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不让中国肿瘤生物学被欧美“卡脖子”

不让中国肿瘤生物学被欧美“卡脖子”

时间:2020-01-13 05:57:38

相关推荐

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基础医学相对薄弱,使得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受制于人。比如欧洲最大的细胞运营公司,就以保护知识产权的名义对中国实行细胞禁运。细胞模型堪称生物医药产业的“芯片”,这一举动为我国企业开发治疗相关疾病的药物设置了壁垒。

事实上,欧美药物并不能完全对应国人需求,比如美国肺癌发病率很高,其研发了很多肺癌药物,而胃癌发病率很低,于是就鲜有研究。而中国恰恰胃癌的发病率很高,却很少有治疗胃癌的创新药物。

为了摆脱几十年来我国的肿瘤生物学研究对美国和欧洲细胞资源严重依赖的状况,,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政府、合肥市及高新区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刘青松博士带领“哈佛八剑客”的科研团队成立了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基于激酶靶点的BaF3工程细胞库,包含了70多种激酶,130多种突变,共计200余株稳定工程细胞株。该细胞库的规模目前全世界最大,比美国的R&D system公司多75个细胞类型,比日本的Carna公司多102个细胞类型。特别是拥有FLT3以及cKIT等目前国外这两家公司没有的类型。该体系的建成,打破了在该领域国际上被美国和日本两家公司垄断的局面,填补了国内该技术体系的空白。

近两年,这家公司的肿瘤精准用药药敏检测技术,已在全国15个省份40多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临床合作,为4000多例癌症中、晚期病患提供了用药指导服务并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反馈。

未来1至3年,他们将继续大规模使用肿瘤原代细胞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和支撑生物医药产业化转换;建立能够不断提供最大程度代表病理特性的肿瘤原代细胞,在合肥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可再生癌症原代细胞生物银行。他们将积累基于中国人的肿瘤研究基础资源,进一步加强我国在医学研究上的基础资源话语权,保障我国的生物医学国家安全。并以此为契机,为实现我国在医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弯道超车奠定基础。(本报记者 车辉 赵昂 陈华 刘金梦)

如果觉得《不让中国肿瘤生物学被欧美“卡脖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