疫苗。

免疫接种

猪瘟流行地区(场)执行超前免疫:即仔猪产出未吃初乳前注射猪瘟疫苗2~4头份,注苗半小后再吃初乳。35日龄补注一次,70日龄加强一次。

规模化无猪瘟猪场的免疫:商品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种猪25~35日龄初免,60~7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4~6个月免疫一次。

散养猪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发生疫情时,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猪进行一次紧急强化免疫。

免疫后仍发生猪瘟的原因

疫苗选择不当;疫苗保存运输不当;疫苗接种操作不规范;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疫苗免疫剂量不足;免疫程序不合理,有免疫空档;母猪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免疫耐受等。

治疗治疗本病采用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为主。应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只抗病力。有价值的猪可用猪瘟血清治疗,其对初期病症有一定效果。部分病猪可耐过康复。

如果觉得《猪瘟病毒_猪瘟的病理变化_猪瘟的诊断和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