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滇国往事丨民艺·技丨匠心非遗 一文带你走进云南大理白族扎染!

滇国往事丨民艺·技丨匠心非遗 一文带你走进云南大理白族扎染!

时间:2022-08-30 19:01:24

相关推荐

一块布,值得花多久去等待?一门手艺,值得多少代去传承?

扎染古称“绞缬”,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以蓝白两色为基调的扎染道出了青青白白做人。

据史料记载,两汉时期,生活在大理地区的白族先民已经有了纺织业和使用植物染料染制纺织品,唐宋、时期白族扎染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技艺,历经世事沧桑,到了明代,这一传统技艺才得以重新面世。

滇池时代C座负一层-滇国往事民艺造物坊

大理白族地区的扎染原料为纯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

染料为苍山上生长的廖蓝、板蓝根、艾蒿等天然植物的蓝靛溶液

工艺过程分画图案、扎缝、浸染、蒸煮、晒干、拆线、漂洗、整检等工序

其中最重要的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染色技艺

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白族扎染-滇国往事民艺造物坊

扎花,原名扎疙瘩,即在布料选好后,按花纹图案要求,在布料上分别使用撮皱、折叠、翻卷、挤揪等方法,使之成为一定形状,然后用针线一针一针地缝合或缠扎,将其扎紧缝严,让布料变成一串串“疙瘩”

扎花是以缝为主、缝扎结合的手工扎花方法,具有表现范围广泛、刻画细腻、变幻无穷的特点

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

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蓝”的效果

而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浸染到一定的程度后,最后捞出放入清水将多余的染料漂除,晾干后拆去缬结,将“疙瘩”挑开,熨平整,被线扎缠缝合的部分末受色,呈现出空心状的白布色,便是“花”

其余部分成深蓝色,即是“地”,便出现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来,至此,一块漂亮的扎染布就完成了

“花”和“地”之间往往还呈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渐变的效果,多冰裂纹,自然天成,生动活泼,克服了画面、图案的呆板,使得花色更显丰富自然

白族扎染-滇国往事民艺造物坊

白族扎染看似简单甚至枯燥乏味的劳作,最终换来这一抹艳丽耀眼不会褪色的蓝

蓝地上的白花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当地人的情致,贴近他们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

是白族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和乐观、开朗、热情好客等美好品格和情趣的体现

如同扎染匠人们世世代代初心不变,始终坚持着祖上传下来的最质朴纯粹的手艺

白族扎染-滇国往事民艺造物坊

时光留下的印记无法泯灭的,是这古老又并不过时的艺术之美,白族扎染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在滇池时代C座负一层滇国往事民艺造物坊

它把云南39.41万平方千米土地上最具特色的文化,融进了2万平米的空间

这里有神奇的非遗文化、独特的地方美食、工匠艺人的创意工坊……

可观、可玩、可体验,发现云南的在地之美,找回滇国的传统腔调

如果觉得《滇国往事丨民艺·技丨匠心非遗 一文带你走进云南大理白族扎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