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公布乳腺癌诊疗成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公布乳腺癌诊疗成果

时间:2020-02-10 06:17:51

相关推荐

10月22日,第十六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举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亮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到93.6%、总生存率达到82.6%,乳腺癌临床诊治和研究水平均已达到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据了解,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位居首位的恶性肿瘤。从全国范围来看,每年新发乳腺癌患者数量为40余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年乳腺癌门诊患者数也呈现逐年递升的态势,达到24余万人次,基本上每一名医生每年承担的乳腺疾病接诊患者数达到几千名。”论坛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披露了一组数据,在医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到93.6%,相较于前提升了9.1%;总生存率达到82.6%,较前提升了16.3%;保乳手术患者复发率仅有3%;患者生存率提升速度是国外先进发达国家水平的2倍。

“可以这么说,目前我们的诊治水平已齐肩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邵志敏说,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乳腺癌现已逐渐变成了一个不再让人“谈之色变”的肿瘤,“我们不仅关注5年生存率,更注重生存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

在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提升的背后,是医院在推行诊治规范标准、多学科综合治疗上的不懈努力。据介绍,科室通过各种学术会议和平台,向全国倡导推行乳腺癌诊治全流程的规范,依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平台,每2年更新发布一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此外,乳腺癌的实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在医院贯彻很到位。医院依托每周一次的乳腺癌多学科病例讨论,以及浦东院区的乳腺癌多学科门诊和多学科综合病房,将多学科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治疗全过程,“一站式”解决患者问题。

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提高了,但这个病正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认为,后期的康复护理和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多年来,医院已将康复护理及心理健康置于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位置。比如,近些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直在倡导“不让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的治疗理念,通过保乳手术以及乳房重建手术,在兼顾乳腺癌疗效的同时,更关注患者的心理康复。

据介绍,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早在便已经开始乳房重建手术,目前已经成为医院乳腺中心常规手术之一。“手术起步时期,选择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比例不足2%,然而经过的发展,从这项手术获益的肿瘤患者比例增长约6倍。多年随访数据证实,乳房重建手术的5年生存率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院副院长吴炅教授说。

,医院在浦东院区开设了全国首个针对术后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的多学科门诊,该多学科门诊还首次纳入了肿瘤护理专家共同参与,向乳腺癌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心理咨询。

此外,许多乳腺癌患者会在术后出现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出现这一问题多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有关,这种水肿情况会使乳腺癌患者手臂变粗、患肢活动范围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医院开设淋巴水肿评估门诊,极大缓解了患者症状。

乳腺癌中还有一个最“凶险”的分类:三阴性乳腺癌。近些年,科室团队持续攻坚,让“复旦肿瘤”三阴性乳腺癌系列研究不断涌现新成果。

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队列,发现了中国三阴性乳腺癌独特的突变谱特征。基于大数据,科研人员将三阴性乳腺分为四个分子亚型(即“复旦分型”),进而提出了“基于复旦分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达到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在全球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

邵志敏介绍,基于这些精准治疗策略,团队开发了临床简易、实用的“复旦分型”检测试剂盒,并通过申请发明专利,应用于10家医疗单位,惠及2000余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有力破解三阴性乳腺癌的诊疗“难题”,为未来进一步提升乳腺癌患者整体生存率打下扎实基础。

选稿 方休

本站编辑 李元鹏

撰稿 严静雯

【来源: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_今日要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

如果觉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公布乳腺癌诊疗成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