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王恒晋老师谈心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建构“同心”关系

王恒晋老师谈心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建构“同心”关系

时间:2020-12-17 15:14:33

相关推荐

暑假还没结束的时候,一个朋友跟我聊天,她说:怎么还没有开学,我都又已经开始焦虑了呢?我很不喜欢这种情绪,怎么办呢?我问她:你为了什么焦虑呢?她答到:我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我觉得他以后也学不好,马上中考了成绩提升没有指望,为了他以后考大学和更远的未来担忧。

开学之后的第一天我就接到了很多父母打来的电话,甚至有孩子第一天就不想再去学校,对家长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近几年来,青少年厌学问题俨然成为了最热点的青少年社会问题。国内调查显示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有33%的学生对上学表现出明显的厌恶。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到现在,孩子们已经习惯长时间的宅在家中,接连而来漫长的暑假,又加剧了惰性和消极。家长心急如焚,着急的心情固然能理解,但其实也大可不必过于焦虑,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时期到十八岁成年,不仅仅是教育的过程,也是生命的进程。教育的组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来完成的,那生命的进程将会持续我们一生。

一、学校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成绩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都是孩子的家长,他们会反馈给我很多学校的现状和规则,所以我常说我国社会就是一个焦虑的社会,或者是整体走进了焦虑时代。学校上面是教育局,教育局要升学指标,要绩效,就施加压力给学校,学校又施加给了老师,老师再施加给了孩子和家长,层层压下来,我们的孩子承受的远比我们所知道的要多。落到实处就是分数,分数,分数。大量的作业,写不完的卷子几乎充斥了孩子的校园生活。周末和节假日又奔波于各个学习班和兴趣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只是停留在表面,几乎落不到实处。

孩子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千人千面的,但体制内的教育方式却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简单粗暴地用成绩来划分孩子的阵营,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都是自带属性的,好比花草植物,有的喜阳,那就多晒太阳,有的喜阴,那就放在阴凉处。有的是乔木,自然生长就会很高大,有的是灌木,需要常常修剪,有的是藤蔓,擅攀援,那就需要扎个篱笆。用这样的方式来教养孩子,每个孩子都能长的茂盛成材。不分品类的一刀切,不仅会磨灭孩子的天性和天赋,还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创伤。

这种压力还有一部分给了家长,“成绩不好就是坏学生”、“考不好就没有好的将来”、“你家孩子自律性太差,建议领回家教好了再来”……于是,家长们无形中开始焦虑了。

二、家长的情绪会流入孩子的身体

人生有无数个第一次,开学算是一个,第一天上幼儿园,第一天上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家长们的担心一直贯穿其中。在学校吃得惯吗?过马路会看红绿灯吗?会听老师的话吗?不好好学习怎么办?过于的担心变成了焦虑,焦虑是什么?是对于不确定的未知事物的恐惧。殊不知焦虑带来的不良情绪会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也变得紧张。

常常有家长向我诉苦,说孩子在家怎么怎么拖延。穿衣服太慢,为了赶时间就自己上手给孩子穿。写作业太慢,需要全程陪伴督促,最后演变成训斥和责骂,孩子开始哭着写完。出门太慢,一会找鞋子,一会上厕所,家长忍不住又开始发火。

想想一天一天的这么催促下去,大人很心累,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他们会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有的孩子不到一岁会走路,也有的两岁才学会。有的孩子三岁会背古诗,有的孩子一生也不擅长阅读。每个孩子身体发育的快慢不一样,掌握技能的速度当然也是不一样的。孩子穿衣服慢,就让他慢慢穿,次数多了总会熟练,出门慢上学迟到一次两次,让他意识到迟到不好,时间观念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做家长,真的不能太着急。

我看到很多文章说,成年人,要学会戒掉情绪。但你慢慢会发现,那些被戒掉、掩埋、忽视的情绪,都会以各种各的方式,作用于你的身体。比如,变成身体的疾病,胃痉挛、头痛、皮肤疾病;比如神经衰弱,睡眠不好,常常觉得疲惫;再比如,无缘无故地想要发火,焦虑和抑郁情绪激增……

我们要做的从来都不是戒掉情绪,而是重新学习认识情绪、接纳情绪、表达情绪。父母真实的表达情绪,让爱流动,孩子的内在也会充满爱的流动。内化的孩子心理,是与父母的情感链接。孩子与父母的各种情感关系内化到心理,形成以后的性格,决定一生的命运。

三、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在我做心理咨询这些年,接触过大量的孩子,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期的都有。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说的很多话都是惊人的相似和一致。”我作业好多,没有时间玩儿”、“我不敢说,我妈妈会训我”、”我的话还没说完,我妈妈就打断我了”、“我自己能行,妈妈管我太多了”等等。这很能反应问题的核心,作为父母,我们的掌控是不是太多了呢?最近有一个案例:女孩子独自在美国留学,因为环境的不适应,情绪出了点问题,不愿意出门跟人交际,她跟妈妈说,是不是可以先回国调整调整,被她妈妈严词拒绝了,“你再坚持坚持就好了”、“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在妈妈的强硬之下女孩继续留在美国,她的情况开始变得严重,不愿意走出房门一步,甚至有自残自伤的行为。

从小我们通过父母的眼神确认自己的存在:是漂亮还是丑,听话还是淘气,是擅长钢琴还是画画……这些问题,我们在父母的表扬与批评、鼓励与责备中慢慢找到答案。而被忽略的是”我是谁“?“自我认知”是缺失的。”我是谁”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是谁。父母的强大掌控欲会让孩子迷失方向,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家长不断退后的过程,放下掌控,想想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平等的对话,适当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才是完整人格的形成。拥有完整的人格,才会从脆弱的婴儿转化成坚强果敢的大人,对于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困苦和惊涛惊涛骇浪才有承受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我们通过快乐,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喜欢与谁在一起;

我们通过悲伤,感知自己在意什么,害怕失去什么;

我们通过愤怒,了解自己对人、对事的边界是什么,原则是什么。

成年人是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用温柔而清醒的方式对待孩子,他们才能感受到真正有力量的爱。这种力量才能让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不畏艰险,保持热爱,怀抱中有星辰和大海。

(来源:游金地全媒体采编中心 校稿:何良庆)

【来源:中国管科院德育中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如果觉得《王恒晋老师谈心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要建构“同心”关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