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肿瘤的生物技术及生物治疗

肿瘤的生物技术及生物治疗

时间:2018-10-25 07:49:00

相关推荐

具备BRM效应,能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学物质和生物制剂范围极广,其中有许多是来自自然界的物质,也不乏常规的生物制剂。当前生物疗法高科技产品按其化学本质大体可分为核酸产品、蛋白质产品、细胞产品3类,它们也正是生命体内关键的3类物质。

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疗法

(1)细胞因子:广义的细胞因子(CK)是指一类由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功能的高活性、多功能蛋白质多肽,包括以往的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等(不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以及一般生理性细胞产物)。它们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完成细胞自身的功能,参加复杂的细胞一细胞调节网络。目前与肿瘤生物治疗有关的CK主要属于下面五大类群,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2)细胞因子疗法的现状与进展:按抗癌机理,可以将细胞因子分为杀伤性细胞因子与调节性细胞因子。杀伤性细胞因子起直接作用,调节性细胞因子起间接作用c目前发现的细胞因子基本均具有调节作用,包括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及激活抗癌效应细胞以及促进后者分泌抗癌效应分子。此外,造血细胞因子本身虽然无明显的直接或间接抗癌作用,但是,由于它们对造血的刺激和调控,也有利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细胞因子。

①干扰素(IFN):在肿瘤细胞因子治疗方法中,IFN是应用最早、最多、最广、疗效最为肯定的一种细胞因子类群。它能通过多种途径直接和间接地发挥抗癌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病毒的繁殖、转化作用,增强N细胞、K细胞以至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调节其表面抗原等。IFN对血液系统、泌尿系统、胸部肿瘤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毛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显著,缓解率高达80%- 90%,迄今尚未发现比IFN治疗效果更好的制剂。近年来,IFN对肿瘤细胞的基因调节、血管生成的抑制以及IFN与其他物质的并用的效果令人注目。如与氟尿嘧啶合用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特别是结肠癌和食管癌等,总反应率达63%,平均存活期也明显延长;IFN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活性及合成,促进氟尿嘧啶代谢为其活性产物5-dump,且与氟尿嘧啶的剂量曲线不同,可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氟尿嘧啶的损害并增加氟尿嘧啶的活性。

②白细胞介素一Ⅱ(IL -2):IL -2对某些肿瘤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0世纪 80年代初,Rosrnberg SA研究组首次报道IL - 2/LAK疗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获得成效,可以说这对肿瘤生物治疗的推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最近Rosrnberg等报道了单独应用大剂量IL -2或与LAK细胞并用,共治疗181例晚期转移癌患者和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3 2个月),表明除对肾细胞癌外单用大剂量IL-2就是对黑色素瘤也未获得明显的疗效;同时与治疗有关的死亡率达3 .3%(死亡6例,其中 3例死于心肌梗死)。因而认为过高剂量IL -2不仅类似于化疗,有明显毒性,而且主要是通过刺激低亲和力IL -2受体活性,并不能导致全身性免疫,应予以放弃。相反,局部应用低剂量的IL -2,包括浆膜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腹水、淋巴管周围注射治疗头颈部癌、直接瘤内注射治疗膀胱癌、局部动脉内注射治疗原发或继发性肝肿瘤等,却获得了较显著的疗效,而且毒副反应轻。IL -2与其他细胞因子(如IFN及TNF)的联合应用以及与放疗、化疗等综合应用在动物肿瘤模型中能提高疗效,临床学试验也在仔细评价中。

③肿瘤坏死因子(TNF):TNF是从Coley毒素(可以认为是最早的BRM)到BCG 和LPS这一研究思路而终获肿瘤坏死因子命名的一种抗癌性细胞因子。其除瘤内注射或局部注射对皮肤的恶性肿瘤、黑色素瘤有一定效果,毒副反应较轻(发热、寒战、局部红肿痛等),尚能耐受,但全身给药毒副作用(发热、寒战、特别是急性低血压)明显,且疗效不满意。 ④集落刺激因子(CSF):是一类造血生长因子,除Multi - CSF能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和造血前体细胞外,M- CSF.G—CSF. GM - CSF直接作用于骨髓内相应的造血前体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从而形成定向成熟细胞克隆。它们各有其特异的、没有交叉反应的细胞膜受体,并通过与相应受体的结合而发挥其生物学作用。1991年初重组人G—CSF 和GM - CSF.它们在体内能相应地明显改善骨髓造血功能,特别是人G- CSF对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具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即使是经静脉使用较高的生理剂量,也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CM - CSF的作用更为广泛,不仅作用于粒细胞,对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的前体细胞也起作用,而且对血细胞系以外的组织细胞也有作用,甚至有可能促使白血病状态恶化,刺激骨肉瘤、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人大肠癌细胞株集落形成等。因此,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GM - CSF时应特别慎重。(转载:中国癌症网)

如果觉得《肿瘤的生物技术及生物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