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康复网,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肿瘤康复网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食管癌治疗“上海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食管癌治疗“上海方案”

时间:2022-05-10 21:52:22

相关推荐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日前发布数据显示,该院胸外科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63%,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更达到73%,远高于国内外前沿水平。据介绍,经多项国内外首创、原创研究,该院胸外科优化食管癌诊疗技术,确保食管癌手术安全性,显著提升了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生存,推出食管癌治疗“上海方案”。系列研究成果在《外科学年鉴》、《美国医学会杂志.手术》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手术切除是根治食管癌的主要方法。而在食管癌手术中,在胸壁建立“通道”是接近深藏胸腔的食管的首个步骤。“左胸入路”术式由于仅需一个切口且操作相对便捷,因而被开展普遍;相比之下,“右胸入路”术式通常需要在右胸和上腹部开两个手术切口,不少医生有“切口多,手术风险大”的顾虑。然而从解剖学位置来看,相较于“右胸”手术,“左胸”手术由于胸腔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困难而清扫范围不足,极易给患者后续复发、转移埋下“祸根”。

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各有优势,究竟哪种手术方式更好?长期在医学界存在诸多争议。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首席专家、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团队在开展了一项纳入30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研究证实,在食管癌手术中“右胸入路”手术更有优势。在这项研究中,陈海泉教授团队对随机入组的150例“右胸入路”手术患者和150例“左胸入路”手术长期追踪随访。最终数据显示,右胸组3年的总生存率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4%、63%,而左胸组分别为60%和53%,相差达10%以上。

陈海泉说,“右胸入路”手术患者明显的生存获益在于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面更加彻底全面,即淋巴结清扫的获益远大于切口少的获益。该项研究也给食管癌领域长期以来争议的问题给了一个明确答案:右胸入路术式是治疗胸内中下段食管癌的最佳术式。

据介绍,我国食管癌病例数约占全球50%,病理特征呈现出独特性,90%的食管癌为鳞癌,且50%以上的食管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且涉及到多区域部位。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探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对于临床制定诊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记者了解到,陈海泉团队通过对大样本量的中国人群食管鳞癌的数据研究发现,食管癌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该项研究纳入1361例食管鳞癌患者,分析数据显示,38%的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集中于胸腔,29%的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集中于腹腔;与既往认识不同,上纵隔范围内淋巴结也是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发地”,超过18%的患者发生该区域的淋巴结转移。

“在既往的食管癌手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单纯依赖于术中病理,而忽略了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特性,进而存在隐患遗漏的可能,增加术后复发风险,”陈海泉说,“本项研究首次以详实的数据阐明食管外科手术需要进行‘包含上纵隔范围在内的彻底两野淋巴结清扫’,也为食管癌手术的规范开展提供了‘上海标准’。”(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通讯员王懿辉、王广兆)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如果觉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推食管癌治疗“上海方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