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范卫君:肝肿瘤消融治疗的六大“疑问”

范卫君:肝肿瘤消融治疗的六大“疑问”

时间:2021-04-28 02:13:41

相关推荐

肝肿瘤局部消融治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继手术切除和TACE治疗之后的第三大治疗手段,目前临床常用的消融方法有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及冷冻消融。“虽然消融方法变多,但是消融技术在肝肿瘤上的治疗也面临了许多疑问。”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范卫君表示。

问题一:如何合理选择影像引导方式?

范卫君主任介绍道,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引导设备有CT、超声,其中两者各有优缺点,像

CT引导定位具备高分辨率,成像清楚;定位精确较高的优势,但是它却因为不能实时显示,穿刺为盲穿;产生金属伪影,影响局部结构和病变的显示;电离辐射让人诟病。

而超声引导定位的优势在于经济;使用方便;实时监控消融针位置和消融灶的形成;多角度、任意层面探测。但却缺乏整体感。定位精确度较差、易发生偏差,特别是对邻近膈肌的病灶,受肺部气体声影影响,更容易影响穿刺精度,导致消融“脱靶”。

问题二:如何使消融范围完全覆盖肿瘤?

消融是否能尽可能完全覆盖肿瘤,根本上决定了患者的术后质量,范卫君主任介绍了目前对于不同性状的肿瘤中,消融技术该如何处理的规范指南。

一、消融应达到0.5——1.0cm的安全消融边界。尽量沿肿瘤长轴进针,使消融范围和肿瘤大体形状相一致。

二、三种消融在针尖前段的“前冲”均很有限,穿刺尽量将穿刺针前端穿过肿瘤。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使肿瘤中心点与消融范围中心点重合。

三、对于不规则肿瘤的消融,也应沿长轴进针,并使消融范围覆盖最大直径。

四、对于大于5cm的肿瘤应行多针多位点消融,并按照由深至浅的原则退针消融。

问题三:如何解决热消融的不稳定性?

临床发现,微波和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时,在相同消融功率和消融时间等条件下,消融范围的大小和形态却相差很大,以微波消融更为显著。是什么原因导致热消融的不稳定?范卫君主任表示这存在几种可能:

1、肝肿瘤组织学特性的不同,导致消融范围的不同。

2、受邻近脏器、血管等影响导致消融范围的不同以及消融形态的不规则。

3、微波消融波场分布不均匀,导致消融范围的不稳定。

4、消融设备自身的不稳定性。

问题四,如何预防和处理针道种植转移?

预防和处理针道转移是消融治疗常会面对的问题,范卫君主任表示,针道种植转移多由于反复多次刺穿引起。因此,在预防上首要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其次在热消融拔针前行可行针道烧灼。

问题五:出现膈肌穿孔,如何处理?

膈肌穿孔同样是消融技术所需要面对的问题,范卫君主任分析道,主要由于没有合理把握消融范围,对消融功率与消融时间设计不合理,或者消融针离膈肌太近(小于1cm),可导致对邻近膈肌的损伤甚至穿孔,并发反应性、以及胆管支瘘等。

防治措施:

(1)、消融针尽量不要距离膈肌 1cm.

(2)降低消融功率和消融时间。

(3)冷冻消融较热消融更为安全,对邻近膈肌的肝肿瘤最好使用冷冻消融。

(4)若出现膈肌穿孔,应行肝内置管引流。

问题六:如何选择消融方式?

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各有利弊,在肝肿瘤消融治疗时我们该如何选择?范卫君主任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消融治疗在肝肿瘤的综合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必须规范、科学、合理的应用,应根据肿瘤大小、位置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消融方式,合理的进针路线,在完全灭活肿瘤组织的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肝组织及邻近脏器的损伤,特别是最大程度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觉得《范卫君:肝肿瘤消融治疗的六大“疑问”》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