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点赞浙江!“互联网+医疗健康”经验向全国推广

点赞浙江!“互联网+医疗健康”经验向全国推广

时间:2020-04-30 14:09:20

相关推荐

更便捷、更高效、更智慧,浙江省这样重塑就医流程

一直以来,浙江都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核心高地。在这里,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搞定交通、购物、就医等生活常事。近年来,卫生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在这里得到了极速发展,浙江也成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热土。在这里,传统的就医流程正在重塑。

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卫计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起,浙江推出了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及手机App,开展分时段网上预约、电话预约、手机预约、社区预约等线上、线下多途径便民服务,同时,鼓励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预约服务并与省平台对接。在杭州市余杭区,甚至实现了“刷脸”看病。在此基础上,近期平台升级为“浙江健康导航”平台,接入了全省近500家医院的预约挂号服务。

在该平台上,浙江所有省级医院已完成号源池整合,开放80%的号源供网上预约,40%的号源优先开放给下级医院,分时段精准预约时间控制30分钟以内。此外,所有省级医院早高峰挂号排队时间均控制在9分钟以内,甚至更短;各市级医院早高峰挂号排队平均时间从6月份的8.21分钟缩短到了4.53分钟。长时间的“排队挂号”已经成为历史。

除了改造挂号流程外,马伟杭提到,“互联网+医疗健康”让传统的出入院手续也得到了简化。目前,浙江省已成立一站式入院准备中心的医院比例达到了88.31%,可以统一办理入院所需的包括床位预约、入院缴费、入院前检查等各类事项,提供出院费用结算、出院小结和自助发票打印等“病区服务”,减少患者“来回跑”的次数。

而在临床检查部分,各医疗机构利用信息手段,把分散在医院内各部门、区域内各医疗机构的放射、超声、内镜、心电等功能检查预约集中管理。目前在浙江省各大医院,基本已成立一站式预约检查中心,统筹安排各类检查。同时大部分医院已实现检验结果电子化流转和保证医疗安全下的同级互认、共享使用。

此外,人工智能的运用成为浙江省各医疗机构辅助诊断的“好帮手”。目前,浙江已有13家省级医院开展了近30项人工智能应用,包括肺部结节肿瘤、食管癌、宫颈癌、胃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筛查和辅助诊断。各种便携式的智能终端的开发,让基层医疗机构也享受到了人工智能带来的“福利”,大大提升了基层诊疗水平。据介绍,目前浙江省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84.40%。

此外,浙江还改善支付环节,让智慧结算得到普及。浙江省各地推出“医后付”“信用付”等创新举措,压缩支付环节,减少病人反复跑的次数。同时正在试点的浙江省居民电子健康卡,已经在杭州地区实行了脱卡支付。目前,浙江绝大多数省级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超过50%,各市级医院门诊智慧结算率达73.45%。

“互联网+医疗健康”,这些医疗机构这样实践

新闻发布会之后,国家卫健委一行还与全国40余家媒体一起实地调研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和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邵逸夫医院:“互联网+”覆盖就医全程

在邵逸夫医院,“互联网+”已经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全流程。在院前急救方面,与杭州市急救中心搭建了信息交互平台,120医生在路上就可以把地理位置和患者病情信息发送到邵逸夫医院,医院急诊据此安排相应的急救团队,做好急救准备,有效赢得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医院建立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等为患者提供医疗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在院内就诊流程改造方面,,邵逸夫医院还全面实施门诊医疗服务全流程移动就医,挂号预约、检查预约、健康咨询、报告查询都可以在线上完成。病人的就诊流程大大简化,门诊就医时间从原来的4-5小时缩短为1.7小时。1994年,医院在国内率先设立入院准备中心,使患者在入院准备中心“一站式”完成各项入院前检查和术前麻醉会诊。目前,邵逸夫医院的平均住院日已低至6.31天。

在出院时,护士只需推动“移动结算推车”,几分钟就能帮患者办完出院手续,出院所带的药品也是经过物流轨道系统直接从药房送到患者身边。

医院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移动结算推车”

在4月,医院还建成了以分级诊疗为核心、以实体医院为主体的智慧医疗云平台,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200多家医疗机构,实现了线上咨询、会诊、支付、双向转诊、协同检查检验、互联网处方、第三方药物配送、远程联合门诊、远程教育、远程手术会诊和技术指导等。

浙大一院:玩转人工智能,让线上诊疗更精准

据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介绍,起,浙大一院开始进行“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探索,不断推进医疗人工智能搜索与实践。目前,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医学的诸多领域,在医院的多个场景得到应用,不断优化就诊流程和就诊模式。

例如,甲状腺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正是“深度学习”了浙大一院5万余例的超声图像,不仅能实时判断是否有结节,也能即时判断良性恶性,该项目对超过2毫米的结节,其病灶检出率高达98%,与活检结果比较准确率达88.1%。目前在浙大一院超声科应用已超300例。

浙大一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赵齐羽现场演示甲状腺超声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据介绍,该智能诊断系统已达到超声高年资主治医师平均水平,对于缺少超声医师的基层医院来说,只要把图像通过互联网技术传到云平台,即可得到诊断建议。目前已在省内近30家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而这样的这样的智慧场景在浙大一院还有很多。例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肺小结节判读系统、人工智能宫颈细胞学辅助阅片系统等。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依托浙大一院互联网医院与云智能,得到广泛应用与实践。这种以患者为中心、以实体医院为依托、以医疗为主导的线上线下互补的医疗服务模式,让线上诊疗变得精准、高效、普惠,使患者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看医生。

浙大一院人工智能主要应用场景:

医学大数据中心

肺结节、乳腺癌早期智能诊断

智能眼底影像辅助诊断

微创手术智能导航与机器人

人工智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

个性化治疗方案和临床决策支持

病理全语音智能报告

人工智能远程重症监控

智能远程病理会诊

人工智能心电信号感知干预

浙医二院:打造全数据互联互通医疗体系

浙医二院是全国互联网+医疗的探路者。5月,浙医二院率先成立可视远程医学中心。经过十多年发展,先后与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或医疗服务中心建立协作网,并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等建立常态的远程医疗服务往来。截至目前,浙医二院互联网医院累计完成远程会诊3万例,远程教育850场次、惠及23.7万人次,提供在线就医服务46755人次。

作为远程医疗的先行者,浙医二院在互联网医院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浙医二院开始打造全国首个实现全数据互联互通的网络医疗体系;以互联网+医疗数据标准化建设和院际数据交互为基础,,浙医二院互联网医院首款产品“浙二好医生”平台上线。平台打通医联体医院之间各种信息系统,实现院际间数据共享等,创新性地建设“区域双向转诊评估中心”,打造了“长兴模式”,真正实现医学级的互联网医疗,为患者提供一体化服务。

在该平台上,集聚了浙医二院1400名主治医生,针对个人用户提供如智慧就医、导医分诊、复诊咨询、药事服务、健康管理等互联网诊疗服务。此外,浙医二院还积极开展了5G远程急救创新工作的探索。浙医二院还利用“互联网+”探索eICU全新诊疗模式,实现对重症患者实时不间断远距离监控和诊治。目前,与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双方正式签署远程ICU托管合作协议文件,开始全面托管对方医院的8张监护床位。

浙二好医生APP

随后,国家卫健委一行还调研了杭州市妇产科医院。4月,电子版“母子健康手册”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杭州市妇幼保健院)开发试点成功。目前已在全国各省市陆续推广使用。截至10月5日,杭州共有32万5千多名孕产妇和儿童注册并使用电子版“母子健康手册”,每天都有接近2万人点击使用手册。据介绍,App可为准妈妈准爸爸们在备孕阶段、怀孕阶段、孩子出生后的各个阶段提供相关知识和健康服务。

不仅是大的三甲医院,在杭州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主任钱芳介绍,“互联网+家庭医生”让浙江的签约居民不仅能享受到家庭医生提供的个性化线上咨询、慢性病和部分常见病的复诊、药品配送上门等服务,还能在需要转诊时,在家庭医生帮助下找到合适的医生。

在浙江,依靠“互联网+医疗健康”,患者、医生和医院都享受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便利。浙江省的实践,无疑为其他地区“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了有益借鉴。

被问及浙江省“互联网+医疗健康”未来如何发展,马伟杭表示:“如今在浙江省的医院里能看到很多自助机,前几年我们通过‘机器换人’,把人工窗口关掉了。我希望以后,医院自助机全部消失,留下几台为老年人提供刷脸服务的自助机就可以了,所有服务都能在线上完成。无论互联网也好、大数据也好、云计算也好,我们都希望能进一步推进。”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司大数据办处长唐勇林指出,希望浙江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利用扎实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基础,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等方面发挥好带动带头作用,不断推广“浙江经验”,推动全国有效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要求。

刚刚,国家放开互联网医院申请!

如果觉得《点赞浙江!“互联网+医疗健康”经验向全国推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