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端午佳节 龙舟水中赛

端午佳节 龙舟水中赛

时间:2023-02-19 03:45:30

相关推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潮汕端午饮食

“五月节”食咪该?

端午节,潮汕人俗称“五月节”。这一天,潮汕人家普遍吃粽子、栀粿,此外,还有的会吃一些健身除病的药物、药膳与药酒,澄海、潮安等一带,中午还有吃真珠花菜煮猪血汤的习俗。

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其中一种叫“双烹”的粽子,也有人叫其鸳鸯粽,是潮汕地区最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潮汕“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腊肠、翅脯、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甜馅主要是水晶馅、乌豆沙馅或红豆沙馅和甜糯米。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潮汕人的喜爱。

五果汤是潮汕民间传统的保健食品。潮俗以桂圆(龙五果汤眼)、白果(银杏)、莲子、薏米、百合为补中健脾食物,合煮为甜汤(也有换入柿饼、芡实者),很多潮汕家庭平时也有吃五果汤,但由于旧俗认识,认为吃药最有效,这一天很多家庭会特意煮一锅五果汤全家共享。 在夏日里,五果汤里加上薄薄碎冰,冰凉凉以及淡淡的甜更有如沐春风的美妙。

农历五月,古代称之为“恶月”,从气候上来看,渐入热夏,湿热弥漫,人易染病,是灾疫流行之时。所以,在端午节前后,时兴在门上悬插菖蒲、艾叶,谓之“蒲剑”、“艾虎”,以驱邪避害。后来,又添加上榴花、蒜头、龙船花,合称为“天中五瑞”。

五瑞之首,乃菖蒲,它具有消除邪气的作用。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菖蒲主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透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是一味很有用的中草药。同时,菖蒲“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悬之于门,如利剑出鞘,足以避邪驱鬼。清人顾铁卿《清嘉录》卷五:“截蒲为剑,割篷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这当然是迷信,但可以为空气消毒、杀菌,倒是一点不假。

艾草,是菊科多年生草本,在古代中国针炙学里,就以艾草的老叶制成艾绒,用以炙疾除病。“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采艾似人形者),悬门户上,以攘毒气”(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客家地区端午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是中国汉族民系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在全国各地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但端午节挂黄葛藤却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千年。

据了解,黄葛藤又名葛根干、野葛干等,是一种既为普遍的多年生藤本植物。但在客家人眼中黄葛藤是驱邪之物,与别处将葛藤喻为捆绑鬼怪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其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有着紧密联系。

其中这里面还有这么一个传说,唐末黄巢带起义军进入闽粤赣地区,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相继赶路,进行第二次南迁。恰逢端午黄巢率军路遇一妇人,看她背一个十多岁孩子却手牵一个三四岁小孩,黄巢则问其缘由。“听说黄巢军队将至,此孩童为大伯之子,其父母在战乱中身亡,现恐被他人抓去,所以背着,年幼者为我儿。”妇人说。黄巢被妇人之举感动,于是告知妇人,“大嫂,我乃黄巢,我们不杀穷人和好人。你落户时在门前挂上黄葛藤,即可避祸。”妇人到石壁村便将挂黄葛藤的事告诉客家乡民,于是家家户户门前挂上黄葛藤,保住了整村人性命。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许多难民也挂上黄葛藤幸免于祸。于是,客家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均在门前挂上黄葛藤祈求一切平安、顺利,驱灾辟邪。

还有很多其他的地方有不一样的习俗,不过归根到底,端午是用来几年我们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先生而设立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佳节离不开赛龙舟,吃粽子

如果觉得《端午佳节 龙舟水中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